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煩惱薪

鎖定
煩惱薪,佛教語。煩惱遇智慧則滅,如薪逢火即燼,因以為喻。佛教: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由據今天三千多年古印度的迦毗羅衞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所創。
中文名
煩惱薪
釋    義
煩惱遇智慧則滅,如薪逢火即燼

煩惱薪煩惱薪釋義

佛教 佛教
佛教: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由據今天三千多年古印度的迦毗羅衞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所創,他的名字是悉達多 (S.Siddhārtha, P. Siddhattha),他的姓是喬達摩(S. Gautama, P. Gotama)。因為他屬於釋迦 (Sākya)族,人們又稱他為釋迦牟尼,意思是釋迦族的聖人。廣泛流傳於亞洲的許多國家。西漢末年經絲綢之路傳入我國。

煩惱薪佛教 - 簡介

佛教由古印度的釋迦牟尼(被稱為佛陀)在大約西元前6世紀建立,與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並列為世界三大宗教。
全稱佛陀意思是覺悟者。佛教重視人類心靈的進步和覺悟,人們的一切煩惱(苦)都是有因有緣的,“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人和其他眾生一樣,沉淪於苦迫之中,並不斷的生死輪迴。惟有斷滅貪、嗔、痴的聖人(佛陀、辟支佛和阿羅漢)才能脱離生死輪迴,達到涅槃(清涼寂靜之意,即無有煩惱),釋迦牟尼就在35歲時成佛,並對眾人宣揚他所發現的真理。佛教徒的目的即在於從佛陀的教育(正法)裏,看透苦迫和“自我”的真相(緣起法),最終超越生死和苦、斷盡一切煩惱,成佛,或者成阿羅漢。
現代佛教可分為南傳佛教北傳佛教二大傳承,北傳佛教又可分為漢傳佛教與藏傳佛教,因此又可分為三大傳承(詳細的分類請參考佛教宗派。)南傳佛教大致上就是上座部佛教(又被稱為小乘佛教),北傳佛教大致上包括大乘佛教(主要是漢傳佛教),以及秘密大乘佛教或金剛乘佛教(主要是藏傳佛教)。各傳乘在佛教的根本教義基本上沒有大分別,在修行特色上與一些理論上則有分別,以菩薩行理論的分別為最顯着。
佛教主要流行於東亞、東南亞及南亞等地區,在歐洲、美洲、大洋洲和非洲也有少量信徒。

煩惱薪佛教 - 發源地

佛教發源於距今約2553年前的古印度。佛教的創始人是釋迦牟尼佛,這個名號是印度梵語音譯過來的,釋迦是仁慈的意思,牟尼是寂默的意思,寂默也就是清淨的意思,佛是覺悟的意思。釋迦牟尼佛是北印度人,就是現在的尼泊爾,它在印度的北方,西藏的南部。
據經典記載,佛圓寂時,世壽80歲。

煩惱薪佛教 - 發展

煩惱薪追溯

1.公元前6-4世紀為初創時期,主要是釋迦牟尼創教並向弟子傳教時期;
2. 公元前4世紀中葉佛教內部由於對教義與戒律認識產生分歧,分為許多教團,進入部派時期;
3.公元1世紀大乘佛教盛行時期;
4.13世紀初佛教在印度本土基本消失,直至19世紀才稍有復興
佛教

煩惱薪佛教的傳播

佛教的傳播大約從公元前3世紀開始分為三大部分
第一,傳入中國大部分地區以及朝鮮、日本、越南等國,以大乘佛教為主,其經典主要為漢文系統,被稱為北傳佛教;
第二,傳入中國西藏、內蒙古、和蒙古人民共和國、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的屬北傳佛教中的分支,稱藏傳佛教,俗稱喇嘛教,其經典為藏文系統;
第三,傳入斯里蘭卡、緬甸、泰國、柬埔寨、老撾以及中國雲南西雙版納地區以小乘佛教為主,稱為南傳佛教,其經典屬巴利文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