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照格莊遺址

鎖定
照格莊遺址,位於山東省煙台市牟平區文化街道照格莊村西,南部略高,中部稍隆起,周圍地勢平坦。遺址範圍內土質肥沃,水源充足,適於居住和農耕。遺址以護城河與雷神廟大街交叉處的橋東頭為基準點,北至雷神廟大街路南,東至橋東頭沿雷神廟大街向東400米,西至橋東頭沿雷神廟大街向西100米,南至橋東頭沿護城河上游向南500米,東西500米,南北500米,總面積25萬平方米。 [5] 
照格莊遺址1972年發現。1979年10月,進行發掘,共挖探方12個。地層堆積有四層:一層為耕土層;二層至四層為文化層,均屬嶽石文化。遺址的發掘,對研究夏代半島地區夷人文化提供了一批新資料。 [4] 
2013年5月3日,照格莊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中文名
照格莊遺址
地理位置
山東省煙台市牟平區文化街道照格莊村西
所處時代
夏、商
佔地面積
250000 m²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批准編號
7-0242-1-242

照格莊遺址歷史沿革

1972年春,照格莊遺址於開渠時發現。
1979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東隊、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和煙台地區文管組曾聯合對遺址進行發掘,揭露面積280平方米,發掘報告《山東牟平照格莊遺址》發表在《考古學報》1986年第4期。
2007~2008年,由於修雷神廟大街,經上級主管部門批准,由煙台市博物館組成的考古隊對照格莊遺址北部邊緣進行了勘探發掘。 [5] 

照格莊遺址遺址特點

照格莊遺址範圍內土質肥沃,水源充足,適於居住和農耕。遺址以護城河與雷神廟大街交叉處的橋東頭為基準點,北至雷神廟大街路南,東至橋東頭沿雷神廟大街向東400米,西至橋東頭沿雷神廟大街向西100米,南至橋東頭沿護城河上游向南500米,東西500米,南北500米,總面積25萬平方米。 [5] 
照格莊遺址發掘面積290平方米,共挖探方12個。地層堆積有四層:一層為耕土層;二層至四層為文化層。清理灰坑四十餘個,有圓形、圓角方形和橢圓形。圓角方形的灰坑均為二連或三連坑,坑與坑之間有小土梁相隔,每個坑的面積大小不等,一般為3~4平方來,可能是房屋遺蹟。經研究鑑定,該遺址的文化面貌與平度市東嶽石村遺址接近,屬於嶽石文化,時代在夏與早商之間,距今3500~4000年。 [4] 
照格莊遺址

照格莊遺址文物遺存

照格莊遺址主要有灰坑和灰溝。灰坑43個,以橢圓形為主。其中,帶斜坡或台階式通道的二聯坑和三聯坑頗具特色,有的底部鋪墊黃砂土或塗抹白灰土,可能是窖穴或房址。出土遺物十分豐富,主要有銅器、石器、骨器、卜骨、角器、蚌器、牙器和陶器等。銅器僅發現青銅錐1件。石器77件,絕大多數為生產工具,以石刀和石鏟數量最多。骨器36件,有鏟、鑿、刀、匕、錐等。卜骨12塊,原料為鹿、羊、豬的肩胛骨,有鑽有灼,鑽孔排列整齊,有的似為“三聯鑽”。陶器60件,夾砂陶中半數以上含雲母細屑,少數含雲母和滑石兩種羼和料,以褐陶為主,大多為手製,主要器形有罐、甑、盆三種;泥質陶中以灰陶居多,以輪製為主,主要器形有罐、盆、尊、豆、盒等。另有少量戰國墓葬。 [3] 
照格莊遺址文物

照格莊遺址文物價值

照格莊遺址有着豐富的文化內涵,它的考古學價值突出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反映了距今3500多年前人們的社會生活和經濟生活,由石斧、石鏟石鐮刀等農具的發現,可知當時已有比較發達的農業,人們過着定居生活,以農作物作為食物的主要來源,間有養殖和漁獵作為補充。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遺址中發現了一件銅錐,保存完好,長6.2、徑0.5釐米,經鑑定,是青銅器。這是一個重要發現,但由於僅此一件,還很難做深入的研究。
二是確立了繼龍山文化之後的嶽石文化的命名。1959年,發現;1960年,發掘的平度市東嶽石村遺址,因其出土器物的特徵與已發現的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有較大差異,自成一個文化類型,一直未能確定其歸屬;1979年,照格莊遺址發掘後,出土的遺物豐富,而且單一,最重要的是與東嶽石村遺址出土的遺物接近,屬於同一個類型,由此確定此一文化類型乃屬繼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之後又一考古學文化,因其首先於發現於東嶽石村,故被命名為嶽石文化。
三是照格莊遺址代表了膠東半島嶽石文化的一個類型。嶽石文化的分佈範圍,大體與龍山文化相當,主要分佈在山東地區,其中在膠東半島約有四十多處,已發掘的有七八處。據分析,膠東半島的嶽石文化帶有明顯的地域特色,如陶器以褐色夾砂陶為主,見少量紅色夾砂陶,兩類陶約佔陶總數的三分之二以上;泥質陶中黑色陶比例較多,但僅表皮呈黑色,內胎多呈灰色或橙色,表裏皆黑者為數很少;陶器造型比較規整,多平底、三足和圈足,多子母口,多竹節狀凸稜等。其文化內涵比較單純,極少受到其他考古學文化的影響,可以視為嶽石文化的一個類型,這個類型以照格莊遺址為典型代表,故可稱為照格莊類型。 [4] 

照格莊遺址歷史文化

  • 嶽石文化
嶽石文化是二十世紀中後期中國考古的重要發現,它的意義有三個方面。
一是嶽石文化為中國古代文明形成於多元化提供了重要證據。嶽石文化的發現證實了中華文明的形成並非是“中原地區一元論”,而是由華夏及其周邊地區的多元文化長期交匯融合而成的多元統一體。創造了嶽石文化的東夷先民,對中華民族的形成和中華古代文明的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
二是嶽石文化的發現為深人研究東夷文化和夷夏關係翻開了新的一頁。考古學已大體確定:山東的史前文化,從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到龍山文化的整個時期,都應屬於東夷遠古文化系統。嶽石文化遺址的發掘和研究,證明了嶽石文化就是夏代時期的東夷文化。而隨着對嶽石文化研究的深入,夏代時期東夷人所創造的古代文化的特徵和一些領先的內容(如農具的先進、早期的青銅冶煉等),也越來越多地為人們所認識。
三是嶽石文化為研究海岱地區尤其是膠東半島一帶的古代歷史開闢了廣闊的前景。對嶽石文化的研究表明,當時齊國國力強大,經濟繁榮,軍事強盛,文化發達,這都與半島地區東夷文化的融人密不可分。隨着對半島地區嶽石文化研究的逐步深入,必將進一步揭示夏、商以至周代半島地區的歷史面貌,並進而表明半島先民對於中華古代文明做出的貢獻。 [6] 

照格莊遺址研究成果

2007~2008年對照格莊遺址北部邊緣進行的勘探發掘,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1、首次在照格莊遺址上發現嶽石文化與周代文化的疊壓關係,將牟平周文化的活動區域由城區擴大到照格莊遺址一帶(1999年順正不夜城工地的考古發掘曾將牟平城的歷史由漢代提前到周代),為牟平的“千年古縣”和牟平城的“千年古城”又增加了一個重要的證據。
2、在照格莊遺址上首次發現了嶽石文化的窯址和壕溝,其保存的完好度和密集度在中國同時期考古發現中尚屬罕見,填補了國內嶽石文化資料的空白。
3、發掘了多個連續灰坑和直徑在3米以上的碩大灰坑,對研究當時的社會形態、聚落狀況、生活習俗等具有重要意義。
4、採集了大量的木炭、獸骨、硅酸體土樣等標本,通過後續的實驗室內分析、測定、研究,將對測定照格莊遺址的年代、生態環境、動植物分佈、氣候變遷等提供大量的可靠數據資料。 [5] 

照格莊遺址保護措施

1983年,照格莊遺址公佈為第一批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7] 
1987年,照格莊遺址公佈為第一批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7] 
1992年,照格莊遺址被公佈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2013年5月3日,照格莊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照格莊遺址榮譽稱號

2021年10月,照格莊遺址入選由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山東省文物局)主辦,山東省考古學會承辦的“山東百年百項重要考古發現”。 [1] 

照格莊遺址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照格莊遺址位於山東省煙台市牟平區文化街道照格莊村西。 [5] 
  • 交通信息
乘坐煙台市內公交601路、601路牟平環衞區間、653路到照格莊站下車,向正西方向出發,沿雷神廟大街走640米,到達終點。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