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無彊

鎖定
無彊(?―公元前333年 [1]  (一説公元前306年 [9]  )),亦作無強,越王無餘之子,越王無顓之弟,戰國時期越國最後一位君主。
本    名
無彊
所處時代
越國
民族族羣
華夏族
出生地
越國吳城(今江蘇蘇州)
逝世日期
約 公元前 333年 至 306年 [1]  [9] 

無彊人物生平

越王無彊即位後,派兵北伐齊國。齊國國君齊威王派使者遊説越王無彊説:“越國如果不攻打楚國,大則不能稱王,小則不能稱霸。我想越國之所以不攻打楚國,是因為沒有三晉的幫助。韓國魏國本來不會攻打楚國。韓國要攻打楚國,它的軍隊將覆滅,它的將領將被殺,則葉地和陽翟就危險;魏國要攻打楚國,它的軍隊也將覆滅,它的將領也將被殺,則陳和上蔡也就不安全。所以韓、魏兩晉侍奉越國,是為了不至於軍隊覆滅,將領被殺,不付出汗馬之勞。您看重得到三晉的協助是為了什麼呢?” [2] 
越王無彊説:“我所要求韓、魏,並不要他們與楚國兵刃相接,更何況攻城圍邑呢?我只希望魏兵屯守在大梁城下,希望齊國在南陽、莒地練兵,再集結在常、剡兩邑邊境,這樣則楚國方城的兵力就受到牽制而不能南下攻越,淮、泗一帶的楚軍也不能東征威脅越國,商、於、析、酈、宗胡地區的楚軍就不能威脅從楚國通往中原這條大路以西的區域,也就不足以與秦國抗衡,淮河、泗水流域的楚軍,也就不足以對付越國。那麼齊、秦、韓、魏四國就可以在楚國實現自己的願望,韓、魏兩國就可不戰而分得土地,不耕種而獲得糧食。現在韓、魏不這樣做,卻在黃河、華山之間互相攻伐,而為齊國和秦國所利用。所期待的韓、魏如此失算,我怎麼能依靠它們稱王呢?” [3] 
齊國使者説:“越國沒有滅亡真是太僥倖!我不看重它們運用智謀,因為那智謀就像人的眼睛,能看見遠處的毫毛卻看不見近處的睫毛。現在君王知道韓、魏的失算,卻不知道越國自身的錯誤,這就是見毫毛而不見睫毛,大王所期待韓魏兩國,並不是要它們多立戰功,也不是要和它們聯合結成聯盟,只期待它們來分散楚國的兵力。現在楚國的兵力已經分散,您對韓、魏還期待什麼呢?” [4] 
越王無彊説:“應該怎麼辦?”齊國使者説:“楚國三位大夫已鋪開所有軍隊,向北包圍曲沃、於中,直到無假關,戰線長達三千七百里,景翠的軍隊集結在北部的魯國、齊國和南陽,兵力能這樣過於分散嗎?而且大王所希望的,是使三晉與楚國互相爭鬥,三晉、楚國不爭鬥,越國就不出兵,這就是隻知道兩個五而不知道十。這時還不進攻楚國,我因此知道越國大無法稱王,小無法稱霸。而且讎、龐、長沙等地是楚國的產糧地;竟澤陵是楚國盛產木材的地方。越國出兵打通無假關,那麼上述四邑就不會再向楚國進貢。我聽説,圖謀稱王而未能成王,至少可以稱霸。連霸都不能成功,是因為失去王道。所以希望大王調轉軍隊去攻打楚國。” [5] 
於是,越王無彊就放棄進攻齊國,轉而進攻楚國。楚國國君楚威王出兵迎擊越軍,大敗越軍,殺死越王無彊,全部佔取越國及其越國據有的吳國故地一直到浙江沿岸,楚軍繼而向北在徐州大敗齊軍。越國從此分崩離析,越國王族子弟們競爭權位,有的稱王,有的稱君,居住在長江以南的沿海,臣服朝拜楚國。 [6] 

無彊為政舉措

越王無彊在位時期,派兵北伐齊國,西征楚國,和中原各諸侯國爭強鬥勝 [7]  ,最終導致越國覆亡。

無彊歷史評價

司馬貞史記索隱》:“後不量力,滅於無彊。” [8] 

無彊史籍記載

史記·卷四十一·越王句踐世家第十一》 [8] 

無彊時間分歧

關於無彊被殺時間,存在公元前333年、公元前306年等多種説法,其中胡運宏在《勾踐之後的越楚關係及越國曆史考辨》中寫道:
關於越亡國時間問題,《史記·越王勾踐世家》的記載與其他史料相互牴牾。《勾踐世家》所載“威王殺無強滅越”的貽誤,使得後人對越後期歷史特別是越亡國時間問題的理解產生分歧。
《勾踐世家》記“威王殺無強滅越”一事,是為太史公將楚威王伐齊徐州、楚懷王殺無強郡江東、楚考烈王取魯徐州伐越三世史事混而為一:公元前333年,楚威王因怒齊魏徐州相王而興兵伐齊徐州,乃是戰國時期著名事件;公元前306年楚懷王在先前派召滑從內部擾亂越的情況下,乘齊唆越伐楚之機,一舉殺無強而郡江東,後可能旋即伐齊徐州;公元前261年楚考烈王取魯徐州後,再乘越內訌之機伐越,使越君親“走南山”。可能是三世楚均攻伐過徐州,加上史料之闕如,故太史公誤將三事一併歸於名噪一時的楚威王名下。
綜上所述,前306年,越伐齊,齊唆使越轉攻楚;楚懷王乘機伐越,殺無強,取而郡江東;越暫退據會稽。 [9] 
參考資料
  • 1.    第一章 沿革  .紹興市人民政府 [引用日期2020-01-30]
  • 2.    《史記·卷四十一·越王句踐世家第十一》:當楚威王之時,越北伐齊,齊威王使人説越王曰:“越不伐楚,大不王,小不伯。圖越之所為不伐楚者,為不得晉也。韓、魏固不攻楚。韓之攻楚,覆其軍,殺其將,則葉、陽翟危;魏亦覆其軍,殺其將,則陳、上蔡不安。故二晉之事越也,不至於覆軍殺將,馬汗之力不效。所重於得晉者何也?”
  • 3.    《史記·卷四十一·越王句踐世家第十一》:越王曰:“所求於晉者,不至頓刃接兵,而況於攻城圍邑乎?原魏以聚大梁之下,原齊之試兵南陽莒地,以聚常、郯之境,則方城之外不南,淮、泗之間不東,商、於、析、酈、宗胡之地,夏路以左,不足以備秦,江南、泗上不足以待越矣。則齊、秦、韓、魏得志於楚也,是二晉不戰分地,不耕而獲之。不此之為,而頓刃於河山之間以為齊秦用,所待者如此其失計,柰何其以此王也!”
  • 4.    《史記·卷四十一·越王句踐世家第十一》:齊使者曰:“幸也越之不亡也!吾不貴其用智之如目,見豪毛而不見其睫也。今王知晉之失計,而不自知越之過,是目論也。王所待於晉者,非有馬汗之力也,又非可與合軍連和也,將待之以分楚眾也。今楚眾已分,何待於晉?”
  • 5.    《史記·卷四十一·越王句踐世家第十一》:越王曰:“柰何?”曰:“楚三大夫張九軍,北圍曲沃、於中,以至無假之關者三千七百里,景翠之軍北聚魯、齊、南陽,分有大此者乎?且王之所求者,鬥晉楚也;晉楚不鬥,越兵不起,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此時不攻楚,臣以是知越大不王,小不伯。復讎、龐、長沙,楚之粟也;竟澤陵,楚之材也。越窺兵通無假之關,此四邑者不上貢事於郢矣。臣聞之,圖王不王,其敝可以伯。然而不伯者,王道失也。故原大王之轉攻楚也。”
  • 6.    《史記·卷四十一·越王句踐世家第十一》:於是越遂釋齊而伐楚。楚威王興兵而伐之,大敗越,殺王無彊,盡取故吳地至浙江,北破齊於徐州。而越以此散,諸族子爭立,或為王,或為君,濱於江南海上,服朝於楚。
  • 7.    《史記·卷四十一·越王句踐世家第十一》:王無彊時,越興師北伐齊,西伐楚,與中國爭彊。
  • 8.    《史記·卷四十一·越王句踐世家第十一》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5-01-18]
  • 9.    胡運宏. 勾踐之後的越楚關係及越國曆史考辨[J]. 紹興文理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