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煤炭科學研究總院

鎖定
煤炭科學研究總院(簡稱煤科總院)成立於1957年,隸屬於中國煤炭科工集團,是原煤炭工業部直屬科研事業單位,是煤炭行業唯一的綜合性科學研究機構和煤炭行業技術創新基地。 [2] 
煤科總院主導了歷次煤炭工業技術革命,是中國煤炭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的核心研究機構;研究院堅持資源配置市場化原則,以體制機制創新為先導,建設以科學家為主導、以高層次人才為主體的追求卓越、開放合作、集成高效的新型研發機構;以實現煤炭安全智能綠色開發、清潔高效低碳利用為己任,以建成聚集頂尖人才、攀登科技高峯、激揚第一動力的世界能源科技研究中心為發展目標,努力打造成為集應用基礎研究、關鍵共性技術研發、新興產業技術研發、未來技術預研、科技人才培養、科技創新支撐為一體的、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科研機構,為煤炭工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技術支撐與引領。 [41] 
截至2023年8月,煤科總院擁有國家級、省部級重點實驗室等科研平台136個;擁有大批高端專業技術人才,其中包含中國工程院院士10人,國家級勘察設計大師10人。 [2]  [42] 

煤炭科學研究總院歷史沿革

院內活動
院內活動(5張)
1957年5月18日,煤科總院正式建院,隸屬於原煤炭工業部,是煤炭行業唯一的一家大型綜合性科研開發的專業研究機構,主要職能是從事煤炭工業生產建設中重大關鍵性技術難題及有關基礎理論研究。
1999年7月,煤科總院轉製為企業,隸屬於中央企業工作委員會。
2003年3月,作為15家科研轉制院所之一,納入國務院國資委管理。
2008年4月,國務院國資委對煤科總院和中煤國際設計總院實施重組成立中國煤炭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煤科總院成為集團公司的全資子企業。
2008年4月,煤科總院作為集團公司二級子企業運行,按照集團公司“兩院一公司”的運行架構,煤科總院保留了除天地科技以外的業務和管理模式。
2010年9月,集團公司實施扁平化管理,將原煤科總院管理的京外單位作為由集團公司直接管理的二級子企業,煤科總院以續存原在京單位業務的形式運行。
2013年3月,煤科總院品牌由集團公司直接管理,煤科總院原存續母體重新成立煤炭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作為集團公司直接管理的二級子企業。
2019年3月,集團公司作出了依託煤科總院建設集團公司中央研究院的部署。 [1] 
2021年,完成公司制改制。 [42] 
2024年4月7日,由中國煤炭科工集團煤炭科學研究總院建設的“太陽石礦山大模型”對外正式發布。 [43] 

煤炭科學研究總院科研條件

煤炭科學研究總院人員編制

截至2023年8月,煤科總院擁有大批高端專業技術人才,其中包含中國工程院院士10人,國家級勘察設計大師10人,在職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7人,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獲得者55人,國家技術發明獎獲得者10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人員累計696人。 [2]  [7]  [42] 
中國工程院院士:康紅普(專職)、王國法(專職)、洪伯潛(專職) [20] 

煤炭科學研究總院科研部門

煤科總院擁有國家級、省部級重點實驗室等科研平台136個,其中,其中國家重點實驗室3個、國家工程實驗室3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各1個、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2個。 [2]  [7]  [40]  [42] 
國家重點實驗室:煤炭資源高效開採與潔淨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煤礦安全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瓦斯災害監控與應急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國家工程實驗室:煤礦採掘機械裝備國家工程實驗室、煤礦深井建設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煤礦綜採輸送設備智能製造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39] 
下屬科研平台:應急科學研究院、智能礦山研究院、深部開採與衝擊地壓防治研究院、礦山大數據研究院、土地整治與生態修復研究院、澳大利亞礦業研發中心、上海研究院、撫順研究院、西安研究院、重慶研究院、太原研究院、唐山研究院、常州研究院、杭州研究院、瀋陽露天採礦技術研究院分院、武漢管道技術研究分院、重慶建築技術研究分院、儲裝技術研究分院、北京研究分院、開採研究分院、建井研究分院、智能控制技術研究分院 [3] 

煤炭科學研究總院科研成就

煤炭科學研究總院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煤科總院共取得科技成果9000餘項,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科技進步獎、發明獎2000餘項,其中獲國家級獎39項,佔煤炭行業獲獎的60%,獲得各種有效專利7400餘項,承擔了煤炭行業73%的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和70%的重點科技項目。 [2]  [42] 
時間
項目
獎項
2020年
深部煤礦衝擊地壓巷道防衝吸能支護關鍵技術與裝備
國家科進步獎二等獎
2020年
煤與油型氣共生礦區安全智能開採關鍵技術與工程示範
國家科進步獎二等獎
2019年
礦井人員與車輛精確定位關鍵技術與系統
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2016年
智能煤礦建設關鍵技術與示範工程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5年
超大直徑深立井建井關鍵技術及成套裝備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5年
煤礦重大水患探測與快速搶險關鍵技術及裝備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4年
高性能大型振動篩關鍵技術及其應用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4年
寧東特大型整裝煤田高效開發利用及深加工關鍵技術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4年
特厚煤層大采高綜放開採關鍵技術與裝備
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2013年
0.6m~1.3m複雜薄煤層自動化綜採成套技術與裝備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2年
防治煤自燃的高效阻化方法與關鍵技術
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2012年
大傾角煤層綜採綜放工作面成套裝備關鍵技術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2年
金川鎳礦高應力特大型礦牀連續開採綜合技術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2年
大同礦區複雜開採條件煤炭火災防治關鍵技術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2年
千萬噸礦井羣資源與環境協調開發技術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2年
露天煤礦高台階拋擲爆破與吊斗剷倒堆工藝技術及應用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2年
煤礦井下隨鑽測控千米定向鑽進技術與裝備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1年
中國中高煤階煤層氣地質理論、關鍵技術與工業化應用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1年
大型及複雜水下隧道結構分析理論與設計關鍵技術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1年
煤礦井下地質力學原位快速測試及圍巖控制技術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1年
華北型煤田隱伏含水陷落柱預探評價與快速治理理論及關鍵技術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1年
煤礦區煤層氣立體抽採關鍵技術與產業化示範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0年
礦井移動與應急通信技術與系統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0年
煤礦衝擊地壓預測與防治成套技術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9年
年產600萬噸大采高綜採成套技術與裝備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9年
深井煤與瓦斯突出煤層區域性瓦斯災害防治關鍵技術及應用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9年
淮礦區複雜地層條件下深大井筒特殊法鑿井關鍵技術與應用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9年
600m特厚表土層凍結法鑿井關鍵技術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9年
自動化放頂煤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發及其在國內外的應用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8年
煤礦安全生產監控系統技術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7年
煤層氣規模開發與安全高效採煤一體化研究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6年
龍固主井(雙井筒)近600m鑽井法鑿井技術研究與應用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5年
煤礦巷道高效安全支護成套技術創新體系及應用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5年
高瓦斯易燃煤層高產高效綜放面瓦斯綜合治理技術研究與應用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4年
EBJ-120TP型掘進機的研製與應用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3年
複雜特困條件下高瓦斯煤層羣瓦斯抽放理論研究與工程實踐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3年
深部開採動力災害預測及其危害性評價與防治研究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2年
礦井瓦斯綜合治理示範工程配套技術的研究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0年
坑道鑽機及近水平孔定向鑽進技術的研究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0年
堅硬厚煤層綜放開採關鍵技術研究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0年
人工凍土基本力學性能研究與應用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參考資料來源 [21-38] 

煤炭科學研究總院學術期刊

煤炭學報》(月刊)創刊於1964年,是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煤炭學會主辦、煤炭科學研究總院有限公司承辦的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煤炭科學技術方面的綜合性學術刊物。目前被Ei、Scopus、DOAJ、CSCD等國內外20多種重要數據庫收錄,核心影響因子等引證指標多年穩居學科第1位。榮獲第五屆出版政府獎、全國“百強報刊”等多項國家期刊獎項,2019年成功入選“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15次入選“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連續11次被評為“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世界學術期刊影響力指數在 “礦山工程技術”學科中世界排名第3,中國排名第1。 [13]  [42]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 (《國際煤炭科學技術學報(英文)》、雙月刊)創刊於2014年,是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煤炭學會主辦、煤炭科學研究總院有限公司承辦的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煤炭及相關能源領域科學研究和行業發展方面的綜合性英文科技期刊,現與全球最大的出版機構施普林格·自然集團(Springer Nature)合作出版,由其負責全球發行工作。被ESCI、Ei Compendex、Scopus、DOAJ、GeoBase、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等國內外20多種文摘檢索系統收錄。 [14]  [42] 
煤炭科學技術》(月刊)創刊於1973年,是中國煤炭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主管、煤炭科學研究總院有限公司主辦的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煤炭科學技術方面的綜合性學術刊物。被Ei Compendex、Scopus、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DOAJ等國內外20多個文摘檢索系統收錄。 [12]  [42] 
採礦與岩層控制工程學報》(雙月刊)更名自《煤礦開採》,創刊於1991年,為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是由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主管,煤炭科學研究總院主辦,煤炭科學研究總院開採研究分院承辦的面向中國國內外發行的採礦工程方面的專業性學術刊物。 [15] 
潔淨煤技術》(月刊)創刊於1995年,由中國煤炭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主管、煤炭科學研究總院有限公司與煤炭工業潔淨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中國能源低碳清潔與高效利用領域的學術期刊。為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核心庫(CSCD)來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國權威學術期刊(A+)、荷蘭《文摘與引文數據庫》(Scopus)等國內外多個重要數據庫收錄期刊。 [16]  [42] 
《綠色礦山》(Journal of Green Mine),季刊,創刊於2023年,是由中國煤炭科工集團主管、煤炭科學研究總院有限公司主辦的聚焦綠色礦山領域的綜合性學術刊物,由中國煤炭科工集團康紅普院士擔任主編。主要刊載綠色勘查、綠色開採、礦山地下空間利用、綠色選冶、礦山環境保護、低碳技術及節能減排、數字礦業、綠色低碳經濟政策與評價等方面的科研成果和學術論文。 [42] 
採礦與岩層控制工程學報》(雙月刊)更名自《煤礦開採》,創刊於1991年,是由中國煤炭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主管、煤炭科學研究總院主辦、煤炭科學研究總院開採研究分院(中煤科工開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辦的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採礦工程與岩層控制方面的專業性學術刊物。被Scopus數據庫收錄,為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42] 
智能礦山》(月刊)創刊於2020年,是由中國煤炭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主管、煤炭科學研究總院有限公司主辦的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聚焦礦山智能化領域產學研用新進展的綜合性技術刊物,王國法院士擔任主編。為中國自動化學會智慧礦山專業委員會、煤礦智能化創新聯盟會刊。 [42] 
煤炭經濟研究》(月刊)創刊於1981年,由中國煤炭科工集團主管,煤炭科學研究總院、中國煤炭經濟研究會主辦,是煤炭行業62本學術期刊中唯一的經濟管理類學術期刊。期刊2017-2022年連續6年被中國科技核心期刊數據庫收錄,2022年被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數據庫收錄,進入AMI核心期刊(2022年)擴展版,2022年期刊複合影響因子1.65,位列中國知網工業經濟類期刊Q1區,2023年被中國煤炭學會評為“煤炭領域高質量學術期刊(T2)”。 [17]  [42] 
煤質技術》(雙月刊)創刊於1986年,是由中國煤炭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主管、煤炭科學研究總院有限公司主辦的專注於煤質評價與標準化技術研究的綜合性科技學術刊物,被《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中國文獻數據庫》(JST)、《中國期刊網》(CNKI)、《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CAJ-CD)、《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CAJCED)、《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及武漢大學中國科學評價中心RCCSE等檢索系統收錄。 [18]  [42] 
建井技術》(雙月刊)創刊於1980年,是由中國煤炭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主管,煤炭科學研究總院有限公司主辦,北京中煤礦山工程有限公司、煤炭科學研究總院建井研究分院、天地科技建井研究院、礦山深井建設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承辦的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科學技術類期刊,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CAJCED)、《中國期刊網》(CNKI)、《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CAJD)、《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數據庫》(CSTPCD)、《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等文獻檢索系統收錄。 [19]  [42] 

煤炭科學研究總院人才培養

煤炭科學研究總院學科建設

截至2023年8月,煤科總院擁有4個碩士一級學科學術學位授權點、3個碩士二級學術學科授權點、2個博士一級學科學術學位授權點、1個博士二級學科學術學位授權點,此外還有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和6個科研工作站。 [10]  [42]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碩士點:礦業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土木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碩士點:礦產普查與勘探、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機械設計及理論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博士點:礦業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博士點:礦產普查與勘探 [10]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礦業工程 [8] 
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煤炭科學研究總院重慶分院、煤炭科學研究總院西安分院、煤炭科學研究總院撫順分院、煤炭科學研究總院太原分院、寧夏天地奔牛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天地(常州)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 [9]  [42] 

煤炭科學研究總院教學建設

  • 教學情況
· 截至2023年8月,煤科總院共招收研究生1554人,博士研究生327人,碩士研究生1227人,在校生規模達到266人;在冊研究生指導教師182人,博士研究生指導教師64人;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118人,其中5人為中國工程院院士,81%為博士研究生學歷,85%以上為專業學術帶頭人,均具有較高的學術造詣。 [2]  [7]  [42] 
  • 獎勵補助
研究生就讀期間,碩士每人每月3000元、博士每人每月5000元獎學金;第一學年在中國礦業大學(北京)上課,單位承擔學費、住宿費;申請知識產權、發表期刊論文產生的費用均由單位承擔,享有差旅補、醫療補、生日補、年終科研補助,單位提供研究生公寓、辦公室、電腦、日常辦公用品,統一購買平安保險;總院每年度評選優秀在校生、優秀畢業生、優秀班幹部,孫越崎優秀學生獎、北京市優秀畢業生等榮譽稱號,並按照獎項等級發放獎學金。 [10]  [40]  [42] 

煤炭科學研究總院文化傳統

煤炭科學研究總院形象標識

煤炭科學研究總院統一使用中國煤炭科工集團有限公司形象標識。標誌由兩個英文字母“C”和阿拉伯數字“1”組成。第一個英文字母“C”為英文單詞“CHINA”的首字母,代表企業的屬地和企業的地位;第二個英文字母“C”為英文單詞“COAL”的首字母,代表企業的行業屬性。組合含義是中國煤炭行業的中央企業。兩個英文字母“C”的變形寓意巨人的雙臂,代表世界一流的人才隊伍,世界一流的管理水平。阿拉伯數字“1”代表世界一流的核心技術,一體化解決方案的集成工程服務商和裝備供應商,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科技創新型企業。 [11] 
煤炭科學研究總院院徽 煤炭科學研究總院院徽

煤炭科學研究總院精神文化

使命:引領行業科技未來,貢獻戰略核心技術,滿足市場科技需求,支撐集團創新發展。 [42] 
願景:建成集聚頂尖人才、攀登科技高峯、激揚第一動力的世界能源科技研究中心。
戰略:創新驅動戰略、聚焦主業戰略。 [4] 

煤炭科學研究總院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黨委書記、執行董事、總經理
王海軍
副總經理
耿海將、梁運濤、高宇
紀委書記
劉鵬 [42] 
參考資料來源 [5-6]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