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烏飯樹

(杜鵑花目杜鵑花科植物)

鎖定
烏飯樹 又名南燭是杜鵑花科、越橘屬常綠灌木或喬木,又稱烏飯樹,古名染菽,主要分佈在亞洲東北部及東南部,我國主要產地有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南、廣東、廣西、四川和雲南等11多個省。南燭葉是南燭中的可食用部分,性平,略帶酸澀,葉中化學成分複雜,含三十一烷,無羈萜,無羈萜醇,槲皮素,異葒草素等多種脂溶性有效成分。南燭葉有抗氧化、延緩衰老、抗疲勞、降血糖、抗癌防癌、改善視網膜功能等功用。 [1] 
因人們有每年陰曆三月初三用其葉蒸烏飯食用而得名。喜光、耐旱耐寒、耐瘠薄,適生範圍較廣,我國大部分地區均可種植。是不可多得的製作盆景、盆栽的優良素材。繁殖多以扦插和播種為主。
別    名
南燭,西燭葉,烏米飯,苞越桔,沙沙面,零丁子,古稱染菽,牛筋樹
中文學名
烏飯樹
拉丁學名
Vaccinium bracteatum Thunb.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
五椏果亞綱
杜鵑花目
杜鵑花科
越橘屬(烏飯樹屬)
亞    屬
越橘亞屬
烏飯樹
分佈區域
廣佈於長江以南各省區,;朝鮮,越南,日本,泰國也有

烏飯樹形態特徵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2-6(-9)米;分枝多,幼枝被短柔毛或無毛,老枝紫褐色,無毛。葉片薄革質,橢圓形、菱狀橢圓形、披針狀橢圓形至披針形,長4-9釐米,寬2-4釐米,頂端鋭尖、漸尖,稀長漸尖,基部楔形、寬楔形,稀鈍圓,邊緣有細鋸齒,表面平坦有光澤,兩面無毛,側脈5-7對,斜伸至邊緣以內網結,與中脈、網脈在表面和背面均稍微突起;葉柄長2-8毫米,通常無毛或被微毛。總狀花序頂生和腋生,長4-10釐米,有多數花,序軸密被短柔毛稀無毛;苞片葉狀,披針形,長0.5-2釐米,兩面沿脈被微毛或兩面近無毛,邊緣有鋸齒,宿存或脱落,小苞片2,線形或卵形,長1-3毫米,密被微毛或無毛;花梗短,長1-4毫米,密被短毛或近無毛;萼筒密被短柔毛或茸毛,稀近無毛,萼齒短小,三角形,長1毫米左右,密被短毛或無毛;花冠白色,筒狀,有時略呈壇狀,長5-7毫米,外面密被短柔毛,稀近無毛,內面有疏柔毛,口部裂片短小,三角形,外折;雄蕊內藏,長4-5毫米,花絲細長,長2-2.5毫米,密被疏柔毛,藥室背部無距,藥管長為藥室的2-2.5倍;花盤密生短柔毛。漿果直徑5-8毫米,熟時紫黑色,外面通常被短柔毛,稀無毛。花期6-7月,果期8-10月。 [2] 

烏飯樹分佈範圍

產台灣省、華東、華中、華南至西南。生於丘陵地帶或海拔400-1400米的山地,常見於山坡林內或灌叢中。分佈朝鮮、日本(南部),南至中南半島諸國、馬來半島、印度尼西亞。 [2] 

烏飯樹應用

烏飯樹食品方面的應用

用於防腐目的
烏飯樹
烏飯樹(5張)
烏飯樹葉提取物作為防腐劑的歷史久遠,唐代陳藏器所著的《本草拾遺》中就有“九浸、九蒸、九曝後,烏飯久貯不壞”的記載,可見當時的人們已經發現了烏飯樹葉提取物的防腐功能。解放前,江蘇南部及浙江,民間用烏飯樹葉搗成汁,將大米染成黑色,蒸熟後作貢品,中秋節祭月亮,放置多日防餿不變質。烏飯樹葉提取物可作為一種新型的天然食品防腐劑 [3] 
南燭葉中有效成分複雜,含槲皮素、花青素等植物多酚類物質。植物多酚由於含有大量酚羥基,因此能夠抑制酶的活性,並能抑制甚至殺死食品中的細菌和真菌,這是南燭葉能用於食品防腐的重要原因。烏飯樹樹葉提取物對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桿菌等有害細菌抑制效果較好。南燭葉價格低廉、安全,將南燭葉作為天然防腐劑用於食品加工中,大有可為之處。 [1] 
用於着色目的
烏飯樹葉提取物作為着色劑的歷史跟其作為防腐劑的歷史一樣悠久。從唐代開始,人們就開始用烏飯樹葉搗汁染制烏飯,現在很多地方仍有這種習俗。近年來添加烏飯樹葉提取物的糕點也開始上市流通,如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利用烏飯樹開發了黑色食品——“青精糯”。雖然天然存在的植物多酚顏色通常很淺,但在烏飯樹葉提取物中,植物多酚由於熱作用,同時也在多酚氧化酶PPO的作用下,氧化耦合成紅棕色甚至黑色的複雜產物,成為食品色素中的一部分,令其色澤發生改變。 [3] 
用於風味目的
烏飯樹葉提取物中所含的植物多酚會引起澀味,多酚引起的澀味是其收斂性刺激口腔觸覺神經末梢的結果,澀味的實質來於多酚與蛋白質的結合。在各種食品味覺中,澀味與甜酸、苦等其他味調配得當時,能起到豐富和改進食品風味的特殊作用。 [3] 
用於營養目的
烏飯樹葉提取物的營養保健功能,在很多古代醫書中都有記載。唐代陳藏器所著的《本草拾遺》中首次指出:“南燭枝葉,味苦平,無毒,止泄除睡,堅筋益氣力,久服輕身長年,令人不飢,變白去老”。在宋《開寶本草》中,對烏飯製作有同《本草拾遺》相似的描述,並強調其具有“堅筋骨,能行”等強力健體的作用。近年來,通過廣泛而深入的研究,植物多酚已被稱為第7營養素,烏飯樹葉提取物中含有大量的植物多酚這一特點,決定了其具有很高的營養保健價值。 [3] 

烏飯樹在醫學上的應用

烏飯樹的藥用歷史悠久,《本草綱目》、《中國藥典》有“添胃補髓,消滅三蟲”,“強筋身骨,益氣固精駐顏”之記載。現代研究表明,烏飯樹漿果含有豐富的抗氧化劑——花色苷類黃酮,氧自由基可破壞DNA分子從而誘發癌症,而抗氧化劑可以中和新陳代謝過程中產生的自由基,減慢蛋白質和DNA的老化速度,抑制癌細胞的生長,從而達到防癌效果。此外,烏飯樹果汁含有天然黑色素,有松馳血管、改善血液循環的作用,可以預防動脈硬化、糖尿病等,藥用價值較高。 [4] 
南燭葉色素化學成分複雜,含有極為豐富的有效成分,大致有8類,如花青素類、黃酮類、酚性化合物、單寧類、三萜類、各種有機酸和肌醇、維生素等。《本草新編》中説“益精氣,強筋骨,明目,止泄”,説明南燭葉可以調補脾腎、舒筋活絡、助陽補陰、抗疲勞延緩衰老。 [1] 

烏飯樹在園林綠化中的應用

隨着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們開始追求人類與自然的和諧統一,烏飯樹是適應性很強的鄉土樹種,其樹姿優美,秋後紫紅色果實串掛枝頭,煞是美觀,是一種良好的園林觀果綠化樹種,與海桐、金葉女貞、含笑等樹種相問配植,點綴於假山、綠地之中,相互映襯、別有情趣,可為城市環境綠化渲染出一種濃濃的秋收壯美景觀,大大提高城市綠化的品位與檔次。 [4] 

烏飯樹植物文化

杜甫曾在《贈李白》一詩中寫道“:豈無青精飯,使我顏色好。苦乏大藥資,山林跡如掃”。其提到的“青精飯”又名烏米飯,是用南燭葉的汁將米染成青色而製成。烏米飯的出現源於道家對追求長生的實踐。道家典籍《三洞珠囊》上曾提到漢代已有人食用青精飯,但證據不足。南朝梁陶弘景最早在《登真隱訣》中提到青精飯的做法。同時,佛教也為烏飯的推廣做出了貢獻。古時在每年的四月初八“浴佛節”這天,佛寺會做烏飯向施主發放,因此烏飯又稱“阿彌飯”。由於佛、道兩家的影響,烏飯逐漸在民間傳播開來,同時結合各地傳統與日常形成了不同的習俗,如湖南把它作為祭祀用的食品,而湖北卻將其作為待客、送予長輩的珍品。在中國江蘇、浙江、湖北和湖南等地,人們仍保留着農曆四月吃烏米飯這一習俗,烏米飯也成為了一種受歡迎的尋常食品。除了直接食用烏飯,民間也有用烏飯釀酒的做法。清朝袁枚曾在《隨園食單》中寫道:“其色黑,其味甘鮮,口不能言其妙”,乾隆也曾欽點其為貢酒,由此可見烏飯酒之美味。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