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熱兵器戰爭

鎖定
主要使用以火藥能釋放為機理的槍、炮等火器所進行的戰爭。它標誌着人類戰爭從近戰開始轉入遠戰,實現了以兵力搏殺轉為火力突擊的第一次軍事革命。在人類戰爭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中文名
熱兵器戰爭
外文名
hot arms war
所屬學科
軍事
適用範圍
戰略
發展歷史
公元10世紀,中國宋代初年火器的出現,標誌着人類戰爭史上使用熱兵器時代的開始。隨着技術的進步,火器的種類也不斷增多,但冷兵器並未完全退出戰爭舞台,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與熱兵器並用,這一時期稱為火器和冷兵器並用時代(10世紀至19世紀中葉)。由於社會發展進程不同,這一階段的結束在世界各地有所不同。中國曆經宋、元、明至清代鴉片戰爭時期,延續9個世紀。中國最早發明了竹火槍、突火槍、火銃、霹靂炮、震天雷等火器,在宋金、蒙金和宋蒙戰爭中大量使用。蒙軍在伐金、徵宋和西征歐洲的作戰中,以騎兵的快速機動和先進的火器結合,採取迂迴包圍的方法突然接敵,先以火器遠射,繼以騎兵白刃衝殺解決戰鬥。明朝時金屬管形射擊火器得到了普遍應用。1413年,明軍在漠北之戰中,使用了裝備火槍火炮的神機營作戰,取得重大戰果。由於中國長期封建統治的制約,火器難以廣泛運用和快速改進,熱兵器無論是質量還是數量都未能成為戰場上的主戰武器,冷兵器仍然是戰場上的主角,以陣戰為主的冷兵器作戰方式亦沒有根本性變革。而在歐洲,從14世紀仿製中國西傳的火器開始,到17世紀冷兵器退出戰爭舞台,延續3個多世紀。17世紀中葉,隨着工業革命的興起,熱兵器在歐洲得到飛速發展,射擊精度和射程大為提高,歐洲的軍隊普遍裝備了帶刺刀的燧發槍等,冷兵器基本從戰場上消失,主戰兵器代之以火藥能釋放為主要機理的槍、炮等武器,以此進入熱兵器戰爭時代。18世紀末,法國拿破崙一世首創散兵與縱隊相結合的戰法,以猛烈炮火集中轟擊作為主要進攻手段,火炮在戰爭中逐漸成了主要兵器。19世紀中葉後,來復槍、圓錐形子彈等新技術的產生,使熱兵器的射程、射速等明顯提高,殺傷力大大增強。一些國家的海軍開始以蒸汽艦取代帆船,破壞力大的後裝線膛炮取代前裝滑膛炮,可旋轉的炮塔炮取代固定的舷炮,軍艦防護力加強,海上熱兵器作戰大為發展。第一次鴉片戰爭時,英國就已擁有大小艦船560艘,每艘大型戰艦上可裝70~120門火炮,每門火炮可發射重32磅的炮彈。殖民主義國家正是憑藉強大的熱兵器橫行於世界。而此時的中國清朝軍隊,雖然也有一些比較初始的火槍、火炮,但一直停留在前裝、滑膛、火繩點火的階段,軍隊武器裝備的主體仍然是大刀、長矛、弓箭之類的冷兵器。19世紀中葉後才開始引進、研發並裝備近代槍、炮等熱兵器,進入熱兵器戰爭時代。而在這時,西方武器裝備已開始向機械化方向發展,並於20世紀初進入機械化戰爭時代。
熱兵器戰爭的主要特點是:①實現了能量形式質的突破。火藥的出現並在戰爭中的運用,打破了主要憑人的體力贏得戰爭勝利的局面。通過將火藥的化學能轉換成瞬間爆發的熱能,武器的殺傷力發生了質的飛躍。熱兵器在發展過程中,殺傷力成數倍、數十倍地提高。19世紀以後,無煙火藥、黃色炸藥等的發明,使火藥的能量達到更高的水平;以蒸汽機為動力的運載工具的產生,實現了人力、畜力向機械力的過渡,極大地提高了部隊的機動能力。②出現了多元化的軍種、兵種結構。與熱兵器的發展相適應,長矛兵、車兵逐漸從戰場上消失,炮兵、工程兵等新的兵種開始出現。隨着風帆戰艦尤其是蒸汽戰艦的發展和火炮裝備軍艦,以熱兵器為主要作戰武器的近代海軍也迅速壯大。③建制師成為新的軍事組織體制。隨着熱兵器逐漸在戰爭中佔據主導地位,戰爭規模進一步擴大。適應戰爭發展要求,師作為一種新的軍事組織體制在18世紀的歐洲開始出現。最早的師由步兵、騎兵、炮兵等兵種部隊組成,另外還有工程兵、醫務人員等支援分隊。由一個適當的參謀機構協調,從屬於單一的指揮官。在拿破崙戰爭中,一個師最高為1萬多人,能夠作為一個獨立的作戰單位;它既是一個完整的作戰體系,又可以和其他的師聯合起來,按照上級指揮部制訂的計劃合力進攻一個戰略要點。④線式與散兵作戰方式相繼產生。冷兵器時期所採用的大縱深密集陣形,既不利於熱兵器火力的充分發揮,又不利於對火力的防護,與熱兵器相適應的線式作戰陣形逐漸形成,作戰距離也由冷兵器時代近距離的白刃格鬥逐漸過渡到遠距離的火力殺傷。19世紀中葉起,科學技術的發展使熱兵器的性能有了新的提高。來復槍代替滑膛槍,線膛炮代替滑膛炮,後裝藥代替前裝藥。槍炮的射程、精度和射速大大提高,打擊力顯著增強。在密集的彈雨面前,線式隊形難以對抗,線性作戰方式逐漸為散兵作戰方式所取代。⑤作戰指揮複雜。隨着熱兵器的發展,軍隊數量和兵種也大大增加,一些國家相繼建立了龐大的陸軍、海軍。戰爭規模擴大,作戰傷亡與消耗增大,作戰指揮增加了組織和運用火力、組織兵種協同等內容,戰鬥編組、後勤保障、戰場管理也比冷兵器戰爭更為複雜。許多國家在團以上部隊設置了司令部,指揮員主要通過司令部對軍隊實施作戰指揮,組織步兵、騎兵、炮兵協同成為指揮的重要內容。
20世紀初,高爆彈藥問世,步兵武器向自動化方向發展,具有鐵板裝甲保護的裝甲車、坦克、飛機等機械化裝備出現並運用於作戰。人類戰爭由熱兵器戰爭時代開始進入機械化戰爭時代。
發佈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1] 
參考資料
  • 1.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