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無產階級革命的軍事綱領

鎖定
《無產階級革命的軍事綱領》是蘇聯革命家列寧創作的政治著作,創作於1916年。
該書深刻批判了左派社會民主黨人提出的“廢除武裝”的錯誤口號,論述了馬克思主義關於區分正義戰爭和非正義戰爭的理論,指出社會主義者如果還是社會主義者,就不能反對一切戰爭,馬克思主義者的口號應當是:武裝無產階級以便戰勝和剝奪資產階級,解除這個階級的武裝。 [1] 
作品名稱
無產階級革命的軍事綱領
作    者
列寧
創作時間
1916年
類    別
政治著作
字    數
約10000

無產階級革命的軍事綱領內容簡介

列寧根據馬克思主義關於區別正義戰爭與非正義戰爭的原理,明確指出社會主義者從來沒有也不可能反對革命戰爭。在帝國主義時代,殖民地附屬國反對帝國主義的民族戰爭,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國內戰爭,勝利了的社會主義國家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自衞戰爭,都是正義戰爭,都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提出“廢除武裝”的口號,就是拒絕階級鬥爭,放棄革命。列寧還進一步論證了無產階級掌握武器的極端重要性和社會主義可能首先在一國勝利的原理。 [2] 

無產階級革命的軍事綱領創作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空前加重的壓迫和剝削導致羣眾中普遍產生厭戰的情緒。在這樣的形勢下,一些國家特別是荷蘭、瑞士、瑞典、挪威的革命社會民主黨人中間.有人主張取消社會民主黨的最低綱領中的“民兵制”或“武裝人民”這項舊條文,而代之以“廢除武裝”的新條文。為此,列寧寫了這篇文章,揭露和批判了“廢除武裝”立場的錯誤,闡釋了馬克思主義戰爭觀。 [3] 

無產階級革命的軍事綱領作品思想

該書主要觀點是:(1)社會主義者不能無條件地反對任何戰爭。列寧列舉了帝國主義時代三種情形的革命戰爭:第一,受帝國主義資產階級壓迫和支配的民族或殖民地民族爭取自身解放的戰爭。第二,在任何階級社會里,因階級鬥爭尖鋭化引起的被壓迫階級反對壓迫階級的國內戰爭。第三,資本主義的發展在各個國家是極不平衡的,社會主義不能在所有國家內同時獲得勝利。它將首先在一個或者幾個國家內獲得勝利,而其餘的國家,即在一段時間內將仍然是資產階級的或資產階級以前的國家。必然挑起力圖打垮社會主義國家的戰爭,在這種情況下一國取得勝利的社會主義國家反對其他資產階級國家或反動國家的戰爭是正當的和正義的戰爭。在這裏,列寧進一步闡釋、發揮了他在1915年8月《論歐洲聯邦口號》一文中提出的“一國或多國勝利論”的思想,是在社會主義革命問題上得出的新的科學論斷。
(2)革命階級唯一可行的策略,就是武裝無產階級,以便戰勝、剝奪資產階級,並且解除其武裝。列寧告誡,生活在階級社會里的人們,除了進行階級鬥爭之外,沒有而且也不可能有其他擺脱這個社會的出路。在任何階級社會里,壓迫階級總是武裝起來的。被壓迫階級如果不學會使用並佔有武器,那它只配被壓迫。在現代資本主義社會,面對武裝資產階級以武裝反對無產階級這樣的事實,“廢除武裝”、幻想未來的和平社會主義,這是逃避醜惡的現實,絕不是反對這種現實,這就等於完全放棄階級鬥爭的觀點和任何革命的念頭。廢除武裝當然是社會主義的理想,無產階級無疑會做到這一點,但無產階級只有把資產階級的武裝解除以後,才能銷燬一切武器而不背棄自己的世界歷史任務。
(3)針對廢除民兵制的主張,列寧指出,我們不贊成資產階級的民兵制,而只贊成無產階級的民兵制。在美國、瑞士、挪威等最自由的共和國內,民兵已墮落到被用來鎮壓罷工者。我們可以要求:由人民選舉軍官,廢除一切軍法,外國工人和本國工人享有同等權利;其次,給予國內比如每一百位居民以建立學習軍事的自由團體的權利,自由選舉教官,由國家支付薪金,等等。只有這樣,無產階級才能真正為自己而不是為奴隸主去學習軍事。俄國革命的任何一次勝利,哪怕是局部的勝利,都證明這是有利於無產階級革命的。 [3] 

無產階級革命的軍事綱領作品影響

這篇文章有力地駁斥了廢除武裝的觀點和要求,維護了革命社會民主黨的最低綱領,為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提供了思想理論的指導,是列寧主義重要的標誌性文獻。 [3] 

無產階級革命的軍事綱領出版信息

該書寫於1916年8月9日前。最初的題目為《論廢除武裝》,是用德文寫的,擬在瑞士、瑞典和挪威的左派社會民主黨人的刊物上發表,但是沒有刊登出來。同年9月,列寧用俄文改寫,發表於1916年12月出版的《<社會民主黨人報>文集》第2輯。本文最初的德文原稿發表於19117年9月和10月國際社會主義青年組織聯盟的機關刊物《青年國際》雜誌第9期和第10期。中譯文被收入《列寧全集》第二版增訂版第28卷。 [3] 

無產階級革命的軍事綱領作者簡介

列寧(俄語:Ле́нин,1870年4月22日—1924年1月21日),原名弗拉基米爾·伊里奇·烏里揚諾夫(俄語:Влади́мир Ильи́ч Улья́нов),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理論家、布爾什維克黨創立者、蘇聯建立者和第一位領導人。他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形成了列寧主義理論。馬克思列寧主義者稱他為“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偉大導師和領袖”。 [4] 
參考資料
  • 1.    宋士昌,王壽榮主編,幹部學習詞典,黃河出版社,1989.06,第213頁
  • 2.    《德育百科全書》編委會編寫,德育百科全書,天津大學出版社,1994.08,第518頁
  • 3.    徐光春主編,馬克思主義大辭典,崇文書局,2018.05,第578-579頁
  • 4.    (奧)斯蒂芬·茨威格著;樊華譯.人類的羣星閃耀時:長江文藝出版社,2013.09:第19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