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煙草蝕紋病毒病

鎖定
煙草蝕紋病毒病是由煙草蝕紋病毒引起的、發生在煙草的病害,主要發生在成株期,莖葉均可染病。發病初期葉片上產生小斑點,後形成白色條紋或多角形病斑,常沿脈擴展,後期病斑佈滿整個葉片,致葉枯焦脱落或殘留葉脈而形成枯焦條紋狀,支脈變黑而捲曲,整個葉片毀壞。
煙草蝕紋病毒病是一種具有世界性危害的病毒病害,在中國煙草種植的主要省份如福建、雲南、貴州、陝西等均有發生。該病不僅影響產量,也影響煙草的品質。
煙草蝕紋病毒病的防治應針對病毒發生因子,主要防治方法包括去除病毒源、阻止病毒傳播和培育抗病新品種等。
中文名
煙草蝕紋病毒病
外文名
Tobacco etch
病    原
煙草蝕紋病毒
為害作物
煙草
為害部位
葉部、莖

煙草蝕紋病毒病病害學史

煙草蝕紋病毒病是一種具有世界性危害的病毒病害。1930年,在美國的背塔基州首次從煙草上分離到了煙草蝕紋病毒,此後,該病在全球範圍內迅速傳播蔓延。1966年在中國台灣首次報道;20世紀80年代,中國大陸煙區首次鑑定出了煙草蝕紋病毒。隨後,煙草蝕紋病毒在中國煙草種植的主要省份如福建、雲南、貴州、陝西等均有發生。1948年在山東煙曾大流行,造成很大損失。 [1]  [3] 

煙草蝕紋病毒病病原特徵

病毒粒子 病毒粒子
煙草蝕紋病毒病的病原為煙草蝕紋病毒(Tobacco etch virus,簡稱TEV),屬於馬鈴薯Y病毒科、馬鈴薯Y病毒屬的一個重要成員。其粒體為呈稍彎曲的線狀,對稱螺旋形,坡度3.4微米,長730~790納米,直徑12~13納米,紫外吸收峯為258.5~241.7納米。煙草蝕紋病毒為單鏈RNA病毒,是由4個蛋白質亞單位螺旋狀圍繞而成的圓柱體,螺旋體的空心中填埋有核酸,有接近194個氨基酸片段,核酸含量約為5%、蛋白質含量約為95%,標準沉降係數為154S。煙草蝕紋病毒的基因組由長為9494nt的單分子正鏈ssRNA構成,RNA5’端是VPg結構而3’端則具有Poly(A)結構,該基因組可編碼4種蛋白。 [1] 
煙草蝕紋病毒的致死温度51~53℃,稀釋限點10-3~10-2,病毒汁液體外保毒期在20℃條件下3~7天。煙草蝕紋病毒抗逆力差,感染該病毒的植株汁液在22℃的温度下經過24~36小時即失去致病能力,其致死温度為53℃條件下10分鐘,稀釋終點為30倍。煙草蝕紋病毒在乾燥病葉中活力亦較強,1℃下乾燥保存4周病毒仍有侵染力。不同的煙草蝕紋病毒分離物在煙草上產生的症狀不同,根據症狀的輕重被分為輕蝕紋株系和重蝕紋株系2個株系,輕蝕紋株系只是表現輕微的蝕刻、斑駁和矮化,並且不能呀傳;而重蝕紋株系則表現褪綠和壞死,可以蚜傳。 [1] 

煙草蝕紋病毒病為害症狀

煙草蝕紋病毒病主要發生在煙草的成株期,莖葉均可染病。發病初期葉片上產生小斑點,後形成白色條紋或多角形病斑,常沿脈擴展,後期病斑佈滿整個葉片,致葉枯焦脱落或殘留葉脈而形成枯焦條紋狀,支脈變黑而捲曲,整個葉片毀壞。煙株染上此病毒後,經1周即可傳到生長點,並在其上產生條狀的枯死斑。莖上也可產生乾枯條斑。 [2] 
煙草蝕紋病毒病

煙草蝕紋病毒病侵染循環

煙草蝕紋病毒主要在蔬菜和野生雜草上越冬,這些是煙草蝕紋病毒病初侵染的主要毒源,田間感病煙株是大田再侵染的毒源。煙草蝕紋病毒病的傳播在自然條件下主要靠蚜蟲介體傳毒,為非持久性傳播。傳播煙草蝕紋病毒病的介體蚜蟲有多種,其中以煙蚜、桃蚜傳毒力最強,其次是棉蚜和菜縊管蚜。 [1] 
此外,TRSV傳毒介體主要還有美洲劍線蟲及相關的種。美洲劍線蟲獲毒時間在24小時內,帶毒線蟲在10℃下可保持傳毒時間多達49周。一般成蟲及幼蟲均可傳毒。有時單一線蟲接種即可引起植株發病,但接種線蟲蟲體多時,發病率高。除線蟲外,曾有報道稱該病毒可由薊馬和蟎進行傳播。 [4] 

煙草蝕紋病毒病流行規律

由於傳播煙草蝕紋病毒的介體主要為蚜蟲,所以在適於蚜蟲發生的條件下,煙草蝕紋病毒病發生重。冬季和初春温度高,蚜蟲越冬數量多,煙草蝕紋病毒病發生就重,反之則輕。煙草蝕紋病毒病的傳播流行,除蚜蟲傳播的主要作用外,農事操作造成的傷口汁液摩擦傳染也是病害在煙田擴散、加重的重要途經移栽的早晚與煙草蝕紋病毒病的發生程度密切相關。移栽較早的煙田,有翅蚜的數量較多,煙草蝕紋病毒病病害往往較重。氮肥施用量大,生長旺盛的煙田,煙草蝕紋病毒病病害往往較重,氮肥量適中的煙田煙草蝕紋病毒病則較輕。 [1] 

煙草蝕紋病毒病防治方法

煙草蝕紋病毒病農業防治

合理輪作:煙田合理輪作是防治煙草蝕紋病毒病的有效措施之一,實行間隔3~4年的輪作或水旱輪作可以有效控制煙草蝕紋病毒病的發生,輪作作物選用非煙草蝕紋病毒病寄主的作物對煙草蝕紋病毒病的防控效果較好。煙草適宜的輪作作物為小麥、玉米、水稻、高粱等禾本科作物,不適合的輪作作物為馬鈴薯、辣椒、番茄等茄科作物。 [1] 
種植抗病品種:種植抗病品種是控制煙草蝕紋病毒病最經濟有效的根本措施,我囯生產上推廣種植的NC89、中煙90、豫煙11號等烤煙品種對煙草蝕紋病毒病抗性較強。 [1] 
避蚜栽培:合理間套作對煙草蝕紋病毒病具有顯著的防控效果。劉麗芳等通過田間試驗研究了烤煙與甘薯套種、烤煙與黃花草木榔間種,控制煙草蝕紋病毒病的效果。結果表明:烤煙間作草木椰和套種甘薯,不同程度地減輕了煙草蝕紋病毒病的危害,對煙草蝕紋病毒病的防治效果極顯著,分別達到80%和100%。 [1] 
良好田間管理:加強田間肥水管理,保持煙葉營養平衡,以提高煙株抗性。 [1] 

煙草蝕紋病毒病化學防治

混配高效用藥:將病毒抑制劑類農藥和殺蟲劑類農藥混配施用可提高對煙草蝕紋病毒病的防治效果。成巨龍等(2001)的研究結果表明,20%病毒敵可濕性粉劑與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1:1的復配劑對煙草蝕紋病毒病的控制效果高於單劑病毒敵或抗蚜威處理。嘧肽黴素屬胞嘧啶核苷肽類新型農用抗生素,是不吸水鏈黴菌發酵產生的次級代謝產物,具有保護和內吸傳導特性,能高效、迅速鈍化病毒,使病毒不能侵染植物,同時通過干擾病毒核酸和蛋白質的合成而影響植物病毒的增殖,並可誘導植物產生病程相關蛋白和促進植物防禦酶系活性提高,增強植物抗病性,從而達到預防和治療植物病毒病的功效。將嘧肽黴素與鹽酸嗎啉胍混配而成的嘧肽:嗎啉胍可濕性粉劑對煙草蝕紋病毒病的控制效果具有協同增效作用。 [1] 
適宜方法用藥:藥劑:2%嘧肽黴素水劑50~100毫升/畝、500~1000倍液噴霧;18%嘧肽·嗎啉胍可濕性粉劑30~60克/畝、500~1000倍液噴霧;3%康壯素微粒劑10~15克/畝、1000~1500倍液噴霧;3.85%三氮唑核苷·硫酸銅·硫酸鋅(病毒必克1號)水乳劑80~120毫升/畝、500~600倍液噴霧;1.5%硫酸銅十二烷基硫酸鈉三十烷醇(植病靈)水乳劑75~95毫升/畝,800~1000倍液噴霧。施用方法:移栽後5~10天第1次用藥,以後每隔7~10天用藥1次,連續用藥4次。鄭海香等(2011)的研究結果表明,18%丙多嗎啉胍可濕性粉劑,以0.338克/平方米施藥1次後,鹽酸嗎啉胍在煙草中消解半衰期為5.8~9.1天,施藥後的前7天,降解速度很快,施藥30天后,煙草中鹽酸嗎啉胍的殘留量低於最低檢出濃度0.050毫克/千克;防治煙草蝕紋病毒病的鹽酸嗎啉胍安全間隔期為14~21天。 [1] 
參考資料
  • 1.    薛超羣,段衞東,王建安.煙草病蟲害綠色防控[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7.08:61-65
  • 2.    張淑豔.遼寧省優秀自然科學著作 北方農作物主要病蟲害診斷與防控[M].瀋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10:131
  • 3.    陳須文.經濟作物病蟲害防治彩色圖冊[M].南昌: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11:170
  • 4.    李淑君.烤煙病害概論[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