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熊應堂

鎖定
熊應堂(1911年9月—1996年2月10日),湖北黃安(今紅安)人。1928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是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1996年2月10日熊應堂在上海逝世, [4]  享年85歲 [5] 
中文名
熊應堂
國    籍
中國
籍    貫
湖北紅安縣
出生日期
1911年9月
逝世日期
1996年2月10日
畢業院校
紅軍大學
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 [5] 
職    業
軍人
主要成就
榮獲二級八一勳章
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
榮獲一級解放勳章
1988年榮獲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出生地
湖北省紅安縣華河區熊家壪 [5] 
軍    銜
少將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熊應堂人物生平

熊應堂,湖北省黃安縣(今紅安縣)華河區熊家壪人 [5] 
1928年,熊應堂參加中國工農紅軍
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3年1月由團轉入中國共產黨。 [5]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一軍一師三團一營三連戰士,紅四方面第四軍第十一師師部手槍營班長,中共鄂豫皖分局軍委特務隊分隊長,任紅四方面軍委總部通信隊副排長,排長,政治指導員,川陝根據地通江縣軍事指揮長,四川省江口縣軍事部部長兼川陝閬蒼廣三縣軍事指揮部指揮長,川陝省軍事指揮部獨立團一營營長、團長,四方面軍第四軍第十師第二十九團團長。紅四方面軍第十師第二十九團團長。
參加鄂豫皖、川陝蘇區四次反“圍剿”和開創川陝蘇區的歷次戰役戰鬥,參加了長征。全國抗戰爆發後,任新四軍第一支隊第一團第一營營長,第一團團長,新四軍軍部特務團團長。
1935年長征到達陝北後,先後進入紅軍大學、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學習。
抗日戰爭時期,任新四軍第一支隊一團營長,第一團團長。
1938年起,在小丹陽句容一帶開展敵後游擊戰爭,參加謝家壟戰鬥,1940年皖南反“掃蕩”,收復了涇縣,參加了周家大山戰鬥望城崗戰鬥
1941年起,任新四軍軍部特務團團長。1月,經歷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浴血奮戰,突出重圍。中國共產黨不久重建新四軍,任新四軍第七師獨立團團長,沿江支隊白湖獨立團團長兼政治委員,沿江支隊參謀長,新四軍第七師第十九旅參謀長。率部轉戰蘇南、皖南、皖中地區,發展地方武裝,鞏固抗日民主根據地。
抗日戰爭勝利後,解放戰爭時期,任山東野戰軍第七師十九旅副旅長,旅長。
1948年,任華東野戰軍第七縱隊第十九師師長。
1949年,任第三野戰軍第八兵團第二十五軍參謀長,副軍長。參加了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上海戰役等。率部出擊魯南,轉戰蘇北,揮師淮海,渡江南下,解放上海,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建立了功勳。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1年1月赴南京軍事學院學習,畢業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四軍軍長。
1957年,任上海警備區副司令員。
1965年,任第二十軍軍長兼浙江省軍區司令員。
1970年,任南京軍區副司令員兼第二十軍軍長和浙江省軍區司令員。
1971年至1973年,任中共浙江省委書記,浙江生產建設兵團司令員。
1996年2月10日,因病在上海逝世, [1]  享年85歲 [5] 

熊應堂榮譽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5] 

熊應堂人物紀念

熊應堂將軍故居坐落在紅安縣華家河鎮曾家村熊家垸,坐西朝東,並列兩間,座牆包青,土木磚瓦結構。將軍參加革命後,其故居一直無人居住,交由其侄兒熊卜富照管。1986年,故居因年久失修損毀嚴重,其侄兒熊卜富進行過幾次維修。1990年,將軍故居徹底垮塌。2005年,在華家河鎮黨委、政府組織協調下,由紅安縣教育局捐資,曾家村具體負責實施,在原址上重建坐西朝東的兩間與原風格、結構一致的房屋作為將軍故居。 [3] 
同年,故居被列為紅安縣文物保護單位 [2] 
參考資料
  • 1.    浙江省新四軍歷史研究會編. 浙江新四軍和抗日根據地人物[M]. 2013.12:334-335.
  • 2.    夏紅勝編著. 將軍的搖籃-紅安[M]. 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2014.07:202-203.
  • 3.    政協黃岡市文史資料委員會編. 黃岡文史資料 第九輯 黃岡名人與故居[M]. 政協黃岡市文史資料委員會, 2006.12:146.
  • 4.    星火燎原編輯部. 中國人民解放軍將帥名錄.第3卷[M]. 解放軍出版社, 2006:667.
  • 5.    百家姓-熊  .大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法院網[引用日期2023-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