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焦點新聞

鎖定
《焦點新聞》是科斯塔·加華斯執導的懸疑電影,由伊夫·蒙當讓·路易·特蘭蒂尼昂主演,於1969年2月26日在法國上映。
該片改編自Vassilis Vassilikos創作的長篇小説《Z》,講述了在實行獨裁體制的地中海某國,反對派領袖Z先生遇害,年輕的檢察官頂住政府的壓力,堅持追查案件真相的故事 [1] 
中文名
焦點新聞
外文名
Z
其他譯名
大風暴
Z先生
一樁政治兇殺案的剖析
類    型
劇情、懸疑
製片地區
阿爾及利亞、法國
發行公司
Alphaview Home Vídeo
導    演
科斯塔·加華斯
編    劇
喬治·桑普蘭
科斯塔·加華斯
主    演
伊夫·蒙當
讓·路易·特蘭蒂尼昂
片    長
127分鐘、121分鐘(德國、西班牙)
上映時間
1969年2月26日(法國)
對白語言
法語
色    彩
彩色

焦點新聞劇情簡介

地中海某專制國家,專制的力量正和人民的力量醖釀着一場大風暴。
焦點新聞劇照
焦點新聞劇照(5張)
該國反對派議員、和平運動領袖、奧林匹克冠軍、醫學博士Z,預備在羣眾集會中進行反對外國軍事力量的演講。但這場集會舉行得異常艱難,先是劇場老闆在當局的壓力下取消原來的合約,只能把會場挪到一個小會場,然後通過廣播傳給廣場上的羣眾。
會前,Z就接到右翼反動勢力的恐嚇,他毫無怯意毅然繼續原來的計劃。在會場門口,Z和同伴被突然襲擊的暴徒打傷,但Z還是帶着傷痛站到講台上。憲兵隊和警察局的頭頭們就坐在廣場外的一輛車上,既畏懼又惱怒地聽着Z的演講。演講完畢,Z走出會場,試圖與憲兵與警察的頭目交流,卻被一夥暴徒用木棍打倒,周圍的警察對此無動於衷。
Z傷勢過重,被送往醫院,最後傷重不治而亡。而警察局和憲兵隊卻把事件定性為車禍,社會上一直要求重新調查審理此案,政府為了平息民憤,派來年輕的檢察官調查這個案件。這位年輕冷靜的檢察官沒有按照政府的授意,以車禍了結此案,反而不畏強權,展開周密調查,最終確認主謀是憲兵將軍和上校等人以及一個和他們往來密切的極端右翼宗教保皇的反動組織。
真相大白之後,政府的代表國家檢察總長又指責檢察官破壞國家聲譽,並給他規定了若干“保護”條件。最終,檢察官頂住了來自各方面的壓力,把主兇送進了監獄,把一切真相還給了人民,民主和政府反對派一時間控制了國家大局。
不久,軍人集團政變成功,大權在握,一切變得是非顛倒。這樁案件被徹底推翻,憲兵長官和警察局長官復原職,檢察官反被撤職,兇手釋放、證人被殺,Z的秘書也被流放荒島。新的軍事獨裁當局還下了一系列的禁令,國家處在嚴格的軍事恐怖的控制之下 [1] 

焦點新聞演職員表

焦點新聞演員表

焦點新聞職員表

製作人 Philippe d'Argila、雅克·貝漢、Ahmed Rachedi、Eric Schlumberger
原著 Vassilis Vassilikos
導演 科斯塔·加華斯
副導演(助理) Ghaouti Bendedouche、菲利普·莫尼爾
編劇 喬治·桑普蘭、科斯塔·加華斯
攝影 拉烏爾·庫塔
配樂 Mikis Theodorakis
剪輯 弗朗索瓦·博諾
藝術指導 Jacques D'Ovidio
服裝設計 Piet Bolscher
佈景師 Jacques D'Ovidio
展開
音效
Michèle Boëhm、Marie-Thérèse Boiché、Sidi Boumedienne Dahmane、Lionel de Souza、Jean Nény、Alexandre Popovic、Alex Pront
特技演員與其他
Yvan Chiffre、Jean Garcenot、Taibi Lamouri、Georges Liron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 [2-3] 

焦點新聞角色介紹

  • 檢察官
    演員 讓·路易·特蘭蒂尼昂

    地中海某國的青年檢察官,奉命偵查政治家“Z”遇害一案。他外表冷漠,不畏威脅利誘,不趨炎附勢,對案件展開深入細緻的調查,搞清了這是一起精心策劃的謀殺案,兇手是憲兵將軍與上校等人重金收買的。毅然決然地控告將軍、上校等人犯有蓄意殺人和濫用職權罪。軍隊政變後,他被撤職。

  • Z
    演員 伊夫·蒙當

    地中海某國飽經磨鍊的政治家,是反對派國會議員、民族和平運動主席、奧林匹克冠軍、醫學博士,受到廣大羣眾特別是青年和大學生的擁護。他來到北方某城準備在反核集會上發表演講,雖然聽説了有人要謀害自己的消息,但他並不在意,勇敢地繼續演講。

  • 攝影記者
    演員 雅克·貝漢

    機智多謀,積極熱心地尋找“Z”案件的真相,為檢察官提供了現場照片的右翼秘密組織的線索。後來,他因所謂“佔有和散發官方文件罪”被判處三年徒刑。

  • 憲兵將軍
    演員 Pierre Dux

    城中警察和憲兵的最高領導,老奸巨滑,極度反共。收買保皇反共的右翼秘密組織“克勞克”的打手暗殺了左翼政治家“Z”,然後把事件定性為車禍,千方百計混淆世聽。

  • 尼克
    演員 喬治·熱雷

    棺材油漆鋪的店主,脾氣固執的老實人。他從專門替店裏運貨的司機亞戈那裏聽説了其要謀殺政治家的消息,後來看到Z遇害後亞戈的照片被登在報紙頭條大出風頭,心中氣憤,於是自願到法院作證明,證明Z是被謀殺的。

  • 瓦戈
    演員 Marcel Bozzuffi

    殺害“Z”的兇手之一,殘暴、蠻橫、無恥而且愚蠢,被機智的法官盤問幾句就有恃無恐地承認他與同夥亞戈都屬於一個叫“克勞克”的右翼秘密組織。

角色介紹參考資料 [1]  [4]  [5-6] 

焦點新聞獲獎記錄

時間
屆次
獎項
獲獎方
結果
1969年
第22屆戛納電影節
金棕櫚獎
《焦點新聞》
提名
評審團獎
《焦點新聞》
獲獎
最佳男演員獎
讓·路易·特蘭蒂尼昂
獲獎
1970年
第42屆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影片
《焦點新聞》
提名
最佳導演
科斯塔·加華斯
提名
最佳改編劇本
喬治·桑普蘭、科斯塔·加華斯
提名
最佳電影剪輯
弗朗索瓦·博諾
獲獎
最佳外語片
《焦點新聞》
獲獎
第27屆美國金球獎
電影類-最佳外語片
《焦點新聞》
獲獎
第23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
電影獎-最佳影片
《焦點新聞》
提名
電影獎-最佳劇本
喬治·桑普蘭、科斯塔·加華斯
提名
安東尼·阿斯奎斯獎:最佳電影音樂
Mikis Theodorakis
獲獎
電影獎-最佳電影剪輯
弗朗索瓦·博諾
提名
獲獎記錄參考資料 [7] 

焦點新聞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焦點新聞的海報
焦點新聞的海報(4張)
導演科斯塔·加華斯的父親因被希臘當局疑為共產黨而遭迫害,科斯塔·加華斯的童年是在政治歧視與白色恐怖處境下度過的,19歲時流亡到巴黎。1967年,當希臘軍人集團發動右翼的政變之時,他恰好讀到Vassilis Vassilikos創作的長篇小説《Z》(Z在希臘文中有“生命”的意思)。看完這部反映希臘發生的“蘭布臘基斯事件”的小説,科斯塔·加華斯義憤填膺,政治責任感油然而生,立即決定將小説搬到銀幕,揭露“布蘭臘基斯事件”的真相,抨擊希臘獨裁政權。而該片的共同編劇喬治·桑普蘭是西班牙政治流亡者,作曲Mikis Theodorakis也曾在希臘軍人政變中遭拘捕。由於題材敏感,製片商不願冒風險,導演經過努力才爭取到法國友人及阿爾及利亞一家電影公司的資助,影片以70餘萬美元的成本在阿爾及利亞開拍。編導以個人名義在影片開頭用字幕標明“所有這些與死者和生者的真實情況相似之處,決非偶然”。與片頭相呼應,影片結尾並列映出兩張定格照片,一張是伊夫·蒙當飾演的“Z”,另一張是蘭布臘基斯的肖像,還疊印了一條字幕“他還活着”,以此公開悼念被暗殺的政治活動家。該片的政治態度導致其曾經被禁止在希臘上映 [4] 

焦點新聞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Office National pour le Commerce et l'Industrie Cinématographique
Reggane Films
Valoria Films(法國)
發行公司
Alphaview Home Vídeo(巴西)
Cinema V(美國)
Manga Films S.L.(西班牙)(美國)
Versátil Home Vídeo (巴西)
上映國家
上映/發行日期
法國
1969年5月(戛納電影節)
法國
1969年2月26日
瑞典
1969年5月27日
西德
1969年11月14日
美國
1969年12月8日
芬蘭
1970年1月2日
阿根廷
1970年1月22日
日本
1970年4月1日(大阪國際電影節)
澳大利亞
1970年4月9日
日本
1970年11月21日
土耳其
1989年5月
希臘
1997年11月23日(塞薩洛尼基國際電影節)
丹麥
2005年8月27日(哥本哈根國際電影節) [8] 
美國
2009年3月13日
希臘
2009年4月2日
韓國
2009年10月9日(釜山國際電影節)

焦點新聞影片評價

作為一部對一件政治謀殺案及其調查過程紀實的影片,很可能搞得枯燥乏味,但該片的導演以高超的藝術手法將影片拍得生氣勃勃,既扣人心絃,又發人深思,充滿了正義的呼聲。它不落窠臼,巧妙地避開了一般描寫謀殺案的故弄玄虛、賣弄噱頭的俗套,也沒有一般反映政治事件的影片的那種令人生厭的俗套,既具有強烈的政治傾向,又獲得了巨大的藝術魅力 [9] (《大眾電影》評)
該片是公認的政治電影的典範,是該領域的開山之作。它具有咄咄逼人的政治批判鋒芒。影片導演摒棄了廉價的煽情效果,全片的攝影基調引人注目地選擇了高調,色彩明朗,節奏明快,整個影像系統是昂揚坦蕩而非消沉晦暗的,足以體現導演要把獨裁集團的鬼蜮伎倆拿到“光天化日”下示眾的良苦用心,體現了導演對以檢察官為代表的正義力量的頌揚。該片將嚴肅的政論、客觀的紀實、跌宕的情節、綿延的懸念有機交織在一起,維繫住了觀眾的觀看興趣 [4]  (上海交通大學電影電視系主任、上海電影資料館特約研究員李亦中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