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烏魚

鎖定
烏魚又稱烏鱧、斑鱧、黑魚、斑魚、生魚。烏魚在動物分類學上屬於魚綱,鱸形目,鱧科,其分佈極為廣泛,我國除西部高原外,其餘各地均有分佈。烏魚肉味鮮美,營養豐富,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與藥用價值。烏魚具有生長快、適應性和抗病力強、苗種來源廣、繁殖快特點,具有較高的養殖價值 [1] 
別    名
孝魚
烏魚
蛇皮魚
黑魚
火頭魚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輻鰭魚綱
鱸形目
亞    目
鱧亞目
鱧科
鱧屬
烏鱧
中文學名
烏鱧

烏魚簡介

烏魚又名烏鱧、黑魚、財魚、火魚、生魚,是生活在靜水水體或水流緩慢水體中的一種兇猛肉食性魚類,隱蔽在水草叢中或水質易渾濁的泥底水體中。春夏秋三季多活動於水體中上層;冬季在水體底部越冬,常將後半部身體潛埋於泥中。烏魚具有鰓上器官,能進行呼吸,耐低氧能力較強。烏魚的食性在不同生長階段差別顯著,體長3釐米以下的魚苗以枝角類、橈足類和搖蚊幼蟲為食;體長3~8釐米時以水生昆蟲的幼蟲、小色、小蝦、蝌蚪為食;魚種到成魚階段,主要以泥鰍、鯽魚、鯖鮁、餐條、蝦、青蛙為食。初夏到秋季為攝食旺季,水温降至12℃時停止攝食 [2] 

烏魚形態特徵

烏魚的身體前部呈圓柱形,後部稍側扁。頭部較長,頭前部略扁平,後部稍隆起。整個頭部被有不規則的鱗片,很像蛇頭。吻短而圓鈍,口端位,口裂大而稍斜,並伸向眼後下緣,下頜稍笑出,牙細小,呈帶狀排列於上下頜。下頜兩側的牙齒強大而尖利,均埋於粘液膜中 [3] 
烏魚的眼較小,上側位,居於頭的前半部,距吻端較近,眼間隔寬而平。鼻孔兩對,前鼻孔位於吻端呈管狀;後鼻孔位於眼前上方,為一小圓孔 [3] 
鰓裂大,左右鰓膜癒合,不與峽部相連。鰓耙粗短,排列稀疏,鰓腔上方左右各具一鰓上器,是由第一鰓弓背面的上鰓骨和舌頜骨伸展出的骨片所組成,上面復有密佈微血管的多層表皮,具有輔助呼吸空氣的功能 [3] 
烏魚的鱗片大而圓,側線平直,行於體側中線,後延至尾鰭基部。烏魚背鰭頗長,幾與尾鰭相連,無硬刺。臀鰭也較長,但短於背鰭。腹鰭短小,胸鰭、尾鰭均為圓形 [3] 
烏魚的全身為黑綠色,體背和頭背的顏色較暗黑,腹部淡白,兩體側有許多不規則的黑色斑塊,頭側各有兩行黑色斑紋。奇鰭有黑白相間的斑點;偶鰭為灰黃色間有不規則斑點 [3] 

烏魚地域分佈

烏魚分佈於全球各地温、熱帶海域,主要棲息環境為沿岸沙泥底水域,是中國南方沿海重要的食用魚。烏魚到處都有,但烏魚子卻盛產於台灣,因為每年冬季冬至過後,中國沿海的烏魚會洄游南下產卵,經過台灣海峽,從鹿港附近靠近台灣沿岸,一直沿着海岸線南下到屏東南方外海交配後折返北方。烏魚貼近台灣沿岸期間,其卵巢正值交配前最成熟階段,所以台灣產的烏魚子特別肥大 [4] 

烏魚生活習性

烏魚是營底棲性魚類,通常棲息於水草叢生、底泥細軟的靜水或微流水中,遍佈於湖泊、江河、水庫、池塘等水域內。時常潛於水底層,常潛伏在水底和水草茂密處。以擺動其胸鰭來維持身體平衡。有築巢護幼習性,口吹粘液成氣泡,混雜嫩草枝,築成浮巢產卵。雌雄偶配,可能在魚類中是唯一的雌雄對制配偶 [5] 
烏魚對水體中環境因子的變化適應性強,尤其對缺氧、水温和不良水質有很強的適應能力。當水體缺氧時,它可以不將頭露出水面。藉助在鰓腔內由第一鰓弓背面的上鰓骨和舌頜骨伸展出的骨片組成的鰓上器,直接呼吸空氣中的氧氣。因此即使在少水和無水的潮濕地帶,也能生存相當長時間。烏魚的生存水温為0~41℃,最適水温為16~30℃。當春季水温達到8℃以上時,常在水體中上層活動;夏令季節活動於水體的上層;秋季水温下降到6℃以下時,遊動緩慢,常潛伏於水深處;冬季水温接近0℃時,則蟄居在水底泥中停食不動 [5] 
烏魚具有很強的跳躍能力。當天氣悶熱、下雨漲水時,烏魚往往會躍出水面,沿塘堤岸逃逸;在有流水衝擊時也會激起魚躍而逃跑。若其生活的池塘餌料不足時,亦會向他池轉移,轉移時其身體似蛇形,緩緩向前移動 [5] 

烏魚食性

烏魚為一種兇猛的肉食性魚類,且較為貪食。捕食對象隨魚體大小而異。體長3釐米以下的苗種主食撓足類枝角類搖蚊幼蟲等,體長3~8釐米的苗種以水生昆蟲的幼蟲、蝌蚪、小蝦、仔魚等為食,體長20釐米以上的成魚則以各種小型魚類和青蛙為捕食對象(小型魚類主要指鯽魚餐條赤眼鱒泥鰍及各種家幼魚)烏魚的遊動速度快,但捕食一般不追趕獵物,而是隱藏於水草或其他隱蔽物附近,並高度注視四周的動靜,一旦發現有魚類等適口活餌遊經附近時便迅速出擊,一舉捕獲。烏魚的攝食量大,往往能吞食其體長一半左右的活餌,胃的最大容量可達其體重的60%上下。據解剖,一條500克重的烏鱧,在較短時間內吞食10釐米長的草魚種8尾。烏魚還有自相殘殺的習性,能吞食體長為本身三分之二以下的同類個體。其食量大小與水温有密切的關係。夏季水温高時相當貪食,攝食量大;當水温低於12℃時即停止攝食 [6] 
在人工飼養條件下,當動物性飼料不足時,也能以豆餅菜餅、魚粉等人工配合飼料為食 [6] 

烏魚繁殖

烏魚繁殖特點

烏魚的產卵季節因各地氣候條件不同而異。在華南地區為4月中旬至9月中旬,5、6月最盛;中地區為5~7月,以6月較為集中,繁殖水温為18℃~30℃,最適水温為20℃~25℃ [6] 
烏魚性成熟年齡,在不同的地區也略有差異。在華南地區通常體長為20釐米以上的1冬令魚性腺已成熟,而長江流域一帶則需要2冬齡和體長30釐米左右才能產卵。烏魚能在池塘、河溝及水庫等水域內自然繁殖,產卵場一般分佈在水草茂盛的淺水區。懷卵量、產卵量與親體個體大小有關。烏鱧的懷卵量通常每公斤體重約為2~3萬粒。0.5公斤重斑鱧產卵量一般為0.8~1萬粒,個別可達1.1~1.2萬粒 [6] 
產卵方式是營造巢類型。產卵前,性成熟的雌雄親魚成對地遊動在產卵場地,共同用口御取水草、植物碎片及吐泡沫營築略呈環形、直徑約0.5~1米、漂浮於水面的魚巢。巢築成後,在風平浪靜的早晨日出前,雌、雄魚相互追逐、發情,然後雌魚在魚巢之下接近水面處,腹部向上呈仰卧狀態,身體緩緩搖動而產卵於巢上。與此同時,雄魚以同樣姿態射精於此。魚分多次產卵。產卵後親魚守於巢底,保護魚卵,免受侵害 [6] 
烏魚的卵金黃色,有油球,為浮性卵,卵徑2毫米左右。鱧黑龍江亞種卵徑略小,約1.5毫米。精卵的孵化時間與水温有關:水温較低時,孵化化時間較長;水温較高,則孵化時間短些。剛孵出的魚苗全長3.8~4.3毫米,體遍佈黑色素細胞,胸鰭原基出現,油球和卵黃囊使體部明顯膨大,外形象蝌蚪,常側卧漂浮於近水面,運動能差,依靠吸收卵黃而生。苗全長達6.1~6.2毫米時,胸鰭、鰓裂和口均已出現,卵黃內油球位置移至腹部,常呈仰卧狀態於水面,並能向下作短程垂直運動。開始攝食,親魚隨羣保護。全長達7.4~7.5毫米時,全身黑色,卵黃囊消失,集羣遊動,開始攝食,親魚隨羣保護。全長達15.5毫米時,體呈黃色,奇鰭末端呈黑色,背鰭、胸鰭和臀鰭已具鰭條,腹鰭則始現鰭條,開始分散遊動,親魚亦停止護幼 [6] 

烏魚人工繁殖

1、雌、雄親魚的鑑別:在繁殖季節,雌魚腹部稍膨大、鬆軟,生殖孔突出;雄魚腹部較小,不如雌魚鬆軟,生殖孔微凹。可根據下列特徵鑑別雌、雄:雌魚腹部呈灰白色,腹鰭條亦呈灰白色,胸部無黑斑;雄魚腹部有很多斑點 [7] 
2、親魚培育:選擇生活力強、個體肥壯而又達性成熟的雌、雄魚作為親魚。一般烏魚飼養1年,最多2年即可成熟產卵。選擇雌魚應以體型較大的為好,產卵多,孵化率高,魚苗發育也好 [7] 
親魚多在冬季乾塘時收集,必須進行專池培育,並投飼小魚、小蝦等鮮活餌料。平時要注意保護培育池的良好水質,適當灌水和排水 [7] 
3、催情、產卵、孵化:進行人工催產所使用的催產劑,有鯉魚、鯽魚腦垂體和絨毛膜促性腺激素 [7] 
腦垂體的劑量為雌魚每500克體重使用鯉、鯽魚的腦垂體2~3個。注射:第一針注射1個,隔12~13小時後第二針注射2個。水温在20℃~25℃時,經17~18小時開始發情產卵,24小時基本產完。雄魚腦垂體劑量減半,通常只做1次注射,待雌魚注射第二針時隨即給雄魚注射 [7] 
絨毛膜促性腺激素的劑量為雌魚每500克體重用800~1000單位,第一針注射總量的1/3,第二針注射2/3。雄魚劑量減半 [7] 
受精卵最初沉於水底,吸水後浮於水面。受精卵黃色、圓形,相互連成片狀,上浮於水面,可撈出集中在孵化池或塑料大口盆中孵化,孵化池大小為10米×5米x0.7米,可放受精卵50萬粒。水温在20℃~22℃時,孵化需45~48小時。受精卵也可移入直徑約60釐米的塑料大盆中孵化,每盆放5000~8000粒,用0.1毫克/升次甲基藍溶液進行消毒,可防止水黴病發生 [7] 

烏魚苗種培育

烏魚天然採捕

在烏魚繁殖季節,湖泊、水庫、江河、溝塘等水域中,常能見到成羣的天然烏魚苗,較易捕獲,是苗種捕撈的時節。捕撈工具為密目的抄網。在發現烏魚巢後,可根據魚苗集羣的特性,用抄網捕撈。白天烏魚苗活動性較強,難以捕獲。累宜在夜間捕捉,此時魚苗行動遲緩,且常浮於水面換氣。當聞有水泡聲,尋發聲處,網從其下方插入水中後立即向上撈起,可捕獲。如捕獲到的是剛吸收完卵黃囊的魚苗,則應先集中於苗種池培育一段時間,待體長達到7~8釐米後移入成魚池內飼養。若脯到不同規格的苗種,需經過篩選,將規格相近的個體分別放於各個池中培育,以免互相殘殺。如捕獲8-10釐米的烏魚種,可直接放入成魚池內飼養 [6] 
在天然水域中休捕到的烏魚苗種,通常採用水桶等容器運送。運輸用的容器宜水淺口大,以期提高運輸成活率。常用的水桶規格為:口徑48釐米,桶深24釐米。每桶可裝4~7釐米的魚種1500~2500尾,運輸時間在24小時之內較為安全。運輸大規格魚種,可在魚簍內底部鋪放水草,將烏魚種放於水草上,然後再放入些水草,即可進行運輸。在啓程前淋一次水,可運輸8~12小時;若運輸時間稍長,應每隔6~8小時淋水一次,可安全運抵目的地 [6] 

烏魚人工培育

烏魚孵化較易,但苗種培育則難些。烏魚的孵化率高的可達到90%以上,一般也達60%左右。而魚苗的成活率,高的約為70%,通常只有20%~40%。魚種成活率僅為魚苗總量的30%~50%。因此,提高烏魚成活率,是人工培育苗種的關鍵。烏魚苗的卵黃囊消失後,開始攝食。對於孵化池移入苗種池的烏魚苗,須及時投餵適口的飼料 [6] 
苗種培育池面積以0.2~0.4畝為宜,水深0.5~1.0米。苗種培育池在魚苗放養之前,要清塘消毒。先排乾池水曬底,再以每畝塘用60~75公斤生石灰清塘(池水深為7-10釐米時),然後每畝池塘投放200~250公斤綠肥(大草),或施1000公斤有肥料作基肥培育水質。施放後約10天左右,水中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生長,魚苗可下塘 [6] 
烏魚苗的放養密度,視池塘條件、水質、餌料基礎及養殖技術,可掌握在每畝5~10萬尾,一般放6~7萬尾為宜。魚苗孵化出4~5天,卵黃囊消失,魚苗全長達8釐米左右時以攝食輪蟲、小型水蚤浮游動物為主。若池中培育的餌料生物不足時,須及時補充餌料。可以採用施追肥的方法,即每週施綠肥一次,每畝每次投放150公斤。若水質仍不夠肥,可再施有機肥100公斤。此時魚苗鰓上器已形成,常集羣於池邊,游泳時不時浮出至水面,將吻端露出水面呼吸空氣。同時以鰓利用水中溶解氧,魚苗亦常攝取浮於水面的餌料,因而楞投餵由蛋黃、酵母、豆餅、維生素等配製而成的末狀配合餌料,放於水面上,作為補充飼料,每天投餵一次,放養當日每萬尾魚苗投餵1公斤配合飼料,以後隨魚苗攝食量的增加逐漸增加投餵量。此外,也可從專門培育枝角類的池內撈取水蚤進行投餵。魚苗孵出約10 天,全長為10毫米以上時,魚苗攝食撓足類成體、小型甲殼類、切碎的絲蚯蚓和蠅明等。3周左右,魚苗體色轉為黑色,可直接投餵絲蚯蚓、蠅蛆等活餌料。經20~25天培育,全長可達3釐米左右 [6] 
由於3周內魚苗具高度集羣的習性,魚苗集聚在一起。投餌時遊弋於羣體中心和體弱的魚苗,獲食機會相對較少,造成攝食情況良好的苗全長可達3.5~3.8釐米,體弱的僅為2.3~2.7釐米,甚至會造成特別體弱的魚苗因無法獲得必要的營養飼料而死亡。因此,一要投餵充足的飼料,二要改進投餌方法,使魚苗能均勻攝食。可採取一天多次投餵;或在投餵前,結合魚池換水,用流水將魚羣衝散,使魚苗攝食均勻,生長速度基本一致 [6] 
隨着魚苗個體的長大,池塘內密度提高,且由於魚苗個體因攝食不均出現差異。當魚體達4釐米以上時,已具食為本身三分之二以下的同羣個體,因此大魚吃小魚的現象開始出現,將大大除低成活率。為此應及時地、經常地捕撈過篩,按不同大小,分池培育。3.5~4釐米規格,每畝放養密度以1萬尾左右為宜。或直接放入家魚、羅非魚等成魚池中搭養。再經過20天左右培育,全長可達6釐米上下,體色變為灰黑色,此時可放至成魚池內進行成魚飼養 [6] 
在苗種培育期間,要勤觀察魚苗的活動情況。若以現苗種繞池邊遊蕩,表明池水餌料不足,應及時投餵。在培育的初期,輪蟲水蚤的欠缺,中、後期絲蚯蚓、小魚、小蝦的不足,都會使苗種攝食不均而成長勢不致,引發相互殘食。因此當池塘天然餌料不足時,可在池塘水面上設置黑光燈引誘昆蟲,供魚苗食用;也可適當投餵水蚤、切碎的魚蝦或人工配合餌料,但量要掌握好,不宜過多。否則過剩的殘餌積累,易造成水體氨氮驟增,水質惡化。烏魚苗有集羣的習性,若發現集羣過大,應及時疏散,特別是在天氣悶熱的夜間,如出現上述現象,應將魚苗撈起後分散放到本苗種塘的其他地點。要注意水色的變化,尤其在高温季節裏,若水質過肥,溶氧不足,易引起苗種浮頭、泛塘,造成苗種大批死亡。因此,要根據苗種的生長情況,適時注入新水,逐步提高水位,調節水質,增加水體的空間,調整苗種的密度。注水不僅可提高水中溶氧,還可與投餵餌料有機結合起來,使苗種能均勻得到充足的餌料 [6] 

烏魚養殖方法

1、烏魚苗的飼養:孵出的仔苗,畝放1600~2000尾。仔苗開始時以卵黃營養,不必投餵任何餌料,7天后卵黃消失,魚苗體長達8毫米,才開始攝取浮游動物,此時可直接於池中培養浮游生物供其攝食,隨着魚體的增大,補充人工餌料。一月後幼魚達6~7釐米,生活力強體型與成魚相似,可以分塘進行成魚殖養 [8] 
2、成魚的飼養:進行成魚飼養時,畝放6~7釐米的魚種150~300尾。生產實踐多半是進行套養,套養時,其它魚種規格一定要比烏魚種規格大。烏魚每畝套養50~70尾。當年能長半斤以上,畝產可達30斤左右 [8] 

烏魚主要價值

1、營養價值:烏魚富含蛋白質、脂肪、鈣、磷、鉀、鐵以及各種有機酸等營養成分,屬於一種高蛋白低脂肪滋補食品 [9] 
據測定,100克烏魚肉中含蛋白質19.81克,脂肪1.4克,灰分1.2克,鈣57毫克,磷163毫克,鐵0.5毫克,水分77.9克,熱量92千卡。肌肉蛋白質中含有豐富的氨基酸,月鱧含有8種人體所需的必需氨基酸,含量佔氨基酸總量的41.47%。鮮味氨基酸含量佔氨基酸總量的47.36%。必需脂肪酸的含量佔脂肪酸總量的16%左右。因此,從營養學角度分析,烏魚是一種營養全面、肉味鮮美的高級保健食品 [10] 
2、經濟價值:烏魚歷來暢銷國內外市場,售價昂貴,為我國外貿出口的重要水產品之一,在國際市場上極負盛名,需求量日益遞增。在國內市場也是一種緊俏價高的食品 [10] 
參考資料
  • 1.    陳宏智 孫彥琴主編,藥用動物養殖與加工,中國林業出版社,2000年08月第1版,第206頁
  • 2.    李小平 徐桂珍主編,高效淡水養殖技術,科學普及出版社,1998年05月第1版,第11頁
  • 3.    童文彪,吳振中,鐘有奇編著,鱖魚、烏鱧養殖技術,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07,第48頁
  • 4.    王宏玉,路亮編著,台灣飲食文化,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12,第60頁
  • 5.    廖伏初,丁德明,何志剛主編,池塘養魚生態模式與案例分析,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06,第162頁
  • 6.    上海綠洲經濟動物科技公司編,鱖魚·烏魚·異育銀鯽,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6年11月第1版,第33頁~第43頁
  • 7.    張根玉,薛鎮宇著,淡水養魚高產新技術 第二次修訂版,金盾出版社,2007.04,第349頁~第350頁
  • 8.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沙市分所編,魚苗魚種養殖技術,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沙市分所,1983.09,第165頁
  • 9.    王浩著,食物營養與食療養生大全 實用金版,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07,第136頁
  • 10.    曹克駒編著,烏魚養殖,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5年07月第1版,第1頁~第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