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煦園

鎖定
煦(xù)園位於南京市玄武區長江路292號總統府內,又稱西花園,與東花園(復園)相對稱,現與太平天國天王府遺址,南京總統府連為一體,煦園是晚清江南園林保存較好的一處,也是江南園林的典型代表之作。1982年2月,煦園在內的太平天國天王府遺址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煦園其歷史最早可追溯至明成祖朱棣次子,漢王朱高煦府花園,後作為清兩江總督署花園,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後,被闢為天王府的一部分,經過歷代修葺,終譽為“四朝勝蹟”。煦園以小著稱,面積僅有1.4公頃,虛實相映,層次分明,園以水為主,水體南北走向,整個水池周長約1866米,面積約佔全園一半多。東閣西樓隔岸相望,南舫北閣遙相呼應,花間隱榭,水際安亭,景緻自然和諧。水池平面似一個長頸花瓶,瓶口有漪瀾閣屹立水中。花木扶疏,秀麗雅靜。
中文名
煦園
地理位置
南京市秦淮區長江路292號(太平天國天王府遺址西側) [1] 
開放時間
週二-週日9:00-17:00(16:00停止入園),每週一全天閉館(國家法定假日除外) [1] 
景點級別
AAAA級
門票價格
30元
著名景點
鴛鴦亭
桐音館
不繫舟
所屬國家
中國
所屬城市
南京市
拼    音
xù yuán

煦園歷史沿革

煦園景色
煦園景色(19張)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招撫勁敵陳友諒舊部,在此為陳友諒之子陳理建造了漢王府。其後,明成祖封其次子朱高煦(xù)為漢王,闢原漢王府東半部為“新漢王府”。此園為府第西園,並以朱高煦名中的“煦”字取其名謂“煦園”。
清於此設兩江總督衙門,東側為江寧織造署,煦園成為兩江總督署花園。康熙二十三年至四十一年(公元1684~1702),六次南巡,其中五次住江寧織造署。太平天國建天朝宮殿時予以擴建,成為天王府御花園。因花園位於宮殿西側,故稱“西花園”,與東花園相對稱。清軍破城時被戰火所毀,清朝道光年間(公元1821~1851年),曾國藩予以重建。
煦園
煦園(5張)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於煦園暖閣宣誓就任臨時大總統,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孫中山的臨時大總統辦公室和起居室就在煦園內。以後,又先後作為南京留守府、江蘇都督府、督軍署等機構的辦公處。1927年4月國民政府成立後,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軍委會,以及總統府軍務局等機構,都曾在園內設有辦公處。因此,煦園被譽為“四朝勝蹟”。

煦園園林佈局

煦園 煦園
煦園內花木修竹參差,亭台樓榭林立,假山奇石散落,清水碧潭相映,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山水園林。全園以太平湖為中心,佔地面積4.13公頃,其中水面0.174公頃。煦園以小見大,以水景取勝,水體南北走向,整個水池周長約1866米,面積約佔全園面積的一半多,池周全部用明代城磚駁岸。在水域四周有東閣西樓隔岸相望,南舫北閣遙相呼應,花間隱榭,水際安亭,景緻自然和諧,堪稱園林中的經典之作。水池平面似一個長頸花瓶,瓶口有漪瀾閣屹立水中。主要景物有太平湖、石舫(不繫舟)、漪瀾閣、忘飛閣、鴛鴦亭、花廳、桐音館、夕佳樓、東水榭、臨時大總統辦公室、中山卧室、暖閣遺址、印心石屋、詩碑等。各勝跡處花木扶疏,秀麗雅靜。

煦園主要景點

煦園 煦園
煦園中有一艘用青石砌成、長14.5米的仿木石舫,現已成為煦園的標誌,清乾隆曾題為“不繫舟”,一語雙關,石舫分為前後兩艙,捲棚屋頂,覆以黃色琉璃瓦,有石制跳板可以登舟,舫身兩側鑲嵌有雕刻着許多彩色圖案的青磚雕花欄板,十分精細。據説,洪秀全死後,為了屍體不被人發現,就埋在不繫舟下面,但曾國荃攻下南京後,還是把屍體挖出示眾,上演了一幕人間慘劇。
煦園有一座十二生肖石疊合而成假山,為南假山,山中有一“六角亭”形似兩亭重疊而成,遠看好似雙亭並立,近看卻是方勝連環,渾然一體,形影相隨,須臾不可分離,因此又名“鴛鴦亭”。
桐音館是院中最大的建築,以桐木建成,曾是曾國藩的花廳,門前屋後有大梧桐數株,雨打梧桐,聲趣雅然,桐音館後有北假山,山中有洞,洞洞相連,宛若迷宮,出洞後,旁有道光皇帝御筆所書的“印心石室”石碑。

煦園建築特點

煦園景區圖
煦園景區圖(3張)
全園面積僅有1.4公頃,建築精巧,是一座別具特色的古典園林,也是金陵名園之一。 園內有夕佳樓、不繫舟、忘飛閣、鴛鴦亭等景點。 煦園以水為主。水體南北走向,平面如長型花瓶。在造園手法上,為了突破單一狹長的水體,故用舫、閣把水池自然分割成各自獨立又相互聯繫的三個部分。有分有聚,雖分實聚使中部形成較開闊的水面。
南舫北閣遙相呼應,東榭西樓隔岸相望,花間隱榭,水際安亭,為水體最精彩的部分。
煦園小巧玲瓏,以水為主,置石航於南,閣於北,使水景一分為7,既互相聯繫,又各自獨立,使人感到大中有小,小中見大,虛實相映,層次分明。 煦園建於清代道光年間,距今已有150多年的歷史。全園面積僅20餘畝。園內花木扶疏,亭台樓閣錯落有致,湖山疊石點綴其間,顯得小巧玲線、秀麗雅靜,是一座富有江南特色的園林。
進入園內,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大假山羣,由十二生肖石疊合而成。假山是中國古代園林建築中的文要要素之一,中國北方皇家園林體現的是真山真水,而南方私家園林往往以假山假水來體現園林的自然神韻。這座大假山,在園林構景中起到了欲露先藏、欲揚先抑的抑景作用,給遊人創造了一種漸入佳境的情趣。

煦園園林風格

煦園 煦園
煦園的園林構築以水為主體。水體呈南北走向,在建園手法上,為了突破單一狹長的水體,還巧用畫舫、樓閣將水面自然分割成各自獨立又相互聯繫的三個部分。平面如長形花瓶,使中部形成較開闊的水面,南航北閣遙相呼應,
東講西樓隔岸相望,有分有聚,雖分實聚,景緻自然和諧。 煦園的亭台樓閣也佈置得十分巧妙。“瓶口”有漪瀾閣屹立水中,左右有小橋可波,南面有石舫相對。山上這座金字亭,稱為六角亭。這座飛檐翹角的亭子為雙頂,遠看好似雙亭並立,近看卻是渾然一體,亭下有山石相襯,造型別致,形影相依,因而稱之為“鴛鴦亭”。
右邊平台上的那座建築,是桐音館,是煦園內最大的建築物,其建築材料都用桐木。桐音館是當年洪秀全與部下商議國事的地方,取上下同心,異口同聲的意思。在桐音館北面的一組假山羣中,有一塊石碑,上有道光皇帝御筆“印心石室”4個大字。據説當年的兩江總督秦澍少時家貧,卻整天坐在溪流中的大石塊上專心研讀,後來終於功成名就。道光皇帝有感於他潛心鑽研的精神,賜“印心石室”4字,用來勉勵後人。
西花園東廊上還有一塊非常著名的碑,這就是俞樾所書的《楓橋夜泊》詩碑,據説是從蘇州寒山寺中移來的。俞樾,字曲園,是清末著名學者。在詩碑中俞樾告訴我們,唐代詩人張繼《楓橋夜泊》詩中“江楓漁火對愁眠”句中的“江楓”實為“江春”,是後人誤傳為“江楓”。當然,俞樾在這裏無非只是要告訴人們這一事實,並非強調要把“江楓”改為“江春”。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俞樾的嚴謹治學態度。

煦園瓶形水池

煦園 煦園
瓶形的水池是人工開鑿的,整個水池周長約1866米,面積約佔全園面積的一半多。池水清澈,水池四周全部用明代城磚駁岸,顯得非常古雅。水池的南端,有一座長14.5米的仿木船式石舫。據説這座石舫是兩江總督尹繼善為了自己享樂,在清代乾隆十一年建造的。石舫上的“不繫舟”匾額是當年乾隆皇帝南巡時所題。中國有句古語: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個形似橫卧花瓶的水池,所暗喻的是天下的老百姓,乾隆皇帝題寫“不繫舟”3個字,是希望人民安居樂業,天下太平安康,大清江山猶如不繫舟,任憑風吹浪打永不動搖。石舫分為前後兩艙,捲棚屋頂,造型精巧,形象逼真。有石制跳板可以登舟。
石舫的尾部有舵,船身用青石做成,船頭鋪以青磚,船艙頂部是黃色琉璃瓦,兩側嵌有青磚雕花欄板,上面雕刻着牡丹、萬年青、卷草、猴、鹿、蝙蝠等彩色圖案,雕飾極其粗獷、優美,富有濃郁的傳統民族特色。石舫門柱上端是形象逼真的兩隻木雕獅子,這是太平天國時期的作品。獅子額上的字,它的形狀與“王”字非常相似。其實它是天王兩字的合寫,因為在太平天國時期,所宣傳的就是“王乃天也”,所以在這一時期的工藝品中,凡獅、虎、龍的額上都刻有“天王”合寫字樣。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人們對農民領袖洪秀全的敬仰。
池右畔的那座飛檐翹角、玲瓏剔透的亭子,名叫“忘飛亭”。檐角有一枝梅花,梅花上停着一隻神態歡悦的喜鵲,喜鵲看着自己水中美麗的倒影竟然忘了飛翔。

煦園旅遊信息

煦園 煦園
公交:29、44、65、95、201線、202線
開放時間:8:30-17:30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