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熊俠

鎖定
著名烈士 [1]  ,1902年8月出生於一個農民家庭,父親熊朝選,母親周氏,大哥熊有香,二哥熊有成,熊俠排行第三。他在四歲那年,父親積疾身亡,靠母親和兄長拉扯長大。家裏僅有旱地兩畝,靠天吃飯,生活難於度日,母親常利用早晚時間釀酒出售,掙點微薄收入維持全家生活。熊俠為了減輕母親和哥哥的負擔,從小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生產勞動,拾豬糞,鋤坡地,插秧苗。
中文名
熊俠
外文名
Xiong Xia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02年
逝世日期
1930年
畢業院校
萬寧縣高等小學
出生地
海南萬寧縣(今萬寧市)大茂看天塘村

熊俠人物簡介

1923年,熊俠讀完村裏的私塾,考入萬寧縣高等小學。當時,軍閥混戰,國無寧日,民不聊生。熊俠在學校裏結識了楊學哲等一批進步學友,他們時常聚集在一起,談論國事,議論時政,對社會上和學校裏的醜惡現象極為不滿。吳用章投機鑽營,當上了萬寧縣高等小學校長,熊俠和楊學哲等團結進步學生,對他進行堅決鬥爭,終於將這位不學無術的校長趕下了台。
1925年,熊俠高等小學畢業並以優異成績考入萬寧縣立初級中學。他喜歡讀書,善於獨立思考。當時,國共合作,進行國民革命,革命書刊在學校裏廣為流傳,同時,楊樹興、符光東和林詩謙等共產黨人已在全縣各地廣泛宣傳革命,組織農民運動。熊俠、楊學哲、黃紹香、羅繡春、黃應麟、李文華等一批進步學生接受革命思想,投身到革命中來,經常利用牛坡日(農民集市日)走上街頭髮表演説,張貼標語,散發傳單,演出白話劇,揭露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罪行,提高廣大人民羣眾的政治覺悟和階級覺悟。

熊俠人物事蹟

1926年1月,國民革命軍討伐瓊崖軍閥鄧本殷取得勝利,推動了瓊崖農民運動,學生運動也蓬勃興起。楊樹興、符光東和林詩謙等同熊俠建立了秘密聯繫,領導進步學生響應瓊崖學聯的號召,開展了反對萬中反動校長陳儒敷的擇師運動。熊俠、楊學哲等把陳儒敷平日作惡多端的事實列為八條罪狀,組織進步學生遊行,並要求縣府罷免陳儒敷校長職務,但遭到反動縣長陳瀛的指責,激起革命學生更大的憤怒,並提出不把陳儒敷驅逐出校決不罷休。熊俠、楊學哲繼續領導進步學生堅持罷課鬥爭。6月,陳儒敷以“鬧事”為理由,將熊俠、楊學哲、羅繡春、黃紹香、黃應麟、李文華、李文蓉、李綿春、符朝瑞等十多名學生骨幹開除學校,熊俠、楊學哲帶領同學到國民黨縣黨部和縣農民協會籌備會告狀,得到陳文榮、楊樹興、符光東的同情和支持,並出面交涉,縣長陳贏迫於形勢,作了讓步。7月,撤去陳儒敷校長的職務,被開除學生回校學習,學生運動取得了勝利。
1927年初,熊俠加入中國共產黨,任萬寧初級中學黨支部書記。同年瓊崖發生”四二二“事變,國民黨反動派開始對共產黨人和革命羣眾進行屠殺,實行白色恐怖。熊俠離開學校跟隨楊樹興、符光東、陳文榮、謝育才和潘霖等一起轉移到六連嶺山區,堅持革命活動。7月,中共萬寧縣委成立,謝育才任書記,縣委委員為熊俠(分管宣傳)、潘霖(分管組織)。這時熊俠多在家鄉一帶活動,向廣大羣眾揭露國民黨叛變革命,屠殺共產黨和革命羣眾的滔天罪行,號召人民團結一致,堅持革命,推翻反動統治。在他的啓發教育下,熊有義、熊有蘭、熊有善、熊朝煥、符朝瑞、曾朝興、陳光代等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10月16日,在熊俠主持下,在曾宅祠堂舉行入黨宣誓儀式,成立城西鄉支部,符朝瑞任支部書記。12月,縣委響應瓊崖特委號召,熊俠等領導同志奔赴全縣各地組織和領導農民暴動。1928年1月20日,萬寧縣反動縣長何清雅糾集土匪和全縣民團在總團長吳越林的帶領下,向萬寧縣第三區革命村莊大舉進犯,殺害了四百多名革命羣眾,製造駭人聽聞的鹽濤和港“一廿慘案”。敵人的血腥鎮壓,激起了全縣人民的義憤,各地紛紛派出代表抵達縣委駐地水秧坑,要求縣委帶領他們為死難者報仇。當時,縣委召開全縣支部書記聯席會議,決定正月初七日(1928年)攻打縣城。熊俠深入農村發動羣眾和作好組織工作。後來攻打縣城戰鬥失利,但在政治上影響深遠。
1928年3月,蔡廷鍇來瓊“圍剿”革命,七八月間又集中優勢兵力“圍剿”萬寧蘇區,革命力量遭到很大的摧殘,革命同志的房屋被燒,熊俠的家屬也屬捕殺之列。熊俠不忍心連累愛妻和三歲的小女孩,一天夜裏把妻子叫到跟前,含淚勸她離家遠逃,另找生路。妻子為形勢所迫,只好順從丈夫的安排,抱着小女孩揮淚離去。
1928年秋,縣委書記潘霖調往瓊東縣委工作,其職由熊俠接任。這時,瓊崖革命處在困難時期,萬寧鬥爭環境十分險惡,縣委領導成員都分頭到各地秘密活動。熊俠經常活動於後塘仔、後城、白沙坡一帶,後來又轉移到周嶺去,這裏距縣城十餘里,較為安全。熊俠和從特委返回的魏宗周住在吳元璜老人家,有一天夜裏,吳元璜發現門外有手電光,馬上叫醒熊俠和魏宗周,他倆衝出庭院,發現已被敵人包圍。在這緊急關頭,熊俠忽然想起房子後牆壁上有一個用石頭和泥巴堵住通向外面叢林的舊洞,於是,熊俠和魏宗周便動手將舊洞扒開,當敵人破門進來時,他倆已消失在黑暗中。
在革命低潮時期,為了保存力量,堅持鬥爭,有些同志潛伏下來等待時機,有些同志只好離開家鄉轉移到他鄉。1929年夏,魏宗周、陳克邱、文華濃、謝志德、李尚春等三十人,經縣委同意離開萬寧到香港、新加坡去,熊俠、楊樹興、謝文川、王德波等就地堅持鬥爭。為了掩人耳目,轉移目標,便於革命活動,熊俠囑咐魏宗周抵港後馬上以熊俠名義寫來家書。魏宗周遵約在港以熊俠名義給家裏寫了信,“消息”馬上傳開,對轉移敵人的注意力起了一些作用。同年8月中旬,特委在定安內洞山召開各縣代表聯席會議,熊俠當選為中共瓊崖臨時特委委員,調往特委工作。
1930年4月中旬,他出席了瓊崖黨第四次代表大會,被選為瓊崖特委委員。7月白區工作得到了恢復和發展,特委派熊俠到府海地區從事兵運工作。“雙十節”慶祝遊行,熊俠和許福志混在遊行隊伍裏,把事先綁在大腿上的革命傳單鬆開,邊走邊散落,由於有人告密而被捕。國民黨反動派對熊俠軟硬兼施,但熊俠在敵人面前堅貞不屈,並怒斥國民黨的反動罪行。臨刑時,熊俠昂首挺胸沿街高呼“打倒國民黨反動派”、“中國共產黨萬歲”等革命口號,從容就義,年僅28歲。 [2] 

熊俠事蹟報道

熊俠: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
2020年04月16日08:09 來源:海南日報
熊俠,原名熊有章,1902年8月8日出生於萬寧縣大茂鄉天塘村一個農民家庭 [3]  。1925年,熊俠考入萬寧縣立初級中學,受楊樹興等共產黨人的影響,經常通過演説、發傳單、演話劇等方式宣傳革命思想,揭露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罪行。1926年1月,熊俠響應瓊崖學聯的號召,開展“擇師”運動。
1927年初,熊俠加入中國共產黨,任中共萬寧中學支部書記。瓊崖“四二二”事變後,熊俠隨楊樹興、謝育才等人轉移到六連嶺山區堅持革命鬥爭。7月,熊俠被選為中共萬寧縣委委員,主持成立中共城西鄉支部。1927年12月至1928 年1月,熊俠奔赴萬寧縣各鄉村,組織發動農民暴動攻打縣城。
1928年秋,熊俠任萬寧縣委書記。這時,瓊崖革命正處在困難時期,萬寧鬥爭環境十分險惡,縣委領導成員分頭到各地活動。熊俠經常活動於塘儒、後城、白沙坡一帶,後來又轉移到周嶺。
當時,熊俠和從特委返回的魏宗周住在吳元璜老人家。有一天晚上,吳元璜發現門外有手電光,馬上叫醒熊俠和魏宗周,他倆衝出庭院,發現已被敵人包圍。在這緊急關頭,熊俠猛然想起房子後牆上有一個用石頭、泥巴堵住的通往外面叢林的舊洞,於是,熊俠和魏宗周便動手將舊洞口扒開,當敵人破門進來時,他倆已消失在黑暗中。
在革命低潮時期,為了保存力量,堅持鬥爭,有些同志潛伏下來等待時機,有些同志則離開家鄉轉移到他鄉。1929年夏,魏宗周、陳克邱、文華濃等20人,經縣委同意離開萬寧到香港、新加坡等地。為了掩人耳目,轉移目標,便於革命活動,熊俠囑咐魏宗周抵香港後,馬上以熊俠名義寫信回家。魏宗周遵約在港以熊俠名義給家裏寫了信,“消息”馬上傳開,對轉移敵人的注意力起了一定作用。
1929年8月中旬,熊俠在內洞山聯席會議上,當選為特委委員。不久,被調往母瑞山,在特委機關工作。
1930年4月,在母瑞山召開的瓊崖第四次黨代會上,熊俠再次當選為特委委員。7月,白區工作得到恢復和發展。特委派熊俠到海口地區從事兵運工作。當年,為慶祝“雙十節”,羣眾舉行遊行活動,熊俠和許福志混在遊行隊伍裏,把事先綁在大腿裏的革命傳單鬆開,邊走邊散落,因有人告密而被捕。
國民黨反動派對熊俠軟硬兼施,但熊俠在敵人面前堅貞不屈,並怒斥國民黨的反動罪行。臨刑時,熊俠昂首挺胸,沿街高呼“打倒國民黨反動派”“中國共產黨萬歲”等革命口號,從容就義,年僅28歲。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