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焦螟

(《聊齋志異》篇目)

鎖定
《焦螟》是清代小説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説集《聊齋志異》中的篇目。講述了一位叫董默庵的侍讀官,家裏被狐狸所擾,最後不得已請道士焦螟去除邪祟的故事。本文明着鼓勵人勇於鬥爭,實則暗諷官員仗勢欺人。
作品名稱
焦螟
作    者
蒲松齡
創作年代
清朝
作品出處
《聊齋志異》
文學體裁
小説

目錄

焦螟原文

董侍讀默庵家[1],為狐所擾,瓦礫磚石,忽如雹落,家人相率奔匿,待其間歇,乃敢出操作。公患之,假怍庭孫司馬第移避之[2]。而狐擾猶故。一日,朝中待漏[3],適言其異。大臣或言:關東道士焦螟[4],居內城,總持勅勒之術[5],頗有效。公造廬而請之[6]。道士朱書符[7],使歸黏壁上。狐竟不懼,拋擲有加焉。公復告道士。道士怒,親詣公家,築壇作法。俄見一巨狐,伏壇下。家人受虐已久,銜恨綦深,一婢近擊之。婢忽仆地氣絕。道士曰:“此物猖獗,我尚不能遽服之,女子何輕犯爾爾[8]。”既而曰:“可借鞫狐詞亦得[9]。”戟指咒移時[10],婢忽起,長跪。道士詰其里居。婢作狐言:“我西域產[11],入都者一十八輩。”道士曰:“輦轂下[12],何容爾輩久居?可速去!”狐不答。道士擊案怒曰:“汝欲梗吾令耶[13]?再若遷延,法不汝宥[14]!”狐乃蹙怖作色[15],願謹奉教。道士又速之[16]。 婢又僕絕,良久始甦。俄見白塊四五團,滾滾[17]如毬,附檐際而行,次第追逐[18],頃刻俱去。由是遂安。 [1] 

焦螟註釋

[1]董侍讀默庵:董訥,字默庵,一字茲重,平原(今山東省平原縣)人。 康熙六年丁未(1667)科探花。歷任翰林院侍讀學士、兵部尚書、江南總督 等官,《清史稿》二七九有傳,又見《山東通志·人物十一》。董訥任侍讀 學士在康熙二十二年前。董任館職時曾僦居北京西河沿某空宅,以狐祟徙去, 又見於《曠園雜誌》卷下(《説鈴》本)。
[2]怍庭孫司馬第:此據鑄本,底本誤“第”作“等”。按,作應作“祚”。 孫光祀,字溯玉,號祚庭,其先平陰(今山東省平陰縣)人,通籍後遷居歷 城(今濟南市)。順治十二年乙未(1655)科進士,歷任禮科給事中、兵部 右侍郎等官。傳見《山東通志·人物十一》。據《清代職官年表》,孫光祀 任兵部右侍郎在康熙十二年至十八年。司馬,官名,西周置,為六卿之一, 主管中央軍事。漢代大司馬與大司徒、大司空並列為三公,職掌同前。後來 習稱兵部尚書為大司馬,侍郎為少司馬。
[3]待漏:封建社會,百官清晨入朝,待時朝拜皇帝,稱待漏。待漏之處, 習稱朝房,為官員上朝退朝休息之所。
[4]關東,清代稱山海關外奉天、吉林、黑龍江三省之地為關東。焦螟, 未詳。
[5]總持敕勒之術:主管道教的符法之事。持,管領。敕勒術,道士書符 驅鬼的法術。因符咒必書“敕令”、“敕勒”字樣,因以作為符咒的代稱。 請代道籙司下有符法司以主其事,見《清史稿·職官志》。
[6]造廬:親至其家。造,至。
[7]朱書符;用硃砂畫符。朱,硃砂。迷信認為硃砂可以辟邪。
[8]何輕 犯爾爾:怎敢如此輕率地觸犯它呢?爾爾,如此。
[9]借鞫狐詞:借婢女之口,審出狐的供詞。鞫,審問犯人。亦得:也是 個辦法。得,得計。
[10]乾指:義同“戟手”,用食指中指指點,其狀如戟;是指斥的手勢。《左傳·哀公二十五年》:“褚帥出,公戟其手曰:‘必斷而足!’”
[11]西域,此據二十四卷抄本,原作“西城”。
[12]輦轂(niǎn—gǔ捻骨)下:皇帝車駕之下,指京城。輦,一種用人 力推輓的車,秦漢以後專指帝、後所乘的車。轂,車輪中央貫輻穿軸的圓木。
[13]梗:阻遏,違抗。
[14]法不汝宥,神法決不寬貸你!不汝宥,即不宥汝。宥,寬恕,減罪。
[15]蹙怖作色,蜷縮恐懼,面色改變。蹙,謂蜷縮身體。作色,面色改 變。
[16]速:義同“促”,催促。
[17]滾滾,二字據鑄雪齋抄本,原作“袞袞”。
[18]次第追逐:依次相隨;一個跟着一個。 [1] 

焦螟譯文

董默庵在朝中當侍讀官。他家裏被狐精擾亂,磚瓦石沙經常像下雹子一樣從天上落下來。全家人拖老帶小紛紛奔逃躲藏,等平靜了才再出來幹活。董公對此深感憂慮,於是借了司馬孫怍庭的宅子暫住,然而狐精仍舊擾亂,和在家時一樣。
一天,董公在待漏院等待上朝時,與同事們説出這件奇怪的事。有一位大臣説:“關東道士焦螟,現在內城住着,主持降妖的法術,聽説很靈驗。”於是董公就登門拜訪焦道士請他幫助降妖。焦道士用硃筆寫了一道符,叫董公回家貼到牆上。董公回家照辦後,狐精一點不怕,拋擲磚石反而更加厲害了。不得已,董公只好又去告訴道士。焦道士大怒,親自去董府,築壇台作法術。他作法不多時,見一個大狐趴在壇下。董府家人受害很長時間了,早就恨得咬牙切齒,一個丫鬟上去就打了狐狸一下,這丫鬟卻忽然倒在地上氣息奄奄。道士説:“這個東西很猖獗,我都不能一下子降服它,這女子怎敢輕易冒犯它呢?”接着又説:“正好,我可以借這女子之口向狐狸問話。”便用手指着丫鬟,口中唸咒,丫鬟忽地起來跪在壇下。道士問它住哪裏?丫鬟口裏説出狐狸的話:“我是西域生的,來京城已十八輩子了。”道士又説:“這是朝廷住的京城,怎麼能容你們這些東西長久住下去?趕快走吧!”狐狸不回答。道士大怒,拍着桌子説:“你還想違抗我的命令嗎?若再遲延,道法可不容你!”狐狸這才皺起眉頭有點害怕的樣子,表示願奉教命。道士又催它快走。這時丫鬟又倒下沒氣了,過了很長時間,才甦醒過來。接着見四五塊白團滾滾如圓球,順着屋檐滾動,一個跟着一個,一轉眼的功夫就都滾走了。從此,董公家才安定無事。 [2] 

焦螟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 年),清代傑出的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山東淄博市)人。蒲松齡一生熱衷功名,醉心科舉,但他除了十九歲時應童子試曾連續考中縣、府、道三個第一,補博士弟子員外,以後屢受挫折,一直鬱郁不得志。他一面教書,一面應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歲時才援例出貢,補了個歲貢生,四年後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齡對當時政治的黑暗和科舉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認識。生活的貧困使他對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瞭解和體會。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寫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齋志異》外,還有《聊齋文集》和《詩集》等。 [3] 
參考資料
  • 1.    蒲松齡 著,朱其鎧 主編.全本新注聊齋志異.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年
  • 2.    資料  .新學網[引用日期2014-04-28]
  • 3.    徐波,李惠文,雷家桓等編寫.中外文學名著簡介: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