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熊成基

鎖定
熊成基(1887-1910)又名承基,字味根。江蘇甘泉(今揚州)人。1905年江南炮兵學堂畢業後,在江寧陸軍第九鎮當炮兵排長。1907年加入光復會,在軍隊中秘密發展革命力量。1908年11月19日,乘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先後死去之機,發動起義,率部進攻安慶,失敗後逃亡日本。1909年在東京加入同盟會,不久回國,化名張潛勳,在東三省活動。1910年1月,在哈爾濱謀刺載洵,被捕遇害。 [2] 
中文名
熊成基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887年
逝世日期
1910年2月27日
畢業院校
安徽武備練軍學堂
南洋炮兵學堂
出生地
江蘇甘泉(今江蘇揚州)
相關事件
馬炮營起義

熊成基人物生平

熊成基,一名承基,字味根。江蘇江都縣人。1887年(清光緒十三年)生。祖、父兩代都做過清朝的小官吏。熊幼年進塾讀書,稍長,學過醫。感於中國民族危機深重,使他仰慕岳飛、史可法等歷史人物的業績,決心改學軍事。1904年夏,他到安慶,考進安徽武備學堂練軍班當學兵。這時,民主革命浪潮已波及到這所武備學堂。他讀到暗中流傳的《革命軍》、《揚州十日記》等反清革命宣傳品,“乃至流淚不止”。他結識了同學中的柏文蔚、倪映典和在籍軍人(陸軍常備營排長)範傳甲等革命黨人,參加了他們組織的反清秘密革命團體——“嶽王會”,開始走上革命的道路。 [1] 
1905年夏,練軍訓練期滿,熊成基被派去南京入新軍某營為副目。後經管帶介紹考入江南炮兵速成學堂學習。在校與同入炮校的倪映典等相約進行反清革命活動。1906年熊從炮兵速成學堂畢業後,充當陸軍第九鎮炮兵排長,得到軍中同志幫助,常向士兵秘密宣傳反清革命思想,聽者多為感動。 [1] 
1907年夏,安徽舉行徵兵。熊成基由南京應調回安慶,先後任馬營、炮營隊官。當時,新軍中的下級官兵,在革命黨人的運動和影響下,多已傾向革命。7月間,徐錫麟在安慶起義失敗後,熊成基與範傳甲等計議,決心相機在安慶再次起義。是年冬,革命黨人倪映典由南京回安慶,任馬營管帶,倪與熊策劃於是年除夕起義。不料事機為清吏所覺察,倪被撤職,起義計劃沒有實現。倪去後,熊被推主持“嶽王會”,繼續在軍隊中進行革命工作。 [1] 
1908年秋,清政府令江蘇、湖北和安徽各鎮新軍於11月間在安徽太湖舉行會操,安徽革命黨人認為有機可乘,決定在太湖秋操時聯合江蘇革命黨人發動太湖起義。但安徽巡撫朱家寶對本省派赴秋操的士兵官佐嚴加挑選,軍中的革命黨人多被懷疑而不能前去。眼看太湖起義的計劃將無法實現,於是,熊成基與範傳甲等又改變計劃,決定於太湖秋操時,先在安慶發動起義,待得手後,開赴太湖策動參加會操的新軍響應,轉攻鄰省,乘勢擴大。恰好,光緒帝和西太后於11月14日、15日相繼死去,熊等認為機不可失,遂於11月19日(舊曆十月二十六日)下午召集黨人舉行會議,制訂起義計劃。會上決定以熊所掌握的炮營(駐城東門外)和馬營(駐城西門外)為主力,先在城外起事;革命黨人薛哲所部之步營(駐城內北城根)和範傳甲的輜重隊在城內接應。熊被推為起義軍總司令。熊當即發佈了作戰密令十三條,決定是晚發動起義。 [1] 
當晚九時,炮營和馬營分別在城東、西舉火為號,把拒絕投降的兩個營管帶一個打死一個打傷,迅速會師佔領了子彈庫,焚燒了城外測繪學堂和步兵營房,旋合馬炮步營千餘人直撲安慶城。不料皖撫朱家寶得到光緒帝和西太后死訊,已先於19日午間秘密回到安慶,督率協統餘大鴻命城內各營緊閉各城門扼守。在城內的薛哲、範傳甲等為清兵所制,未能按預定計劃接應。熊率起義軍,在城外迭次進攻,奮戰一晝夜,未能破城。南門江面上的清軍水師炮轟起義軍陣地,起義軍內外受敵,傷亡很重,難以支持。熊迫不得已,改變戰略,於20日下午率眾北向集賢關退卻,欲取廬州為根據地,然後聯絡鳳陽、穎州等地會黨,進取中原。於是取道桐城,直趨合肥。時清提督薑桂題在河南聞訊,派兵來追。熊雖然打敗了追兵,但到廬州時,所部僅剩士兵八九十人,而且在退卻中,人心不固,時有叛逃出現。熊見如此,勸餘眾散去,自己則到一士兵家中暫避,安慶起義至此失敗。 [1] 
1909年初,熊成基從河南至山東煙台,經大連轉赴日本,改姓名為龍潛,號望雲。在東京,由革命黨人肖翼鯤介紹加入同盟會;在勤學社結識了黃興。黃和他謀劃再舉,適有黨人獲得日本之秘密圖籍數十種,擬向某國求售,以充革命經費。熊急於回國革命,即擔負起售書籌款任務,於9月間化名張建勳到長春,寄住其友人之友臧克明父臧冠三家。後因在臧家居住不便,就到哈爾濱活動。1910年1月,清廷考察海軍大臣載洵和薩鎮冰由俄回國,路過哈爾濱,傳聞熊要謀刺載洵,清吏懸重賞搜查。臧冠三向吉撫陳昭常告密,以致熊於30日在哈遭捕。次日,解赴長春。清廷據陳昭常電奏於2月7日電令陳及皖撫朱家寶會勘,“就地正法”。熊在獄中筆寫供詞數千言,直言革命宗旨是“以推翻政府改革政治為主要,不盡是滿漢種族之見”,“俾我同胞永享共和之幸福,以洗滌我祖國曆史上莫大之恥辱”。1910年2月2日,熊慷慨就義。 [1] 

熊成基人物評價

熊成基被害後,廖仲愷作七絕以悼: [6] 
壯志未酬軀已寒,巴虎台前腰不彎。
二十四歲人生促,血灑松花一奇男。
民國元年(1912年)3月12日,孫中山以臨時大總統身份參加熊成基追悼大會,並和黃興敬獻了輓聯: [4] 
緬東瀛話別時 世路多艱 內憂方急 嘆國士無雙 孰料競成易水讖
自南京告隱後 江山依舊 邊患堪虞 悲英雄不在 空教長嘯大風歌

熊成基後世紀念

熊成基熊成基安慶起義會議舊址

又稱炮馬營起義會議舊址,位於三祖寺街20號。坐北朝南,磚木結構,共2進,佔地120平方米。由前後廳、廂房、天並組成。大門已拆改,西側有一屋與舊址相連,也已拆改。建於晚清,為懷寧白解坂楊氏世族公產,專供本族童生來安慶參加縣府試住宿,時稱“楊氏試館”。熊成基安慶起義會議舊址一度被誤認為在楊家塘26號“葉氏試館”,並先後於1961年7月和1981年9月兩次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熊成基熊成基故居

2011年10月10日上午,辛亥革命烈士熊成基故居在韋家井6號舉行開館儀式故居內設“熊成基生平史料陳列館”,布展面積約170平方米,共展出了與能成基有關的圖片、文字、物品百餘件。 [5] 
參考資料
  •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 人物傳 07卷》,中華書局,2011,第4167-4169頁。
  • 2.    張海赴等主編,中華英烈詞典 1840-1990,軍事譯文出版社,1991.08,第910頁
  • 3.    安慶市大觀區地方誌編纂領導小組編,安慶市大觀區志,黃山書社,1998.06,第210頁
  • 4.    周遊著,揚州記憶,中國社會出版社,2013.01,第145頁
  • 5.    王克勝主編,揚州地名掌故,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12,第390頁
  • 6.    華南師範大學文學院,中國近代文學研究室編,中國近代文學評林 8,陝西人民出版社,2021.03,第15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