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無骨折脱位型頸脊髓損傷

鎖定
無骨折脱位性脊髓損傷或稱無放射學影像異常的脊髓損傷(SCIWORA),是指損傷暴力造成了脊髓損傷而X線及CT等放射學檢查沒有可見的脊柱骨折、脱位等異常發現,也屬於脊髓的間接暴力損傷。SCIWORA在臨牀上並非罕見,但直到1982年Pang才將其列為脊髓損傷的一種特殊類型。
就診科室
骨科
常見發病部位
頸脊髓
常見病因
平地跌倒、騎自行車跌倒、牀上跌落、汽車撞車事故等
常見症狀
不同程度的肢體活動及感覺功能
中文名
無骨折脱位型頸脊髓損傷

無骨折脱位型頸脊髓損傷病因

多為外力因素所致,如:平地跌倒、騎自行車跌倒、牀上跌落、汽車撞車事故等。在成人,無骨折脱位型脊髓損傷的暴力程度一般輕於繼發於脊柱骨折脱位的脊髓損傷,絕大多數見於頸脊髓損傷,而胸髓損傷罕見。成人的無骨折脱位性頸脊髓損傷多見於原有頸椎退變,或先天性、發育性或退變性頸椎管狹窄、頸椎OPLL或先天性頸椎畸形等原有頸椎病變者,受到外力後可導致頸脊髓損傷並出現相應臨牀症狀,成人的無骨折脱位型頸髓損傷往往外傷的暴力程度較輕,脊髓損傷程度多為不完全性損傷。成人胸髓的無骨折脱位型脊髓損傷罕見,見於胸椎黃韌帶骨化或OPLL等胸椎管狹窄的原有病理基礎,而受到暴力後出現的胸髓損傷。

無骨折脱位型頸脊髓損傷臨牀表現

無骨折脱位型急性頸脊髓損傷多數為不完全性脊髓損傷,而大多為中度或輕度損傷。傷後早期可能存在短暫的脊髓休克期,此後可以發現不同程度的肢體活動及感覺功能。這種損傷的多數病例在早期經過卧牀、脱水與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後神經功能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恢復。但是常常在恢復至一定程度時便停滯不前,而且多數病例在數月至數年內,其病情輕重反覆,以致脊髓功能障礙不斷加重。

無骨折脱位型頸脊髓損傷檢查

大多數病例X線片顯示椎間關節退變,有不同程度的骨質增生或退變性節段不穩定。脊髓造影顯示在頸段發生梗阻。部分CTM與MRI檢查的病例存在頸脊髓受壓。
全面系統體格檢查是必要的。頭面部的損傷(擦傷、皮下血腫等)頸部的壓痛對判斷損傷機制有參考意義。神經系統檢查應包括顱神經、四肢肌力、肌張力、生理反射及病理反射,深、淺感覺,肛門括約肌反射及球海綿體反射等應全面完成。神經系統檢查有助於除外顱內病損,確定頸脊髓損傷的程度與定位。急性期可能存在脊髓休克。因此,急性期對脊髓損傷的判斷常常是不準確的。

無骨折脱位型頸脊髓損傷診斷

創傷史,急性頸脊髓損傷的症狀與體徵,X線檢查未發現頸椎骨折或脱位,MRI查發現脊髓受壓或信號異常,是無骨折脱位型急性頸脊髓損傷的診斷依據。有少數病例,具有外傷史與脊髓損傷的臨牀表現,但頸椎MRI並未顯示脊髓受壓。為明確診斷,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由骨科醫師保守進行頸椎過屈、過伸位X線片檢查;或行伸屈位動態MRI檢查,以期發現在頸椎活動過程中擠壓脊髓的可能性。當然,也應考慮脊髓本身存在的疾病,或脊髓血管畸形等等可能性。有些患者,傷前曾經發生過腦梗塞或腦出血,或其他神經疾病。這些疾病使患者有某種程度的肢體活動障礙,傷後加重。此時,在診斷中應注意區別原發病與此次創傷引起的神經功能障礙。

無骨折脱位型頸脊髓損傷治療

1.治療原則
絕大多數無骨折脱位型急性頸脊髓損傷一旦診斷明確,應早期手術治療。頸椎MRI顯示脊髓受壓,或有明顯的頸椎節段性不穩定並與脊髓損傷平面相關,就應早期手術治療。高齡患者並有伴隨疾病體質弱,手術風險較大,為相對禁忌證。需權衡利弊,並經醫患溝通後再作決定。極少數患者可能有脊髓損傷的臨牀表現,但沒有脊髓受壓,也未發現與脊髓損傷相關的椎間關節異常活動,則沒有手術指徵,而應保守治療。
2.手術目的
解除脊髓壓迫,儘可能恢復頸椎生理曲度並重建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