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烏鵲橋

鎖定
烏鵲橋是蘇州的一座著名橋樑,位於城區南部,烏鵲橋路北端,舊為石拱橋,規模宏偉,現改為鋼筋混凝土橋,下半部保留了原橋石。烏鵲橋始建於春秋時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是蘇州最古老的橋。
中文名
烏鵲橋
外文名
Wuque Bridge
位    置
蘇州城區南部
跨    河
第三橫河
橋    長
22米
橋    寬
13米
跨    徑
6.5米
類    型
鋼筋混凝土單孔拱橋

烏鵲橋典故出處

志載:烏鵲橋與闔閭城同時建造。宋《吳郡圖經續記》雲:“烏鵲橋,在郡前。舊傳有古館八,曰全吳、通波、龍門、臨頓、升羽、烏鵲、江風、夷亭。此橋因館得名,白樂天詩嘗及之。”舊為石拱橋,建築宏偉,為城內石橋之冠。橋旁古有烏鵲館,故名。

烏鵲橋歷史沿革

歷盡滄桑的烏鵲橋,隨看歷史的變遷幾度興衰、幾換容顏。
民國二十三年(1934)橋危,改建上部為鋼筋水泥平橋,保留下部赭紅橋台。橋面水泥燈柱下段分嵌漢白玉石碑四塊,其中兩塊鐫修橋收支款項和《修橋記》;兩塊鐫橋聯:“利涉同資會看千秋湲渚北,嘉名永錫每逢七夕意淮南。”
1983年3月重建為單孔花崗石拱鋼筋水泥平橋,花崗石空腹橋欄。原漢白玉石碑橋聯分嵌於東面橋拱兩側。
1987年,與烏鵲橋路起再度拓寬翻新,為了不損古風,下半部仍保留原橋石拱。
烏鵲橋路現在是蘇州有名的電腦一條街。

烏鵲橋橋體結構

現為鋼筋混凝土單孔拱橋,兩側立面鋃砌花崗石拱券石,長22米,寬13米;跨徑6.5米。為不損古橋建築風格,下半部仍保留原橋石,上半部從實情出發,鋪設瀝青路面、方石板人行道,花崗石貼面。橋名為書法家蔣吟秋書,仍保留在橋面上。

烏鵲橋文學形象

烏鵲橋 烏鵲橋
由於傳説中的“烏鵲橋”是每年陰曆七月七日夜晚,為了牛郎和織女難得的相會,烏鴉和喜鵲集合在銀河用自己的身體排成一串搭成的橋,所以現在每年的情人節,烏鵲橋成了情人相會的地方,希望“走過烏鵲橋,永遠不分開”。
《水滸傳》第一百一十三回寫宋江徵方臘攻打蘇州時,武松在烏鵲橋斬殺三大王方貌:“烏鵲橋下轉出武松,趕上一刀,略斷了馬腳,方貌倒顛將下來,被武松再復一刀砍了。提首級逕來中軍,參見先鋒請功。”
關於烏鵲橋,明詩人高啓寫過“烏鵲南飛月自明,恨通銀河水盈盈;;夜來橋上吳娃過,只道天邊織女行。”的詩句。
唐李郢《七夕》詩云:“烏鵲橋頭雙扇開,年年一度過河來。莫嫌天上稀相見,猶勝人間去不回。”宋楊備《上元詩》詩云:“月滿星移水照天,南飛烏鵲影翩翩。雖然上屬牽牛分,不為秋河織女填。”但這兩首詩我覺得都是寫天上的鵲橋,與蘇州的烏鵲橋並不相關。(沒有去考證,瞎説罷了。)
唐白居易有“烏鵲橋紅帶夕陽”、“烏鵲橋高秋夜涼”“黃鸝巷口鶯欲語,烏鵲橋頭冰未消”等佳句。宋揚備《上元詩》有“月滿星移水照天,南飛烏鵲影翩翩”之句。明高啓也留下“烏鵲南飛月自明,恨通銀漢水盈盈,夜來橋上吳娃過,只道天連織女行”的絕妙意境。此橋雖歷經興衰,至清末民初猶規模宏偉為城內石拱橋之冠。據稱,橋拱之頂幾與玄妙觀三清殿等高。橋純用武康石構成,至為壯觀。
唐劉商 《送女子》詩:“青娥宛宛聚為裳,烏鵲橋成別恨長。” 唐 宋之問 《明河篇》:“鴛鴦機上疏螢度,烏鵲橋邊一雁飛。” 宋 賀鑄 《減字浣溪沙》詞之九:“烏鵲橋邊河絡角,鴛鴦樓外月西南。門前嘶馬弄金銜。”
烏鵲橋 烏鵲橋
《登閶門閒望》
閶門四望鬱蒼蒼,始覺州雄土俗強。十萬夫家供課税,
五千子弟守封疆。闔閭城碧鋪秋草,烏鵲橋紅帶夕陽。
處處樓前飄管吹,家家門外泊舟航。雲埋虎寺山藏色,
月耀娃宮水放光。曾賞錢唐嫌茂苑,今來未敢苦誇張。
黃鸝巷口鶯欲語,烏鵲河頭冰欲銷。
綠浪東西南北水,紅欄三百九十橋。
鴛鴦盪漾雙雙翅,楊柳交加萬萬條。
借問春風來早晚,只從前日到今朝。
憶拋印綬辭吳郡,衰病當時已有餘。
今日賀君兼自喜,八回看換舊銅魚。
館娃宮深春日長,烏鵲橋高秋夜涼。
風月不知人世變,奉君直似奉吳王。

烏鵲橋地理位置

烏鵲橋位於烏鵲橋路北端,跨第三橫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