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無差別轟炸

鎖定
出於非軍事的需要,對敵對國的平民和非軍事設施為目標進行的空襲。 [1] 
中文名
無差別轟炸
別    名
戰略轟炸
發生時間
1937年11月
簡介
1931年10月,日本關東軍獨立飛行中隊出動12架飛機轟炸遼寧錦州,這是日軍對中國城市實施無差別轟炸的開端。中日全面戰爭爆發後,日軍為了摧毀中國政府的抵抗意志,消磨中國民眾的抗戰信念,逐步擴大無差別轟炸的範圍,妄圖人為製造恐慌,達到解決中國問題的目的。 [1] 
1937年11月,中國政府遷渝,陪都重慶成為戰時中國的政治重心。1937年11月,日本陸軍航空部通過《航空部隊使用法》,其中規定:“戰略攻擊的實施,包括破壞目標地域內的政治、經濟、產業等中樞機關,並且重要的是直接空襲市民,給國民造成恐怖,挫敗其意志。”自1938年2月起,日軍特別對重慶及其周邊地區實施大規模的空襲,直至1944年12月,製造了長達6年多史無前例的“重慶大轟炸”。據重慶市防空司令部統計,從1938年10月4日到1943年8月23日,重慶市區共發佈空襲警報217次,日機進襲8934架,投炸彈10940枚、燃燒彈1783枚,造成人員死亡8059人,受傷9129人,損毀房屋15450棟,24959間。如1939年5月3日、4日,日機實施大轟炸,在重慶市中心區域投擲炸彈176枚、燃燒彈116枚,炸死4572人、炸傷3637人,10餘條主街道被炸成廢墟,房屋被熊熊大火吞噬,死傷枕藉,甚至連樹枝、電線上也掛着斷臂殘肢。 [1]  [2] 
這是人類戰爭史上第一次明文規定可以在戰爭中直接以平民和居民街道為目標實施空襲,突破了戰爭倫理的底線。 [3] 
參考資料
  • 1.    陳紅民,趙曉紅等著,抗戰為什麼贏 中國人民偉大的抗日戰爭,江蘇人民出版社,2021.09,第208頁。
  • 2.    劉忠福主編. 烽煙南遷 上[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20.09.第208頁。
  • 3.    李曉方著,130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實錄,浙江人民出版社,2017.11,第27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