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無情

(漢語詞語)

鎖定
無情,漢語詞語,意為虛偽不實,沒有情義,沒有感情,出自《禮記·大學》。
中文名
無情
外文名
ruthless
拼    音
wú qíng
釋    義
虛偽不實
出    處
《禮記·大學》

無情基本解釋

虛偽不實,沒有情義,沒有感情 [1] 

無情引證解釋

《禮記·大學》:“無情者,不得盡其辭。”
明·張居正《奉諭看詳民本》:“臣等傳示聖意……若有虛揑,自宜坐以誣告之條。庶四方民隱,無不畢達;而無情者,亦不得盡其辭矣。”
2.沒有情義;沒有感情。
《漢書·公孫弘傳》:“齊人多詐而無情,始為與臣等建此議,今皆背之,不忠。”
唐·崔塗春夕》詩:“水流花謝兩無情,送盡東風楚城。”
清·查慎行《鄴下雜詠》:“濁漳最是無情物,送盡繁華只此聲。”
明·楊慎《魯之郊禘辯》:“執此以訊,如無情之獄,一鞫而見其肺肝矣。”
《東周列國志》第一百六回:“趙王悽然嘆曰:‘水乃無情之物,尚能自達漢江,寡人羈囚在此,望故鄉千里,豈能至哉!’”
柳青《〈創業史〉第一部題敍》:“無情的蚊子把老漢的臉、胳膊和腿都叮。”
3.謂不留情。
晉·慧遠 《沙門不敬王者論·求宗不順化》:“有靈則有情於化,無靈則無情於化腫了。”
《周書·庾信傳》:“本不達於危行,又無情於祿仕。”
唐·杜甫《江頭五詠·梔子》:“無情移得汝,貴在映江波。”
文心海洋《重回明末遼東·聽教睢陽袁可立》:“楊太曦忙上前恭謹施禮道:‘但讓我最為感到難得的還是大人不認權貴,只認王法的公正無私,鐵面無情。’”
4.猶無意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