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越橘葉

鎖定
越橘葉,中藥名。為杜鵑花科植物越橘Vaccinium vitis-idaea L.的葉。分佈於新疆、黑龍江、吉林、內蒙古等地。具有解毒,利濕之功效。用於淋證,痛風。
別    名
熊果葉
中文學名
越橘葉
植物界
雙子葉植物綱
杜鵑花目
杜鵑花科
越桔屬
越橘
分佈區域
新疆、黑龍江、吉林、內蒙古等地
採集時間
6月間開花采葉
用    量
內服:煎湯,3-9g
毒    性
小毒
貯    藏
貯乾燥處

越橘葉入藥部位

葉。

越橘葉性味

味苦,性温。

越橘葉歸經

歸腎、膀胱經。

越橘葉功效

解毒,利濕。

越橘葉主治

用於淋證,痛風。

越橘葉相關配伍

治尿道炎,膀胱炎:熊果葉6g。水煎服。(《新疆中草藥手冊》)

越橘葉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

越橘葉採集加工

6月間開花采葉,曬乾。

越橘葉形態特徵

越橘又名:温普、山果兒、紅豆、牙疙瘩。常綠矮小灌木,地下部分有細長匍匐的根狀莖,地上部分植株高10-30釐米。莖纖細,直立或下部平卧,枝及幼枝被灰白色短柔毛。葉密生,葉片革質,橢圓形或倒卵形,長0.7-2釐米,寬0.4-0.8釐米,頂端圓,有凸尖或微凹缺,基部寬楔形,邊緣反捲,有淺波狀小鈍齒,表面無毛或沿中脈被微毛,背面具腺點狀伏生短毛,中脈、側脈在表面微下陷,在背面稍微突起,網脈在兩面不顯;葉柄短,長約1毫米,被微毛。花序短總狀,生於去年生枝頂,長1-1.5釐米,稍下垂,有2-8朵花,序軸纖細,有微毛;苞片紅色,寬卵形,長約3毫米;小苞片2,卵形,長約1.5毫米;花梗長1毫米,被微毛;萼筒無毛,萼片4,寬三角形,長約1毫米;花冠白色或淡紅色,鍾狀,長約5毫米,4裂,裂至上部三分之一,裂片三角狀卵形,直立;雄蕊8,比花冠短,長約3毫米,花絲很短,有微毛,藥室背部無距,藥管與藥室近等長;花柱稍超出花冠。漿果球形,直徑5-10毫米,紫紅色。花期6-7月,果期8-9月。

越橘葉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900-3200m的落葉松林下、白樺林下、高山草原。分佈於新疆、黑龍江、吉林、內蒙古等地。

越橘葉藥材性狀

葉片多反捲,有的皺縮破碎,完整者展開後呈橢圓形或倒卵形,長1-2cm,寬0.5-1cm。先端圓鈍或微缺,基部楔形,邊緣有細睫毛。上面暗綠色,而有光澤;下面淺綠色,散有腺點,葉有柄短,長0.5-3mm,有白毛。革質,質脆。氣微,味微酸、澀。

越橘葉藥理作用

1、抗菌作用。
2、其他作用,葉的浸劑可作利尿劑。

越橘葉相關論述

1、《國藥的藥理學》:“用於淋毒性尿道炎,膀胱炎及急性僂麻質斯。”
2、《中國藥用植物圖鑑》:“為尿道防腐及利尿劑。主治痛風,淋病等症。”
3、《吉林中草藥》:“利尿。治淋證及尿道炎。”
[1-3]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 2.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誌》:科學出版社,2013年9月
  • 3.    冉先德主編.《中華藥海》:哈爾濱出版社,哈爾濱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