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煙墩鎮

(廣西壯族自治區靈山縣下轄鎮)

編輯 鎖定
煙墩鎮隸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靈山縣,位於靈山縣境西部,鎮政府距離靈山縣政府36公里,東與靈城鎮相接,南與那隆鎮相靠,西與沙坪鎮接壤,北與橫縣毗鄰。 [1-2] 
煙墩鎮版圖總面積146.05平方千米,2013年末,下轄1個社區、20個行政村,總人口77638人(2017年)。2013年,該鎮實現農業總產值2.1億元,工業總產值2.74億元。
煙墩鎮地處丘陵地帶,最高峯為石甌山的羊石頭峯,海拔498米;境內屬亞熱帶季風氣候,農特產品主要有荔枝龍眼、茶葉、板栗等。 [3] 
中文名
煙墩鎮
外文名
Yandun Town
行政區類別
建制鎮
所屬地區
廣西壯族自治區靈山縣
地理位置
靈山縣西部
面    積
146.05 km² [4] 
下轄地區
1個社區、20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煙墩社區
電話區號
0777
郵政區碼
535421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77638人(2017年) [4] 
車牌代碼
桂N
方    言
靈山話、白話(粵語)、客家話

煙墩鎮歷史沿革

編輯
民國元年至民國十五年(1912~1926年),屬上東練。
民國十六年(1927年)之後,廢除團練建制,縣以下改設區鄉,先後屬第四區和第三區。
煙墩鎮司練村 煙墩鎮司練村
解放後,曾經先後屬第三區、第五區、第十四區和沙坪區。
1957年,撤區並鄉,設立煙墩鄉,轄煙墩、蓮塘、六局等6個小鄉,駐地煙墩圩。
1958年7月撤銷煙墩鄉,9月,全縣成立16個人民公社,煙墩屬沙坪人民公社。
1963年1月成立煙墩人民公社。
1968年,成立煙墩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
1980年改稱煙墩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
1984年9月,撤銷人民公社,恢復鄉(鎮)建制,設立煙墩鄉。
1994年1月,煙墩鄉改稱煙墩鎮。 [5-6] 

煙墩鎮行政區劃

編輯
截至2013年,煙墩鎮轄煙墩社區1個社區和煙墩村、古榕村、三聯村、六加村、鄧塘村、長麓村、蓮塘村、六局村、佳平村、司練村、西埇村峽口村大遠村那合村、茅針村、六鳳村、妙莊村、三岔村鳳山村、石堆村等20個設行政村,鎮政府駐煙墩社區。 [3] 

煙墩鎮地理環境

編輯

煙墩鎮位置境域

煙墩鎮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靈山縣境西部,鎮政府距離靈山縣政府36公里,東與靈城鎮相接,南與那隆鎮相靠,西與沙坪鎮接壤,北與橫縣毗鄰;全鎮總面積146.05平方千米,鎮政府大致位於北緯22°28′,東經109°04′。 [3] 
煙墩鎮

煙墩鎮地形地貌

煙墩鎮屬丘陵地帶,地勢複雜,一般海拔在200-500米之間;最高山峯為石甌山的羊石頭峯,海拔498米。 [3] 

煙墩鎮氣候特徵

煙墩鎮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温和,降水充沛,年平均氣温21.7℃,年均日照總時數1670小時,年均降雨量1649毫米。 [3] 

煙墩鎮人口民族

編輯
截至2017年底,常住人口77638人,民族以漢族為主。 [7] 

煙墩鎮經濟概況

編輯

煙墩鎮綜述

2013年,煙墩鎮實現農業總產值2.1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683元;工業總產值2.74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06億元;財税收入1632萬元。 [8] 

煙墩鎮第一產業

煙墩鎮那石埇村 煙墩鎮那石埇村
2013年,煙墩鎮有耕地面積3189公頃,農業總產值2.1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683元;水稻種植面積 3383公頃,糧食總產量2.21萬噸;年末有林面積9501公頃;水果面積3626公頃,總產量1.87萬噸,其中荔枝4727噸;生豬存欄2.01 萬頭;家禽存欄37.91萬羽;肉類總產量2943噸;水產品產量1827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茶葉、荔枝、甘蔗 、花生、藥材、木薯等;特色農業經濟有人工養蛇、竹鼠茶葉、中草藥種植、荔枝等,其中人工養蛇1.5萬條;竹鼠6000只。 [8] 

煙墩鎮第二產業

2013年,煙墩鎮完成工業總產值2.74億元,以竹編、木片加工等行業為主;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1個,產值8368萬元。 [8] 

煙墩鎮第三產業

煙墩鎮北帝廟 煙墩鎮北帝廟
2008年,煙墩鎮有銀行儲蓄所3個,年末居民儲蓄存款餘額1.78億元。 [3] 
2013年,煙墩鎮有集貿市場3個。2015年8月,該鎮投資6.3億元的丹霞風景旅遊區一期工程初步建成,總投資近2億元的古榕小區正在施工。 [9] 

煙墩鎮社會事業

編輯

煙墩鎮城鎮建設

解放前,煙墩圩僅有2條簡陋而又狹窄的街道,土坯、木、瓦結構平房,無任何公共設施。解放初期,圩鎮面積約為0.3平方公里。1997年,建設環江路,全長700多米,並在環江路兩面和鎮政府周圍開發總面積3.33公頃的商業住宅區,同時建設江濱路、江濱一街、江濱二街等街道,全長400米。2002年,在六局圩開了總面積1.4公頃的六局新區。2004年,又開發總面積3.33公頃的茅針新街。2008年,煙墩圩建成面積1.25平方公里,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18.6平方米。
2010年,煙墩鎮佔地79畝的新城區開工建設,總投資1.5億元,建設30米寬大街1條,高規格休閒廣場1個,商住樓200多套,一江兩岸防洪堤1公里。 [3] 

煙墩鎮郵電通信

民國十二年(1923年),設煙墩郵政代辦所。1952年12月,設郵政代辦所。1974年,首次安裝縣城對煙墩單路載波機。1988年,設煙墩郵電支局。1994年5月,128門程控自動電話開通使用。1996年建成無線尋呼“127”台煙墩基站,同年,全鎮實現農話通信光纜化。
2010年,煙墩鎮20個村委會的鄉村已經全部安裝了程控電話,移動通信信號覆蓋全鎮,實現程控電話“村村通”。 [3] 

煙墩鎮文化生活

解放後,煙墩居民的文化生活有了新的發展,1953年,開始在圩鎮放映電影。1970年,建立公社廣播站(1994年改名廣播電視站)。1977年,部分大隊建立有民辦電影隊。1979年,建立公社文化站。1985年,辦有農民廣播學校;1993年,建立電視差轉枱,同時建立衞星地面收轉站。
2010年,煙墩鎮農村有線電視覆蓋率100%,實現了有線電視“村村通”。2013年,煙墩鎮有圖書館、文化站1個。 [3]  [8] 

煙墩鎮教育事業

民國時期,煙墩境內只有初等小學2家。20世紀60年代,21個行政村(街委會)均辦有小學,並於1968年創建縣辦煙墩中學。1973年後,各小學基本上校校設有初中班,甚至部分設有高中班。1980年,根據《貫徹關於普及小學教育若干問題的決定》,逐步停辦小學附設初、高中班。1985年,試行“分級辦學、分級管理”體制。1986年,全鎮小學教育“四率”(入學率、普及率、鞏固率、畢業率)符合教育部的規定,經自治區檢查驗收合格,基本實現普及初等教育。1991年,創辦茅針中學。1994年,全鎮有中、小學24所,在校學生9882人,適齡兒童“四率”均達國家部頒標準,小學畢業升初中率為80.2%。全鎮青壯年脱盲率達99.6%。1995年,全鎮有農村普通中學3所,中學專任教師107人,其中高級教師13人,中級教師70人,民辦教師2人,在校學生7454人;農村小學21所,小學專任教師393人,其中高級教師30人,中級教師353人,民辦教師10人,在校學生1553人。
煙墩鎮中心小學
煙墩鎮中心小學(2張)
2008年,全年教育經費財政支出1329萬元。適齡兒童入學率和普及率均達到100%。
2010年,全鎮有小學20所,在校生8972人,教師300人;中學3所,在校生3210人,教師178人。 [3] 
2013年,煙墩鎮有小學 21所, 在校生9777人,教師430人;中學 2 所,在校生3094人,教師160人;幼兒園、託兒所20所。 [8] 

煙墩鎮醫療衞生

1956年,煙墩衞生所成立。當時衞生所只設有診室1間,藥房1間,病房4間。1962年,成立煙墩人民公社衞生院。1974年,煙墩公社衞生院除了原開設的內、兒、婦、外科外,還增設了口腔科、中醫正骨科等,全公社各種疫苗接種率達90%以上。20世紀90年代,煙墩衞生院先後建設業務和生活樓房3幢。1995年,鎮有衞生院1所,醫務人員20人。1998年,煙墩鎮農村合作醫療評審工作通過驗收。1999年,煙墩鎮衞生院通過國家“一級乙等衞生院”評審。2008年,鎮衞生院升級為國家“一級甲等衞生院”,內設中西醫門診、留醫部、急診科,以及內科、外科、五官科、兒科、婦產科、皮膚科、防保科、檢驗科等科室;有病牀位68張;有醫務人員50人。全鎮有農村合作醫療診所20個,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數達65769人。2010年,全鎮有衞生院1所,醫生20人,病牀60張。 [3] 
2013年,煙墩鎮有衞生院1所,醫生18人,病牀 35張;參加農村新型合作醫療8.17萬人。各村均建有醫療衞生所(衞生站)。 [8] 

煙墩鎮交通

編輯
清代,經煙墩開通太平道,通往欽州。1958年,經煙墩修建平南至沙坪公路。1995年,煙墩鎮有過境柏油公路1條。2007年,茅針至簕菜8公里長的縣級路基本完工,修建了妙莊、三聯、那合、鄧塘、佳平等進村道路硬底化。2008年,投資100萬元,新建鳳山、三岔、妙莊、佳平、古榕等行政村水泥路34公里。2009年,投資200多萬元建成煙墩派出所至鳳凰嶺過境公路(即主大街), 公路長達2公里。邕浦二級公路煙墩段基本通車,轄區內路段長12公里,途經長麓、煙墩、簕菜等村委。 [3] 
煙墩鎮對外交通主要依靠公路,境內有省道S103穿越。截至2009年,煙墩鎮累計籌措資金750多萬元,組織修建農村公路橋樑93公里,煙墩鎮所轄20個行政村全部實現村村通水泥路。

煙墩鎮風俗民情

編輯
煙墩大鼓
煙墩大鼓表演
煙墩大鼓表演(3張)
煙墩大鼓是起源並流行於靈山縣煙墩鎮的一種古老的民間鼓樂,在煙墩鎮等地壯、漢族村屯流傳已有千年歷史。煙墩大鼓形狀古樸粗獷,鼓聲洪亮震耳;鼓樂表現了古代壯、漢族村民情報傳遞、驅趕猛獸、除魔降妖、鼓舞士氣、英勇殺敵、祭祀祈福、慶賀勝利和慶祝豐收等場面。 [10] 
煙墩大鼓於2008年3月24日列入欽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同年9月3日列入廣西壯族自治區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08年12月10日,在慶祝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50週年歡迎儀式上,煙墩鎮的《煙墩大鼓》被指定作為歡迎儀式活動。 [3] 

煙墩鎮旅遊景點

編輯
梁氏古宅 梁氏古宅
梁氏古宅
梁氏古宅建於前清,當時的主人梁萬里乃前清四品武官,有鑊耳樓、練武場、分頭、二、三座建成,壁畫雕刻清晰可見,練武石、栓馬石保存完好,佔地面積4770平方米。 [11] 
石甌山旅遊景區
石甌山旅遊景區是以石甌山(海拔498米)為主體的風景區,主要景點有石人湖、擎天一柱、斷折寨等。
石甌山旅遊景區
石甌山旅遊景區(4張)
石人湖,湖泊庫容為182.05萬立平方米,有原始森林200公頃,湖內可垂釣、游泳、遊船觀光。
擎天一柱,連座帶柱,高60.72米,體積約4萬立方米,重約8萬噸,彷彿一男仙仰卧,古稱“愛妻石”。
斷折寨,形同一輛列車,中間突然折斷,是靈山縣的丹霞地貌,總長10多公里。 [1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