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煥文塔

鎖定
煥文塔位於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縣城南2公里的冒盒山頂,始建於清乾隆四十一年(177年)。煥文塔原為七級六角形樓閣式空心磚石塔,高19米,1994年重修,並興建狀元樓、鐘樓、鼓樓等建築,形成煥文公園,成為滇南重要景點。
中文名
煥文塔
地    址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始建時間
清乾隆四十一年
性    質
滇南重要景點

煥文塔點睛之筆

在石屏縣城以南約2公里的冒合山頂,矗立着一座雄偉壯觀的石塔,名為煥文塔。塔如巨筆,直插雲霄,格外醒目,遠在異龍湖對岸的壩心就能望見。於湖畔觀塔,塔基綠樹環繞,塔頂白雲繚繞,文采悠悠,心目為之煥然;於塔頂觀四野,胡光山色,良田美池,古城新廈,猶感鍾靈毓秀,是為點睛。

煥文塔文化淵源

煥文塔始建於清朝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原為六角形樓閣式空心磚塔,高19米,有塔帽。據説清代文人將其視為一支毛筆,把異龍湖當做一塊巨硯,希望此塔化成生花妙筆.寫出錦繡文章,故將此塔取名為煥文塔。從此,石屏文風大盛,金榜題名的翰林、進士層出不窮,“同胞進士”、“叔侄翰林”屢見不鮮,正如民謠所説:進士年年有,舉人滿街走。
煥文塔 煥文塔
石屏也因人才輩出被譽為“文獻名邦”。咸豐七年(1857年).煥文塔因遭雷擊,塔頂受損,修復之後,未建塔帽。隨着歲月的流逝,塔身炸裂,塔體傾斜;塔內藉以攀登的石梯斷盡.令遊人無法登高遠眺,只好望塔興嘆,遊興大減。 [1] 

煥文塔重放異彩

為使古塔重放異彩,1994年,在石屏縣委、政府的支持和倡議下,經民間募捐等方式多方籌集,耗百多萬元,拆除舊塔,在原地重建新塔。新保留原塔風貌,按比例增高為30餘米,塔周新建長廊180米,並配以塔基石欄,形成煥文景觀。
重建的新塔,塔體增高,塔身擴大,改磚砌為石砌,只保留了舊塔的外形,然比舊塔更為壯觀、雄偉。新塔塔頂加裝葫蘆形的塔尖,塔身牢固堅實,每層六個塔角各掛一個彩燈,東面、北面和西南面各開一窗,以便遊人極目目遠眺。塔門為拱卷形,朝北,加裝了花格鐵門,塔內安裝螺旋形鋼混階梯,每層留有一片駐足的平台。站立平台,憑窗遠眺。東邊,異龍湖全景盡收眼底,湖面波光粼粼,輕舟點點,鷗鷺翩翩;湖邊良田萬頃,甘蔗茂盛,水稻金黃;周圍青山疊翠,山巒起伏,一望無盡。北邊,縣城新貌盡現眼前,城中高樓林立,鱗次櫛比,玻窗閃亮;高樓中間,大街寬敞筆直,兩旁綠樹成蔭;古老的舊城已躲藏在高樓大廈之中。西南面,寬闊的過境公路越城而過,兩旁一幢幢高樓正在興建。
塔底周圍是寬坦的水泥平台,平台邊豎立着六角形的青石圍欄。圍欄下邊建有一圈頂蓋琉璃的木結構走廊,既可環遊,也可休憩。沿階而下,北邊是一塊平坦的場地,場地兩旁對稱蓋着兩間金碧輝煌、雕樑畫棟的房屋。
煥文塔今昔相比,不再是山頂一個孤立的建築,而是一個蔚然可觀的建築羣。作為石屏文化的點睛之筆,正煥發出新的熠熠光彩。

煥文塔煥文公園

圍繞煥文塔興建而成的煥文公園,總面積633畝,成為異龍湖省級風景名勝區的主要景點,和石屏歷史文化成就的集中展示地。煥文公園的各個建築採用石屏縣清代古典建築風格建造,沿南北軸線佈局,形成煥文勝景、名邦文獻、大魁天下三大景觀,結構嚴謹,氣勢恢宏。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