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焚膏繼晷

鎖定
焚膏繼晷(拼音fén gāo jì guǐ)是一則來源於中國古代文人作品的漢語成語。該成語最早出自唐·韓愈《進學解》。 [1] 
焚膏繼晷(焚:點燃;膏:燈油或蠟燭;繼:接續;晷:日影、日光)的意思是點燃燈燭來接替日光照明,形容夜以繼日地用功讀書或努力工作;在句中通常作謂語、狀語、分句,含褒義。 [1] 
中文名
焚膏繼晷
拼    音
fén gāo jì guǐ
近義詞
夜以繼日、通宵達旦
反義詞
飽食終日、無所事事
出    處
進學解
注音字母
ㄈㄣˊ ㄍㄠ ㄐㄧˋ ㄍㄨㄟˇ
成語用法
在句中通常作謂語、狀語、分句

焚膏繼晷成語出處

唐·韓愈《進學解》:“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 [1] 
後世據此總結出成語“焚膏繼晷”。 [1] 

焚膏繼晷成語典故

韓愈於公元768年出生在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祖居昌黎(今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他3歲時父母雙亡,依靠着哥哥和嫂嫂鄭氏撫養。他從小立志刻苦自學。每天熟讀幾千字的書,還擠時間練習作文。7歲就知道努力學問,能出口成章。11歲時,哥哥因為受到牽連,貶官嶺南。他跟着哥哥嫂嫂遷徙到南方。15歲時,哥哥去世,嫂嫂鄭氏待他情若所生,辛勤提挈,韓愈跟着嫂嫂,帶着哥哥的靈柩,萬里奔波,歸葬中原。又值中原多事,兵荒馬亂,全家又遷居到宣州(今安徽宣城)。 [2]  [3] 
韓愈治學,以“勤”著稱。雖然他命途坎坷,歷盡艱苦。但是,淒涼孤苦的身世,顛沛流離的環境,不僅沒有打垮他,反而更激發了他勤奮好學的勇氣。他在《進學解》一文中,借學生的口氣説出他在治學方面所下的功夫。嘴裏不停覆誦六經之文,手裏不住地翻閲諸子百家的書籍,記事的書一定得抓住綱要,言論的書則需探求深意。“貪多務得,細大不捐”,是説他無滿足地追求,而又力圖有所收穫,重大和細微的皆不放過,焚膏繼晷,積年累月,堅持不懈。到了壯年,韓愈已精通儒家經典;對諸子百家的學説,也都很熟悉。在寫作上,他一掃六朝以來的駢儷文風,在繼承先秦、兩漢古文的基礎上,創出了一種風格樸實、語言流暢、氣勢雄健的散文新形式。著作有《昌黎先生集》。 [2]  [3] 

焚膏繼晷成語寓意

韓愈的成就,不是憑空得來的,他的故事告訴人們,“業精於勤,而荒於嬉;行成於思,而毀於隨”。讀書要夜以繼日、長年不懈地堅持,以勤奮求得業務的精通,不要浪費時間、玩物喪志、因循自誤。只有這樣,才能取得事業的成功。 [4] 

焚膏繼晷成語用法

焚膏繼晷成文用法

焚膏繼晷形容夜以繼日地用功讀書或努力工作;在句中通常作謂語、狀語、分句,含褒義,經常與“克盡厥職”“爭分奪秒”連用,也可作“燃膏繼暑”“繼晷焚膏”,多用在“勤奮苦幹”的表述上。 [1]  [8] 

焚膏繼晷運用示例

宋·李正民《寄題史伯魚讀書堂》:“焚膏繼晷自克己,彬彬學子顏之徒。” [6] 
元·吳萊《淵穎集》:“先生博學抱聖經,焚膏繼暑目耽玩。” [5] 
明·張萱《贈別謝垂之館賓解帷還寶安》:“籯中有經傳素王,焚膏繼晷聲琅琅。” [7] 
清·張潮《虞初新志·三儂贅人廣自序》:“相傳文人目多眚,歸咎讀書,焚膏繼暑,以致損明。” [5] 
清·紀昀《閲微草堂筆記》:“世儒於此十三部,或焚膏繼暑,鑽仰終身;或鍛鍊苛求,百端培擊,亦各因其性識之所根耳。” [5] 

焚膏繼晷成語辨析

焚膏繼晷的近義詞有夜以繼日、通宵達旦、宵衣旰食、朝乾夕惕等。夜以繼日的意思是日日夜夜一刻不停地工作,多形容十分勤奮、忙碌。焚膏繼晷與夜以繼日有別:焚膏繼晷多用在讀書學習或室內案頭工作、活動,多用於書面,比較典雅;夜以繼日則比較通俗,偏重於指勤奮不知疲倦;朝乾夕惕偏重於指勤奮謹慎。 [8] 
焚膏繼晷的反義詞有飽食終日、無所事事等。飽食終日即指整天就知道吃飯,不動腦筋,不幹正經事。無所事事形容閒着,什麼事都不幹。 [8] 
參考資料
  • 1.    焚膏繼晷  .漢典[引用日期2019-11-29]
  • 2.    宮志峯,刑光,姜春燕主編. “八榮八恥”的故事 第4卷 以辛勤勞動為榮 以好逸惡勞為恥[M]. 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2008.09:66-67.
  • 3.    詹文元等編著. 勤學成才故事160個[M]. 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1981.12:125-126.
  • 4.    方濟仁著. 有鑑於斯[M]. 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 2006.02:143.
  • 5.    倪寶元. 成語範例大詞典[M]. 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 1997.01:420.
  • 6.    詩詞 李正民 寄題史伯魚讀書堂  .搜韻[引用日期2022-11-29]
  • 7.    詩詞 張萱 贈別謝垂之館賓解帷還寶安  .搜韻[引用日期2022-11-29]
  • 8.    王俊編著. 讀成語·識天下 走進中國傳統文化 勤奮篇 1[M]. 北京:開明出版社, 2015.07: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