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焚風

(氣象名詞)

鎖定
焚風(Foehn)是由於空氣作絕熱下沉運動時,因温度升高濕度降低而形成的一種乾熱風 [1] 
焚風常出現在山脈背風坡,由山地引發的一種局部範圍內的空氣運動形式——過山氣流在背風坡下沉而變得乾熱的一種地方性風。在高壓區,空氣下沉也可產生焚風 [1] 
中文名
焚風
外文名
Foehn
適用領域
氣象
別    名
火風等
類    型
乾熱風
公佈時間
2009年 [5] 
見載刊物
《大氣科學名詞(第三版)》 科學出版社

焚風形成原因

焚風 焚風
焚風是山區特有的天氣現象。它是由於氣流越過高山後下沉造成的。當一團空氣從高空下沉到地面時,每下降1000米,温度平均升高6.5℃。這就是説,當空氣從海拔四千至五千米的高山下降至地面時,温度會升高20℃以上,使涼爽的氣候頓時熱起來,這就是“焚風”產生的原因 [1] 
台灣台東市焚風的形成就是西南氣流在越過中央山脈後,濕氣遭到阻擋,水汽蒸發從而形成了乾熱的焚風。

焚風影響

焚風消極影響

“焚風”在世界很多山區都能見到,但以歐洲的阿爾卑斯山,美洲的落基山,原蘇聯的高加索最為有名。阿爾卑斯山脈在刮焚風的日子裏,白天温度可突然升高20℃以上,初春的天氣會變得像盛夏一樣,不僅熱,而且十分乾燥,經常發生火災。強烈的焚風吹起來,能使樹木的葉片焦枯,土地龜裂,造成嚴重旱災。
焚風的害處很多。它常常使果木和農作物乾枯,降低產量,使森林和村鎮的火災蔓延並造成損失。十九世紀,阿爾卑斯山北坡幾場著名的大火災,都是發生在焚風盛行時期的。焚風在高山地區可大量融雪,造成上游河谷洪水氾濫;有時能引起雪崩。如果地形適宜,強勁的焚風又可造成局部風災,颳走山間農舍屋頂,吹倒莊稼,拔起樹木,傷害森林,甚至使湖泊水面上的船隻發生事故。
2002年11月14日夜間,焚風在奧地利部分地區形成強烈風暴,並以高達160公里的時速襲擊了所有農田和村莊。焚風暴所過之處,數百棟民房屋頂被風颳跑或壓垮,許多大樹被連根拔起或折斷,電力供應和電話通訊中斷,公路鐵路交通受阻。此次焚風造成二人喪生,以及數百萬歐元經濟損失。
在高山地區,焚風還會造成融雪,使上游河谷洪水氾濫,有時還會導致雪崩。
此外,焚風天氣出現時,許多人會出現不適症狀,如疲倦、抑鬱、頭痛、脾氣暴躁、心悸和浮腫等。醫學氣象學家認為,這是由焚風的乾熱特性以及大氣電特性的變化對人體影響引起的。

焚風積極影響

焚風有時也能給人們帶來益處。北美的落基山,冬季積雪深厚,春天焚風一吹,不要多久,積雪會全部融化,大地長滿了茂盛的青草,為家畜提供了草場,因而當地人把它稱為“吃雪者”。程度較輕的焚風,能增高當地熱量,可以提早玉米和果樹的成熟期,所以原蘇聯高加索和塔什干綠洲的居民,乾脆把它叫做“玉蜀黍風”。

焚風分佈

焚風往往以陣風形式出現,從山上沿山坡向下吹。焚風最早是指氣流越過阿爾卑斯山後在德國、奧地利和瑞士山峪 形成的一種熱而乾燥的風,美洲的落基山、俄羅斯的高加索都是與阿爾卑斯山齊名的盛產焚風之地。在中國各地也可以見到它的蹤影,如喜馬拉雅山、橫斷山脈、二郎山等高大山脈的背風坡,都有極為強烈的焚風效應 [1]  。地處太行山東麓的石家莊年平均焚風為19天,最多的年份可達49天。
在世界各地山脈幾乎都有類似的風,對類似的現象還有類似的地區性的稱呼,比如在中國的四川瀘州地區稱這樣的風為火風,智利的安第斯山脈這樣的焚風被稱為帕爾希風(Puelche),在阿根廷同樣的焚風被稱為Zonda,美國落基山脈東側的焚風叫欽諾克風(Chinook),在加利福尼亞州南部被稱為聖安娜風(Santa Ana),在墨西哥被稱為倉裘風(Chanduy)。一般來説,在中緯度相對高度不低於800~1000米的任何山地都會出現焚風現象,甚至更低的山地也會產生焚風效應

焚風相關報道

1956年11月13、14日太行山東麓石家莊氣象站曾觀測到在短時間內氣温升高10.9℃的焚風現象。焚風可以促進春雪消融,作物早熟;同時,也易引起森林火災、乾旱等自然災害。
中國台灣地處亞歐大陸東南側,山脈地形佔全島面積約2/3,中央山脈南北貫穿台灣本島,地勢起伏由平地至最高點約4000公尺,平均山脊高度超過2000公尺,故氣流受台灣地形影響甚劇,在台風強勁風力及盛行西南氣流吹拂下,于山的背風面常有焚風(Foehn)的產生。發生在1988年5月7日於台東的39.7℃、2003年8月9日於台北的38.8℃及1997年8月6日於宜蘭的38.2℃,這些台灣地區單目最高温記錄皆是由焚風所造成的,而焚風所引發的極端高温和低濕度的環境,易造成災害的發生。 [2] 
2004年5月2日台灣台東市區2日清晨4時多開始出現焚風現象,氣温從25.6度一路竄高到35.2度,連續兩天高温焚風,民眾忙着消暑戲水,而農友們則忙着在果園灑水降温。台東氣象站表示,焚風現象從清晨4時18分開始,隨着相對濕度下降,氣温逐漸升高,到早上8時50分,氣温已經從25.6度往上攀升到35.2度。短短4小時,將近10度的温差,讓公家機關一早就大開冷氣,部分民眾更不顧危險,跑到市區活水湖或溪邊游泳、戲水,而農民則忙着在果園灑水降温,避免果實燒傷。雖然,9時過後,隨着風向改變,焚風的現象已經慢慢解除。
2004年5月11日,台灣的台東市又颳起焚風,40.2℃的高温創下了台東百年紀錄。當日中午12時57分,台東市區突然颳起強烈的焚風,室內外温度如烤箱般急速上升。至13時14分,氣温飆升到40.2℃,當地居民苦不堪言。有些民眾打開冷氣,躲在屋內,有些民眾帶着小孩,跑到郊外清澈的溪流裏消暑。農民們更是叫苦連天,因為最怕熱的荖葉和茶樹在勁吹的焚風中慢慢枯萎。 [3] 
2009年3月,河北省大部地區氣温偏高,主要原因是受乾暖氣團、偏西風和“焚風效應”共同影響,但主要原因是“焚風效應”。石家莊地區,位於太行山東麓,海拔高度相差1000米以上,當焚風氣流越過太行山下降時,石家莊地區常出現“焚風效應”,日平均氣温比正常時偏高10℃左右,有時比離山麓較遠的東南部市縣(無“焚風效應”地區)要高出10℃以上,使得中南部地區的氣温迅速升高,再加之天氣晴好,太陽輻射較強,加劇了氣温升高。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