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煉獄

(何建明著長篇報告文學)

鎖定
《煉獄》是何建明創作的長篇報告文學,首次出版於2023年10月。 [1] 
《煉獄》完整揭示了息烽集中營的真實面貌。該作品用影視的視角、戲劇手法,將息烽集中營架構為一個大的時空舞台,以倖存共產黨人韓子棟的視角,還原息烽集中營的前世今生,並運用從北京、南京、貴州、重慶發現的新材料、新視角,串聯起楊虎城、黃顯聲、“小蘿蔔頭”等烈士完整的生命軌跡,着重捕捉歷史的“微表情”。 [6] 
作品名稱
煉獄
作    者
何建明
文學體裁
長篇報告文學
字    數
36萬字
首版時間
2023年10月

煉獄內容簡介

該作品以位於貴陽的息烽集中營為主體,通過史料、歷史細節、倖存革命者採訪等多維度,描繪了從息烽集中營設立到撤銷這八年間,在這一“煉獄”中堅持抗爭的韓子棟、黃顯聲、羅世文、許曉軒、張露萍等共產黨員及“小蘿蔔頭”、馬寅初等愛國人士人物羣像,深情歌頌了他們敢於鬥爭、巧於鬥爭,堅持信仰、絕對忠誠的精神,展現了在敵人軟硬攻勢下,在迫害與反迫害、軟化與反軟化的鬥爭中,都始終堅持初心、積極抗爭、永不叛黨的共產黨員形象。 [1] 

煉獄作品目錄

第一章 集中營裏的神秘“囚犯”
第二章 “特務城”
第三章 披着羊皮的魔窟
第四章 你?我?—“親愛的同志!”
第五章 秘密支部
第六章 智勝心戰
第七章 奮爭出的自由與尊嚴
第八章 “陣地”之戰
第九章 紫紅的息烽“石榴花”
第十章 巧擺“龍門陣”
第十一章 “小蘿蔔頭”一家
第十二章 將軍頂天立地
第十三章 逃脱魔窟
第十四章 喋血紅巖
後記 [2] 

煉獄創作背景

2011年建黨九十週年,何建明開始寫作“紅色三部曲”的第一部《忠誠與背叛——告訴你一個真實的紅巖》。正如書名副標題所揭示的,他通過大量新解密的史料及歷史細節,對倖存下來的革命者及其後代進行採訪,“重寫紅巖”,闡釋“忠誠與背叛”的宏大命題。寫作過程中他意識到,“小説《紅巖》的人物角色除江姐、雙槍老太婆之外,人物原型有八成來自息烽集中營。”
息烽集中營系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軍統特務機關設立的專門關押共產黨人和愛國進步人士規模最大、管理最嚴、等級最高的一所秘密監獄,與重慶白公館、江西上饒集中營同為抗戰期間國民黨設立的三大集中營,從1938年11月建立到1946年7月遷往重慶,近8年時間裏先後關押共產黨人、進步人士1200餘人,屠殺和折磨致死600多人,400多人下落不明。楊虎城、黃顯聲、許曉軒、“小蘿蔔頭”宋振中等烈士都曾被關押在這裏,張露萍等七位烈士在此被關押並遇害。息烽集中營的歷史,是中國共產黨人和愛國志士堅持真理、堅定信念、頑強抗爭、寧死不屈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質的真實寫照。
圍繞息烽集中營紅色題材,貴陽市委宣傳部從影視、文學、舞蹈等多角度、多領域組織專業力量進行挖掘,先後推出了沉浸式情景劇《息烽·息烽》、電視劇《烽火不熄》、小説《血獻厚土》等作品;2022年,又委託何建明前來挖掘創作,同時申報成為2022年度貴州省文藝精品扶持項目。“如果沒有息烽集中營,紅巖故事和紅巖精神是殘缺的、遠遠不夠的。在我看來,息烽集中營的故事,是紅巖精神的前奏。”何建明説。他先後四次到息烽進行採訪創作、採風調研,歷經一年完成書稿。 [6] 

煉獄作品鑑賞

《煉獄》以現實的目光凝視“煉獄”歷史,記述了一種精神——“息烽精神”,它的實質就是:信仰堅定,隱忍抗壓,絕地重生。“煉獄”是空間性的,它既指物理的空間,也指精神的區域。一部分人通過限制另一部分人的活動區域,達到控制與改造心理空間的目的,狹窄與不自由的空間讓人感到屈辱。“息烽”也是空間性的,它既指一所監獄,也指一座縣城,一座充滿恐怖與死亡的“特務城”。一座6萬人的小城裏,突然湧進15000人的隊伍,他們霸佔了這座本來平靜如水的城池,製造種種恐怖氣氛與恐怖事件,控制了自由的人們。小監獄裏關押着“疑犯”,大監獄裏卻封閉着無數鮮活的生命,任由黑暗與強權折磨。何建明在作品裏説:“他們用自己對黨的絕對忠誠經受了敵人設下的各種考驗,最終呈現的是共產黨人和革命者的信仰與忠誠。”空間具有創造性、生產性,塑造人們的性格和信仰,誰對空間具有主動權,誰就是世界的主導。《煉獄》的空間創造出的,正是英雄的絕唱。那些用鮮血與生命放歌的勇士們,恰是在這樣的空間裏創造了生命的奇蹟,也昇華了生命的品質。他們高貴又神聖,像荊棘鳥一樣“一生只唱一次,那歌聲比世上所有一切生靈的歌聲都更加優美動聽”。這些被囚禁的靈魂隱忍、固守、反抗,他們的意志和精神在時空中迴盪,創造了“歷史上最耀眼的時刻”。
拘禁者想通過空間的逼迫達到改造精神的目的,可惜他們所面對的對象並沒有按照這樣的設計生存。雖然他們對那些“不聽話者”使用了更為卑鄙的手段,創造了“感化室”、貓洞這樣的形式,但對於那些固守信仰的人來説,根本起不到作用。那間只能低頭弓腰才能進去的“感化室”,正是特務們給那些“不願低頭”的革命者和共產黨人“下馬威”的地方,在狹小低矮的房間裏,普通囚犯或許很快就會被折磨成為投誠者,但在這裏關押的人卻沒有。當年大學者馬寅初被押到息烽集中營時,便被強迫着進了“感化室”。他們想讓這位喜歡昂頭講課、發言、演説的教授屈從,讓他整天低頭彎腰、爬來爬去,以此嘲笑、戲弄、羞辱他,摧毀他的精神,但這位硬骨頭卻始終堅貞不屈。他們完全想錯了。陰暗潮濕的小牢室不僅沒有壓制住這些人,反而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反抗。正是在這樣惡劣的空間裏,他們爭取到了辦《復活月刊》、辦圖書館的權利,還爭得了相對多一些的人身自由與伙食的改善。他們與敵人較量的不僅是物理空間的自由,更重要的是精神空間的對抗。物理空間的擴大,帶來的不只是活動區域的增大,更是心理空間的拓展。對於一羣有着神聖信仰的人來説,越是強大的壓迫,越會產生更大的力量,讓他們的意志更強大,讓信仰變得更可貴。《國際歌》中唱:“我們要做天下的主人。”這便是他們的理想,讓天下自由,讓天下屬於天下,而不是少數人。他們是為人間盜火的普羅米修斯,被綁縛在高加索的懸崖上,任憑雨雪風霜、烈日炙烤、神鷹啃食,忍耐着肉體的痛苦與摧殘,堅守着精神的信仰。 [3] 

煉獄作品影響

相關活動
2023年10月20日,作家何建明長篇報告文學《煉獄》在第四屆孔學堂書博會現場發佈。貴州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省文史館原館長顧久,國防大學教授、文學評論家張志強,貴州省委宣傳部副部長耿傑,貴州出版集團副董事長、總經理蔡光輝等嘉賓出席發佈會。300百多名讀者參加了首發儀式。 [4] 

煉獄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煉獄》
2023年10月
作家出版社、貴州人民出版社
978-7-5212-2528-0 [2] 

煉獄作者簡介

何建明,1956年生,江蘇蘇州人,中共黨員,1976年2月參加工作,在部隊工作15年,後轉業到地方。先後在中央新聞單位、中國作協任記者工作、雜誌社主編,歷任作家出版社社長、中國作家出版集團管委會主任,中國作家協會第七、八、九屆駐會副主席、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代表作有《時代大決戰》《那山,那水》《南京大屠殺全紀實》《國家》《忠誠與背叛》《根本利益》《落淚是金》《中國高考報告》《國家行動》《共和國告急》《部長與國家》《三牛風波》《我的天堂》《紅牆警衞》《為了弱者的尊嚴》《破天荒》《台州農民革命風暴》《生命第一》《永遠的紅樹林》等。曾三次獲“魯迅文學獎”、五次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四次獲“徐遲報告文學獎”。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