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無政府、國家和烏托邦

(羅伯特·諾奇克創作政治哲學著作)

鎖定
《無政府、國家和烏托邦》是美國政治學家羅伯特·諾奇克創作的政治哲學論著,首次出版於1974年,曾於1975年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
該書對《正義論》(羅爾斯)一書加以系統的批判,建立了一個新保守主義的政治哲學體系。作者提出了“最弱意義的國家”(即管事最少,最低限度的國家)這一概念,並加以論證;提出了“分配正義”的3個原則:取得的正義原則、轉移的正義原則和矯正原則;將天賦與社會經濟利益分配聯繫起來,納入了“分配正義論”,並進行論述。 [2] 
作品名稱
無政府、國家和烏托邦
外文名
Anarchy State and Utopia
作    者
羅伯特·諾奇克
類    別
政治哲學
首次出版
1974年
字    數
314千字

無政府、國家和烏托邦內容簡介

全書大致按書名的三個概念分成有緊密聯繫的3部分:第1部分探討無政府狀態即自然狀態,證明一種最弱意義、最少管事的國家能夠以不侵犯個人權利的方式,從這種自然狀態中產生,因而在道德上是正當的,第2部分進一步探討國家是否還應管更多的事情,即是否應當有比保護性功能更多的功能,例如實行統一分配,縮小貧富差距以促進平等和減少妒嫉等。諾齊克的結論在此是否定的,他尤其批評了J·羅爾斯正義理論中的差別原則。第3部分則是要説明最弱意義國家恰恰保留了烏托邦傳統中唯一可保留的因素—即它能鼓勵各種各樣基於自願的合作冒險。可以把此書稱之為一部國家倫理學的著作,它的3個部分實際上在探討國家的起源和必要性、國家的功能及合法性、國家的理想及可欲性,而這些探討都是從倫理學的角度進行的。 [3] 

無政府、國家和烏托邦作品目錄

前言
第一編
第二編
第三編
索引
致謝
第一章
第一章
投向我們的現實世界的模式
譯後記 [6] 

第二章
第二章
結構


第三章
第三章
設計手段與過渡手段


第四章
第四章
作為烏托邦共同基礎的結構


第五章
第五章
共同體與國家


第六章
第六章
共同體的變化


第七章
第七章
全面控制的共同體



第八章
烏托邦的手段與目的



第九章
烏托邦產生什麼結果?



第十章
烏托邦與最弱意義上的國家

無政府、國家和烏托邦創作背景

在羅爾斯《正義論》發表後僅三年,諾齊克就發表了與羅爾斯正義理論觀點相左的《無政府、國家與烏托邦》。與羅爾斯針鋒相對,諾齊克不贊成他的具有平等主義傾向的思想。諾齊克與羅爾斯的論爭,實質上就是平等主義的自由主義與自由至上的自由主義的論爭。 [7] 

無政府、國家和烏托邦作品思想

《無政府、國家和烏托邦》是諾齊克作為對3年前出版的羅爾斯《正義論》的批評和迴應,系統地提出了一個理論洞識,即資本主義國家的政府只有成為不對市場交換和分配加以過多幹涉的“最小國家”,才能充分保障和尊重個人的財產、權利和選擇自由和道德自決,從而才可能是道義上最為可取和最符合正義原則的政治制度基礎。諾齊克重構了洛克式古典白然法的“資格理論”,提出了“佔有正義”,“交換正義”和“矯正正義”的三項互為補充的原則作為分配正義的政治哲學根基,並在此基礎上展開了對羅爾斯《正義論》中兩個正義原則的系統批判:諾齊克與羅爾斯之爭,主要就是自由和平等之爭,他們兩人的爭論之所以影響深刻,主要是他們觸及了現實生活中的重大問題,並分別代表了當代兩個主要思潮:羅爾斯代表了日益趨向平等主義的現代自由主義,而諾齊克則代表了自由保守派對這種平等主義的抵制和要求迴歸古典自由主義的呼聲。
諾齊克一方面主張理想的國家是“最弱意義的國家”,要求國家管事越少越好;另一方面,他又賦予國家以濃重的烏托邦色彩,聲稱這種管事最少的國家實際上做的比任何國家都多;一方面諾齊克反對傳統的烏托邦,主張將理想與現實分開,另一方面,在它的國家與烏托邦的統一中,理想被整合進入現實之中,至使其界限模糊不清,諾齊克關於理想國家學説的論證在理論上是有啓發意義的,但在現實上是行不通的。他把一種已經無限誇大的西方自由資本主義條件非歷史放大為人類歷史實踐的普遍模式。讀者要批判的看待諾齊克的理論觀點。 [5] 

無政府、國家和烏托邦作品影響

該書受到了學術界與公眾的廣泛注意,出現了許多評論文章,也編輯了像《諾齊克導讀》之類專門的評論文集。在1988年新版的《不列顛百科全書》中該著作被作為近年來最重要的理論成果之一予以專門介紹。 [4] 

無政府、國家和烏托邦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無政府、國家與烏托邦》
1991年9月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7-5004-0886-2
《無政府國家和烏托邦》
2008年4月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7-5004-6540-8
《無政府、國家與烏托邦》
1991年9月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7-5004-0386-2

無政府、國家和烏托邦作者簡介

諾齊克(Robert Nozick,1938—2002),普林斯頓大學哲學博士,曾在普林斯頓大學、洛克菲勒大學短期執教,1969年來到哈佛大學,後擔任哲學教授,代表作《無政府、國家和烏托邦》(1974)曾於1975年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 [1] 
參考資料
  • 1.    劉偉偉,當代西方政治思潮講義,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8.11,第43頁
  • 2.    王懋昌,黨聖元主編,中國人的理想藏書,新華出版社,2003.10,第548頁
  • 3.    石毓彬,中國倫理學百科全書 6 現代西方倫理學卷,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12,第274頁
  • 4.    韓德培總主編,人權的理論與實踐,武漢大學出版社,1995.12,第327頁
  • 5.    葉本乾,葉先進,尹蕾編著,領導幹部讀政治學經典,廣西人民出版社,2015.04,第139頁
  • 6.    無政府、國家與烏托邦.[美國] 羅伯特·諾齊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09-01:版權頁
  • 7.    葉本乾,葉先進,尹蕾編著,領導幹部讀政治學經典,廣西人民出版社,2015.04,第1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