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無距耬鬥菜

(中藥名)

鎖定
無距耬鬥菜,中藥名。為毛茛科耬鬥菜屬植物無距耬鬥菜Aquilegia ecalcarata Maxim.的帶根全草。植物無距耬鬥菜,分佈於我國西藏東部、四川、貴州北部、湖北西部、河南西部、陝西南部、甘肅、青海。具有解表退熱,生肌拔毒之功效。主治感冒頭痛,爛瘡,黃水瘡。
中文名
無距耬鬥菜
拉丁學名
Aquilegia ecalcarata Maxim. [3]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毛茛目
毛茛科
耬鬥菜屬
無距耬鬥菜
分佈區域
我國西藏、四川、貴州、湖北、河南、陝西、甘肅、青海

無距耬鬥菜形態特徵

根粗,圓柱形,外皮深暗褐色。莖1-4條,高20-60(80)釐米,徑2-2.5毫米,上部常分枝,被稀疏伸展的白色柔毛。基生葉數枚,有長柄,為二回三出複葉;葉片寬5-12釐米,中央小葉楔狀倒卵形至扇形,長1.5-3釐米,寬幾相等或稍寬,三深裂或三淺裂,裂片有2-3個圓齒,側面小葉斜卵形,不等二裂,表面綠色,無毛,背面粉綠色,疏被柔毛或無毛;葉柄長7-15釐米。莖生葉1-3,形狀似基生葉,但較小。花2-6朵,直立或有時下垂,直徑1.5-2.8釐米;苞片線形,長4-6毫米;花梗纖細,長達6釐米,被伸展的白色柔毛;萼片紫色,近平展,橢圓形,長1-1.4釐米,寬4-6毫米,頂端急尖或鈍;花瓣直立,瓣片長方狀橢圓形,與萼片近等長,寬4-5毫米,頂端近截形,無距;雄蕊長約為萼片之半,花葯近黑色;心皮4-5,直立,被稀疏的柔毛或近無毛。蓇葖長8-11毫米,宿存花柱長3-5毫米,疏被長柔毛;種子黑色,倒卵形,長約1.5毫米,表面有凸起的縱稜,光滑。5-6月開花,6-8月結果。

無距耬鬥菜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800-3500米間山地林下或路旁。

無距耬鬥菜入藥部位

帶根全草。

無距耬鬥菜性味

味甘,性平。

無距耬鬥菜歸經

入肺經。

無距耬鬥菜功效

解表退熱,生肌拔毒。

無距耬鬥菜主治

感冒頭痛,爛瘡,黃水瘡。

無距耬鬥菜相關配伍

1、治黃水瘡日久不收口,無距耬鬥菜根、小米泡葉、郎豆柴葉各等份,曬乾為末,調適量菜油敷患處。(《貴州民間藥物》)
2、治爛瘡,無距耬鬥菜適量,加甜酒搗爛,敷患處。(《貴州民間藥物》)

無距耬鬥菜用法用量

內服:3-6g。
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搗爛敷。

無距耬鬥菜採集加工

秋後採收,曬乾或鮮用。

無距耬鬥菜相關論述

《全國中草藥彙編》:“感冒頭痛,黃水瘡久不收口。”
[1-2] 
參考資料
  • 1.    王國強主編.《全國中草藥彙編》:人民衞生出版社,2014
  • 2.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誌》:科學出版社, 2013年9月
  • 3.    無距耬鬥菜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