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熊曉鴿

鎖定
熊曉鴿,男,出生於湖南省湘潭市 [1]  “贏在中國”欄目策劃人和連續三年評委。
現任IDG資本創始董事長 [3]  [18] 波士頓大學董事、哈佛大學商學院亞太顧問委員會委員 [19] 
中文名
熊曉鴿
外文名
Hugo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畢業院校
湖南大學波士頓大學
職    業
投資人
主要成就
設立熊曉鴿獎學金及熊曉鴿獎教金
設立熊曉鴿亞洲報道年度記者獎
熊曉鴿新聞終身成就獎
出生地
湖南省湘潭市
代表作品
IDG資本/IDG Capital [6] 

熊曉鴿人物履歷

熊曉鴿 熊曉鴿
1974年-1978年,湘潭鋼鐵廠軋鋼分廠當電工; [7] 
1978年-1981年,湖南大學求學;
1981年畢業於湖南大學英文系 [2] 
1981年-1984年,機械工業部研究生院任英語教師;
1984年,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新聞系英語採編專業攻讀碩士研究生
1986年,到新華社實習,當時的夢想是成為新華社外派的戰地記者
1986年秋,獲波士頓大學全額獎學金(英文名:Hugo Shong),懷揣38元美金去了美國,拼命苦讀,只用了8個月就拿到波士頓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的碩士學位。1987年底,進入塔夫茨大學弗萊徹法律與外交學院攻讀國際經濟與商理博士學位。攻讀博士學位期間,他在全球最大的出版機構卡納斯公司工作,擔任了《電子導報》亞洲版的主任編輯;1991年,進入美國國際數據集團(IDG)工作。在他全權接手亞太區事務後,IDG在亞洲多年虧損的項目開始全面盈利;
1991年,獲美華協會“最佳新聞報道獎”稱號;
1993年,代表IDG,與上海科委合作,投資2000萬美元成立中國第一家合資技術風險公司,並任總經理。同年,與廣東銀行合作,成立另一家技術合資公司;
1996年秋畢業於哈佛大學商學院高級管理班。
1998年10月28日,代表IDG與中國科技部建立科技風險投資基金,承諾在7年內向中國的技術產業提供10億美元的創業基金。
熊曉鴿接受採訪 熊曉鴿接受採訪
2000年5月,成為波士頓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第一位亞裔董事。2004年在學院設立“熊曉鴿新聞終身成就獎”、“熊曉鴿亞洲報道年度記者獎”《計算機世界》、《微電腦世界》、《IT經理世界》、《通訊世界》、《電腦商報》等都是 IDG 投資的媒體,熊曉鴿作為 IDG 亞洲區總裁,將 IDG信息服務企業的理念在中國發揮到了極致。同時, IDG在中國投資了 60 多家網站,包括著名的百度搜狐易趣攜程慧聰噹噹、騰訊 QQ、 3721 和 8848 等。他被譽為“中國引入高科技產業風險基金的第一人”、“中國信息的使者”IDG 投資了中國最具發展潛力的網站和高科技企業,獲利頗豐。背後上億美元資本的投資,極大地影響到中國互聯網主流企業的發展。
多年來,熊曉鴿懷着一個赤子之心,十分關心祖國的科技和經濟發展。1993年,在他主持下,IDG投資2000萬美元,創立“太平洋技術風險投資(中國)基金”(後更名為“IDG資本”),成為最早將西方技術風險投資實踐引入中國的人。1998年10月27日,在熊曉鴿積極推動和主持下,IDG與中國科技部簽署了合作備忘錄。根據該備忘錄,IDG將在7年內向中國高新技術企業投資10億美元,支持中國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IDG資本在全球總共投資了超過700家優秀企業。有150多 [8]  家優秀企業通過
熊曉鴿 熊曉鴿
上市或併購退出。事業成功的熊曉鴿十分關心祖國的教育事業。1995年11月至今,熊曉鴿在其母校湖南大學設立“熊曉鴿獎學金”、“熊曉鴿獎教金”,捐建熊曉鴿健身房、湖南大學游泳館。
2015年12月16日,出席了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式擔任嘉賓。 [9] 
現任IDG資本創始董事長 [3]  [18] 

熊曉鴿代表案例

傳奇影業、印象系列、時尚集團 [6] 

熊曉鴿慈善義行

熊曉鴿和災區的小朋友們 熊曉鴿和災區的小朋友們
熊曉鴿熱愛祖國教育事業,關注母校――湖南大學的發展。1995年11月,他在湖南大學設立了“熊曉鴿獎學金”,用於獎勵品學兼優的本科生、研究生,希望他們勤奮學習、早日成才。他是中國留學生在國內設立獎學金的第一人。他還另出資,在湖南大學設立了“熊曉鴿獎教金”,用於激勵教師為社會培養更多的人才。迄今為止,已有800餘名學生、教師先後獲得該獎項。他還多次出資改善湖南大學的辦學條件,2001年出資更新“熊曉鴿健身房”健身房的健身器材 [10]  同年他又向湖南大學捐贈建設“湖南大學游泳館”。 [11] 
2006年8月,在參觀四川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時,熊曉鴿決定出資終身認養出生在8月6日,且為當年全球第一對雙胞胎大熊貓,起名“樂山”和“樂水”,為保護中國特有的瀕危野生物種做貢獻。
2011年,熊曉鴿提出創意並出資,由北師大承辦的“看北京、”“看中國”項目,出資贊助美國電影專業學生來中國拍攝微電影,把他們眼中的中國通過攝像機記錄下來。已經有200餘名學生參與該項目,已獲得10項國際大獎 [12-13] 
2013年,熊曉鴿出資和美國電影研究院、南加州大學合作,成立“中國故事獎學金”,讓美國學生撰寫拍攝中國故事。 [14] 
2014年,熊曉鴿資助美國國家地理協會,進行國家地理圖片庫中國主題圖片數字化,促進中國文化國際傳播 [15]  《中國圖錄》收錄了國家地理收集及拍攝的珍貴中國主題圖片。卡特總統對項目給予高度評價。 [15] 
2017年,為紀念恢復高考40年,感恩查全性院士在1977年積極倡言恢復高考,IDG資本向武漢大學 [20]  捐資設立“查全性教授1977獎教金”。 [17] 

熊曉鴿成就榮譽

2004 年,熊曉鴿在母校美國波士頓大學新聞傳播學院設立了兩項個人獎項 ——“熊曉鴿新聞終身成就獎”和“熊曉鴿亞洲報道年度記者獎”。“熊曉鴿新聞終身成就獎”是中國留學生在美國主流大學以個人名義設立的第一個專業大獎。第一位獲獎者是美國廣播公司著名新聞節目主持人泰德 ·科佩爾。同年,他榮獲波士頓大學“傑出校友獎”。
他還擔任波士頓大學校董北京股權投資基金協會副會長、中國投資協會股權和創業投資專業委員會聯席會長、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企業家顧問委員會委員、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創業導師、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客座教授等。
榮獲“中國投資行業最具影響力人物”、“中國最佳創業投資人”、中關村高端領軍人才”、“中國VC/PE領域終身貢獻獎”、“中國優秀股權和創業投資家終身成就獎”、“北京市留學人員創新創業特別貢獻獎” 等稱號。
2017年12月21日,入選“2017年度中國留學人員50人榜單”。 [16] 
2018年12月,入選“中國改革開放海歸40年40人”榜單。 [4] 
2019年12月18日,入選“中國海歸70年70人”榜單。 [5] 

熊曉鴿財富排名

2023年10月,以50億人民幣財富位列《2023年·胡潤百富榜》第1179名。 [21] 

熊曉鴿職場趣事

熊曉鴿記者情懷

“我的第一職業,仍然是記者。第二職業,才是投資人。”
熊曉鴿在海外從事的第一份工作是記者,且一干就是三年。其間,他結識了眾多風險投資商,這幫助他打開了從事風險投資領域的第一扇門。
不過,如今新聞工作仍是其難以忘懷的情結,做記者培養出的職業素養,讓其終身受益。

熊曉鴿學英語

熊曉鴿 熊曉鴿
熊曉鴿出身平凡。
“我父親是鋼鐵廠的幹部,母親在紡織廠工作。”熊曉鴿説,“但父親儘可能給我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熊曉鴿的父親轉業前是軍人,和黃繼光是戰友,一起參加過上甘嶺戰役。戰爭使熊曉鴿父親留下了傷殘。“文化大革命”時期,熊曉鴿的父親受到迫害。
在這樣的環境中,他父親極盡可能地給熊曉鴿創造一個較安靜的成長環境。熊曉鴿回憶説:“那時父親不讓我經常出去玩,怕我受其他小孩子的欺負。我常常在家玩各種電器,因此喜歡上物理學。”父親希望能給孩子提供更好的學習條件,一直都儘可能滿足他的要求,給他買各類小電器組件等東西。
由於父親是鋼鐵廠的幹部,熊曉鴿又喜歡物理,因此,在高考恢復前,熊曉鴿就在鋼鐵廠當了四年的電工。
中國恢復高考制度後,熊曉鴿1977年順利考上了湖南大學,被分配去學完全陌生的外語專業。熊曉鴿説:“一開始,我報考的是工業自控專業。後來,學校挑選一批有一定語言基礎、中文能力強的學生,成立英語專業。我就這樣被老師選中。
這看似隨機的專業轉化,讓熊曉鴿發生從理到文的轉變。這一直影響他今後的生活。

熊曉鴿留學路

如何挑中自己滿意的人?熊曉鴿自有一套理論。他説,選擇投資項目就像是記者採訪,是聽、説和看的過程。
“我從小就喜歡寫作文,上大學期間曾在《湖南日報》發過文章。這是我萌發做記者的最初動力。”大學畢業後,熊曉鴿不滿足在機電部任翻譯和英語教師的工作,有着做記者的願望。這推動其不斷努力。1984年,他被錄取為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新聞系英語採編專業研究生。
“那時的執教老師中,有幾位是來自美國。其中有一位老師特別欣賞我,告訴我應該到美國去走走看看。”熊曉鴿説,“但我一心只想進新華社做記者,沒有上心。這位老師耐心地教育我,應該多看看國外同行是怎樣做的,為什麼能那樣做,我才逐漸‘開竅’。”
這位來自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恩師給熊曉鴿寫了一封推薦信。恩師在國外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加上熊曉鴿在《中國日報》發表了數篇優秀的英語文章,於是熊曉鴿被波士頓大學錄取。
熊曉鴿踏上一條沒有被“設計”好的求學路。熊曉鴿僅用了8個月的時間就修完了全部碩士課程。對此,熊曉鴿説:“人在壓力之下,會發揮出超常的能力。取得成績,只是天天熬夜苦讀的結果。”

熊曉鴿做編輯

熊曉鴿在海外從事的第一份工作是與傳媒相關的職業。1988年暑假,熊曉鴿在弗萊徹學院求學期間,其導師的朋友在中國創辦了一份電子雜誌,想找有新聞背景又懂電子的人。熊曉鴿前去應聘,很快就被卡納斯出版集團錄取。
熊曉鴿在《電子導報》做記者和編輯,後升任為亞洲版的主任編輯,且一干就是三年。“半工半讀,變得非常忙碌,導致一直沒有弄博士論文,很遺憾啊。”如今,雖有幾分遺憾,但回想當初的選擇,熊曉鴿認為也是非常值得。“其間,我採訪過很多風險投資者,對於風險投資有了一些基礎性瞭解。”

熊曉鴿遇上貴人

將熊曉鴿這個“門外漢”帶入風險投資領域的人,是IDG董事長麥戈文。
“我是認識麥先生而進入風投行業。如果沒有麥先生,我不知道我會從事什麼行業。”熊曉鴿説,“那年,榮毅仁到美國訪問,被安排到弗萊徹學院做講演。我所在雜誌社贊助了招待會晚宴,並請來了很多廣告客户,包括麥戈文先生。那時,我做了榮毅仁和麥戈文先生之間的翻譯。就這樣,我們兩人相識了。”
1991年12月份,熊曉鴿把當時的《國際電子報》合併到IDG旗下的《計算機世界》裏。麥戈文看在眼裏,自然樂在心裏,帶他在亞洲跑了一圈,探索新的商業計劃。熊曉鴿沒有讓麥戈文失望,給出了諸多自己的意見。
之前,IDG亞太區已由兩個經理人分別負責。因此,麥戈文提出,三人一起分別寫一份商業計劃,根據計劃書決定IDG亞太區總裁之職的委任。當時正值聖誕和新年,原來的兩位經理人都度假去了,而熊曉鴿認真地趕製計劃書,當他將一份漂亮的商業計劃書遞交到麥戈文桌前時,另外兩位經理人還沒有動筆。
熊曉鴿最終獲得了IDG亞太區主任之職,從事包括媒體出版、市場調研和風險投資等方面工作。兩年後,熊曉鴿被麥戈文提升為IDG亞太區總裁。

熊曉鴿個人語錄

1、我一向以為,要投資一個行業,一定要親自試水,否則永遠只能在淺灘徘徊,無法享受大海弄潮的終極挑戰和快樂。而對一個行業的深入瞭解,也往往會成就日後投資的神來之筆。一個優秀的投資人,在追求可觀的資金回報之外,不能放棄的,還有夢想和激情。——摘自熊曉鴿個人微博
2、如只想掙錢,風險投資寧願投資電影公司,也不會投資單部電影。原因很簡單,一錘子買賣,風險太大。而我認為,對一個成長潛力無限的產業和市場而言,一定要敢於“走險”。——摘自熊曉鴿個人微博
3、在微博上“潛水”的閻焱昨晚問我,最近幾周怎麼不見你發微博了?我回答:太忙。今晨閒翻林語堂先生的《生活的藝術》,一段話令人深思,原文摘錄與眾共享:“在哲學的觀點上看來,勞碌和智慧似乎是根本相左的。智慧的人絕不勞碌,過於勞碌的人絕不是智慧的,善於悠遊歲月的人才是真正有智慧的。”——摘自熊曉鴿個人微博
4、中國有一個讓全世界嫉妒的事情,就是很有錢,民間也有很多錢,國家也有很多錢,這個錢怎樣高效率的使用起來。舉個例子,上次金融危機的時候,如果我們有一個基金可以在國外投,其實最好的辦法不是抄國外公司的底,而是就買騰訊、買百度的股票,收益一定會很好。問題是,我們的聰明人不少,但是很多制度把自己的手腳給束縛住了。——摘自熊曉鴿《PE行業融資效率太低是最大的問題》博文
5、我一向認為中國的市場可能是歷史上最難能可貴的市場。這裏不僅僅是創業者的天堂,也是投資者的天堂。因為有太多的機會,而且國內的證券市場,包括國外的證券市場,都非常看好中國公司。
6、信心爆棚,這是我最大的擔心。因為錢多了,你會覺得什麼都不怕,這是最容易犯錯誤的時候。如果要我和同行説點什麼,我覺得市場冷的時候,你永遠不要喪失激情以及對市場的信心,因為這個時候可能是最好投資的機會。市場冷的時候,你的心必須熱;而市場熱的時候,你必須要冷靜地看待機會。這是一個辯證的道理。美國有一句話説得非常好:態度決定一切。我覺得作為一個好的VC或者PE的投資管理人,要永遠在不斷變化的市場中保持一份很正常的、很健康的、很理性的心態。——摘自熊曉鴿在2010年新浪金麒麟論壇上的演講。
7、我覺得在中國最激動人心的一點就是,你能夠摸索出中國市場上的需求,同時把國內、國外學到的東西,找到很能幹的人讓它變為現實,實現夢想,我覺得這是中國市場上最激動人心的地方。——摘自熊曉鴿在2010年新浪金麒麟論壇上的演講
8、中國有句俗話,驢多亂叫、馬多亂跳、人多亂套。我過去一直説,中國金融服務跟美國相比,美國人才太多了,人多成災。而且他們很聰明,大家都在那裏競爭,就都去創新,創新過度就氾濫成災了。而我們中國這樣的人才又太少。
可是中國需要管理的現金卻比美國不知道多多少倍,怎麼來管理這些錢,就成為一個巨大的問題。所以我在很多場合都提到過,希望海外從事金融業的華人回國工作,因為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大環境下,中國才是金融服務的天堂。——摘自熊曉鴿《金融危機下的中國機會》博文
9、任何一個投資公司想要的是,創造一個很成功的公司。幫助這個公司上市,幫助其取得更多的資金來發展,然後我們退出。退出以後,這個公司還要能夠持續地發展,不僅僅是給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也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這樣才談得上成功。——摘自熊曉鴿《金融危機下的中國機會》博文
10、我的工作就是做投資,只琢磨3件事:一是市場,二是產品,三是管理團隊。實際上,最根本的就是琢磨人。琢磨一個項目進入的時機,還要觀察項目的團隊對資本的複雜態度。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