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無性婚姻

鎖定
無性婚姻(sexless marriage)是指夫妻雙方在婚姻中很少或根本沒有性生活。有研究者提出,如果夫妻雙方每年發生性親密關係少於10次,則應該認為這是無性婚姻。
據日本家庭計劃協會(Japan Family Planning Association,JFPA)2015年的調查結果顯示,日本當前有一半的已婚夫婦處於無性婚姻 [1]  。而我國在2000年左右的調查數據則顯示中國已婚或同居的男女中,每個月不足一次性生活的人超過28.7%,而一年內連一次性生活都沒有的人佔6.2%。而美國一項2008年的調查顯示16%的已婚人士在一個月內沒有和自己的伴侶發生性行為 [2] 
性是本能,是繁衍後代的方式。性生活能夠給夫妻雙方帶來歡愉,適度的性生活是夫妻關係的潤滑劑,能夠給夫妻雙方帶來心理滿足,加固夫妻和愛情關係 [3]  。所以,有人疑惑沒有性的婚姻,是否能夠真實長期的存在?當夫妻雙方的性生活及親密關係停止時,他們往往容易陷入拒絕、失落、憤怒等情緒當中。而無性的婚姻,往往也是脆弱的婚姻。
中文名
無性婚姻
外文名
sexless marriage
性    質
沒有默契的性生活等
類    型
形式上的婚姻

無性婚姻分類

無性婚姻,大抵分為兩類:“想卻不行”VS“行卻不想” [3]  。前者是因為一些先天或後天的因素,而導致了生理上的性功能障礙;而後者則有健康的性功能,但是因為心理上的打擊或性取向的緣故,不願意與自己婚姻伴侶進行性生活。

無性婚姻原因

無性婚姻生理原因

婚姻中的男性或女性因為生理上的原因,而導致不能夠開展正常的性生活。例如,男性的性功能勃起障礙,女性因為神經或內分泌等問題導致的性冷淡等。另外,有同性戀者迫於社會的壓力,如男同和女同組成婚姻關係,但是他們實際則不會有身體上的互動。

無性婚姻心理原因

1、對性的恐懼。因為一些不好的與性有關的經歷,而產生對性行為的恐懼。
2、生活壓力。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快,壓力大。很多人疲於應付工作,加班,出差,應酬,從而導致性慾望的降低。
3、性疲勞。夫妻雙方長時間生活在一起,容易導致對伴侶缺乏新鮮感,從而造成性審美疲勞。國外心理學家Bob Berkowitz和他的妻子Susan Berkowitz在他們的《Why Men Stop Having Sex: Men, the Phenomenon ofSexless Relationships, and What You Can Do About It》一書中,對人們為什麼停止了性生活進行了討論 [4]  。他們對4000名已婚人士進行的調查發現,排在第一的原因是男性喪失了對自己妻子在性方面的興趣;第二個原因則是男性選擇看色情片而自慰,從而缺少了與自己伴侶的互動。

無性婚姻措施

有些夫妻雙方都可以接受無性婚姻,那則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如果夫妻雙方對無性婚姻感到困擾,想要盡力改變,則可以嘗試一下建議,
(1)夫妻間的溝通。嘗試與對方溝通,討論性的話題,這可能會比較困難,但確實非常有必要的。
(2)夫妻間需要建立親密關係。需要花更多的時間,更多的心思與自己的伴侶建立親密關係。情感上和身體上的親密關係是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嘗試,給對方製造驚喜,一同去度假旅行,一起出去運動鍛鍊等。
(3)尋求專業幫助。如果對無性婚姻狀況感到困擾和沮喪,請直面問題。可尋求性治療師的幫助 [5] 
參考資料
  • 1.    TSUJI R. Sexless marriage inJapan as women’s political resistance [J]. Feminist Encounters: A Journal ofCritical Studies in Culture and Politics, 2018, 2(2): 22
  • 2.    DONNELLYD A, BURGESS E O. The Decision to Remain in an Involuntarily CelibateRelationship [J].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2008, 70(2): 519-35
  • 3.    毛燕靜. 解讀無性婚姻現象[J]. 東方企業文化, 2010, (10): 208-10
  • 4.    BERKOWITZB, YAGER-BERKOWITZ S. Why men stop having sex: Men, the phenomenon of sexlessrelationships, and what you can do about it [M]. Harpercollins, 2009
  • 5.    HEITLERS. Sexless Marriage Causes and Cures [Z]. Psychology Today.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