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烏蘭察布馬鈴薯

鎖定
烏蘭察布馬鈴薯,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烏蘭察布深居內地,遠離海洋,屬中温帶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冬季寒冷漫長,多颳大風;夏季短促,雨量偏少,氣候乾燥,日照充足,適宜種植馬鈴薯。內蒙古烏蘭察布市種植馬鈴薯有着悠久的歷史,素有內蒙三件寶“莜麪、山藥(馬鈴薯)、羊皮襖”之稱。烏蘭察布馬鈴薯塊莖大、表皮光滑、皮色好、整齊度高、薯形好、幹物質含量高、無污染、退化輕、病蟲害少。
2008年8月2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烏蘭察布馬鈴薯”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1] 
2019年11月15日,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目錄。 [2] 
中文名
烏蘭察布馬鈴薯
產地名稱
內蒙古烏蘭察布市
品質特點
塊莖橢圓形,白皮白肉
地理標誌
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批准文號
國家農業部2008年第1080號公告
批准時間
2008年8月22日

烏蘭察布馬鈴薯產品特點

烏蘭察布馬鈴薯主要品種有:克新一號、紫花白、大西洋、夏波蒂、費烏瑞它、底西芮、早大白、壩薯十號、冀張薯5號等。烏蘭察布馬鈴薯塊莖大、表皮光滑、皮色好、整齊度高、薯形好、幹物質含量高、無污染、退化輕、病蟲害少。 [3] 
(1)克新一號:株型開展,株高70釐米左右,莖綠色,長勢強;葉綠色,複葉肥大;花序總梗綠色,花柄節無色,花冠淡紫色,雄蕊黃綠色,柱頭2裂,雌雄蕊均不育;塊莖橢圓形,白皮白肉,表皮光滑,芽眼多深度中等結薯集中,塊大整齊;塊莖休眠期長,耐貯藏;幹物質18.1%,澱粉13-14%,粗蛋白質0.65%,Vc14.4毫克/100克;植株抗晚疫病,塊莖感病,高抗環腐病,抗PVY病毒、高抗卷葉病毒,耐束頂病,較耐澇。中熟,生育日數95天左右。
(2)大西洋:株型直立,生長勢中等;莖杆粗壯,基部有分佈不規則的紫色斑點;葉亮綠色,緊湊;花冠淺紫色,開花多,天然結實性弱;塊莖卵圓形或圓形,白皮白肉,表皮光滑,有輕微網紋,鱗片密,芽眼淺;澱粉含量15%,還原糖0.03%;對PVX病毒免疫,中抗晚疫病。中晚熟,生育期115天。
(3)夏波蒂:株型開展,分枝多;花大部分為白色間有紫色;塊莖長橢圓形,白皮白肉,表皮光滑,芽眼極度淺且突出,結薯集中,薯塊大;幹物質含量19-21%,還原糖含量較低;易感病退化,對晚疫病敏感;在耐貯藏。中熟,生育期110-120天。
(4)費烏瑞它:株型直立,分枝少;莖紫色,生長勢強;葉綠色,複葉下垂;花序總梗綠色,花柄節有色,花冠藍紫色;天然結實性較強;塊莖長橢圓形,頂部圓形,皮淡黃色、肉鮮黃色,表皮光滑,塊大而整齊,芽眼數少而淺,結薯集中;塊莖休眠期短,較耐貯藏;幹物質17.7%,澱粉12.4-14%,還原糖0.03%,粗蛋白質1.55%,Vc13.6毫克/100克;蒸食品質較好,適用炸片加工;植株易感晚疫病,塊莖中感病,輕感環腐病和青枯病,抗Y病毒和卷葉病。中熟,生育期60天左右。
(5)底西芮:株型擴散;主莖健壯,綠紫色;葉片長卵形;花冠淡黃色;天然結實性強;塊莖橢圓形,紅皮黃肉,表皮光滑,芽眼淺,結薯早,塊莖膨大快,結薯率極高;澱粉含量17%,還原糖0.04%;極抗馬鈴薯Y病毒,抗旱,抗晚疫病、環腐病和黑脛病,退化輕,比較耐貯藏。中晚熟,生育期120天。 [4] 
烏蘭察布馬鈴薯 烏蘭察布馬鈴薯

烏蘭察布馬鈴薯產地環境

烏市深居內地,遠離海洋,屬中温帶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冬季寒冷漫長,多颳大風;夏季短促,雨量偏少,氣候乾燥,日照充足。年平均降水250-350毫米,由南向北呈遞減趨勢,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六月下旬至九月中旬,降水量年際變化大,最多年份達到570毫米,最少年份為170毫米。全年平均氣温3.4℃,無霜期110天。全年日照時數在2850-3250小時,年日照百分率63-72%,屬中國光能資源高值區,全市境內共有48條幹河流,這些河道分屬黃河、永定河和內陸河三大水系。烏市地區土壤主要類型為粟鈣土,多呈沙性。主要土壤為慄鈣土、慄褐土,有機質含量平均2.9%,全氮平均含量0.179%,速效磷含量5.1ppm,速效鉀平均量143ppm。 [4] 
烏蘭察布馬鈴薯 烏蘭察布馬鈴薯

烏蘭察布馬鈴薯歷史淵源

內蒙古烏蘭察布市種植馬鈴薯歷史悠久,素有內蒙三件寶“莜麪、山藥(馬鈴薯)、羊皮襖”之稱,指的就是烏蘭察布。
1994年,開始實行“進退還”戰略,調整產業結構開始,馬鈴薯種植面積逐步擴大。 [4] 
2015年,烏蘭察布市“全國馬鈴薯種薯產業知名品牌創建示範區”通過初審,獲批籌建。
2016年10月,烏蘭察布馬鈴薯順利通過內蒙古自治區質監局預驗收。 [5] 
烏蘭察布馬鈴薯 烏蘭察布馬鈴薯

烏蘭察布馬鈴薯生產情況

2008年底,烏蘭察布市馬鈴薯種植面積420萬畝,年生產總量45億公斤,年產值2.7億元。 [4] 
截至2017年底,烏蘭察布市馬鈴薯鮮薯總產量達到600萬噸,種植產值50億元,加工產值35億元。 [5] 
烏蘭察布馬鈴薯 烏蘭察布馬鈴薯

烏蘭察布馬鈴薯產品榮譽

2009年,烏蘭察布市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授予“中國馬鈴薯之都”稱號。 [3] 
2008年8月2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烏蘭察布馬鈴薯”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1] 
2018年,烏蘭察布馬鈴薯入選“中國農民豐收節”100個農產品品牌名單。 [3] 
2019年11月15日,烏蘭察布馬鈴薯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目錄。 [2] 
2022年10月,入選2022年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 [6] 

烏蘭察布馬鈴薯地理標誌

烏蘭察布馬鈴薯地域保護範圍

烏蘭察布馬鈴薯的地理標誌保護的區域範圍為阿魯科爾沁旗(以下簡稱阿旗),位於赤峯市東北部,地理位置東經119°2′-121°1″,北緯43°21′-45°24′。 [1] 

烏蘭察布馬鈴薯質量技術要求

  • 生產技術要求
莖尖培養產生無病毒植株一般認為是利用代謝活躍的分生組織中沒有病毒的原理,將入選基礎材料經消毒後在解剖鏡下剝離出莖尖,接種於試管培養基中。在一定條件下,培育成小植株,經過病毒鑑定,合格的再切段繁殖,形成脱毒苗。
試管脱毒苗經温室擴繁成扦插苗,再栽於網室中生產原原種,而後逐年生產原種、一級種和二級種。
(1)莖尖組織培養技術:
①選擇基礎材料:進行莖尖組織培養之前,應於生育期內,選擇具有品種典型性,生育健壯的單株(或無性系),結合產量情況及病毒檢測,選擇高產、病少的單株作為莖尖脱毒的基礎材料,以提高脱毒效果。
②莖尖組織培養脱毒苗的方法與步驟:取材和消毒:當入選的無性系塊莖休眠期過後,於温室內催芽播種,待芽長至4-5釐米,還未充分展葉時即行剪芽,過長的生長點易分化成花芽影響剝離。芽剪取後,剝去外面幾層葉片,放於燒杯中,用紗布封口,放於自來水下衝洗半小時,然後於無菌室嚴格消毒。消毒時先在95%酒精中迅速浸沾一下,消除葉片茸毛表面張力,然後放於5%漂白粉溶液中浸泡5-10分鐘,再用無菌水沖洗3-5次。
剝離莖尖和接種培養:在無菌條件下,將消毒過的芽置於40倍的解剖鏡下用解剖針剝去幼葉,露出葉原基的圓滑生長點,用消過毒的解剖針或刀剝取帶有1-2個葉原基的莖尖,隨即接種於有培養基的試管中。所用的解剖針等金屬用具,在使用前均須先浸泡在酒精中,取出並以火焰將酒精烘乾,待冷卻後使用。解剖鏡台應墊載玻片,每剝離一個莖尖,都應以70%的酒精消毒棉團擦拭。
將剝離出的莖尖接種於盛放含有生長調節劑培養基的試管中,放在培養室內培養,温度25℃左右,光照強度2000-3000Lx,每天16小時。在條件適宜的情況下,30-40天即可看到明顯增長的小莖,葉原基形成可見的小葉,這時可轉入無生長調節劑的培養基中,小苗繼續生長並形成根系,4-5個月後發育成3-4個葉片的植株,將其按單節切段,接種於有莖切段培養基的小三角瓶中進行擴繁。30天后再按單節切段,分別接種於三個三角瓶中,成苗後,其中兩瓶移栽於防蟲網室(或温室)的小盆中,用於病毒鑑定。
③病毒鑑定:常用的病毒鑑定方法有ELISA(酶聯免疫吸附試驗)血清學方法和指示植物鑑定法。對莖尖脱毒苗須多次檢測,才能確定有無病毒(僅指能鑑定出的已知病毒)。因有些病毒開始在莖尖苗中的含量很低,低於現有檢測手段,很難測出水平,經過一段時間繁殖後,才能發現,特別是PVS和PVX。
無病毒植株無性系的典型性鑑定:通過多次病毒檢測獲得的無病體系,在原種投入良種繁育體系生產之前,須比較鑑定無性系的品種典型性及抗病性等。以防在培養過程中發生遺傳上的變異,如生育期延長,植株形態以及抗病性等生物系特性的改變等。
④莖尖切段培養基快速繁殖:在無菌條件下,將試管或三角瓶中的無毒苗按單節切段,每節帶1個葉片,將切段分散平放於三角瓶的培養基上置於培養室(温度25℃左右,光照強度以2000-3000Lx,16小時)培養,2-3天內,切段就會從葉腋內長出新芽和根。為降低成本,切段繁殖培養基不需加植物生長調節劑。上述方法繁殖速度快,當培養條件適宜時,一般每月切繁1次,1株苗可切7-8段,即增加7-8倍,切段快繁後的瓶苗可以移入温室生產。
(2)温室生產:温室生產主要是在防蟲和無菌條件下生產扦插苗和微型薯。我市温室有高標準玻璃温室和簡易塑料大棚温室兩種。它們生產技術相似,只有在出入苗時間和生產週期上有差別:高標準温室不受季節限制,可以根據需要全天候進行工廠化生產,而且剪切苗週期短。
①環境條件:温室環境條件要求較高,首先要滿足採光、提温、防蟲和水電條件,其次要具備消毒設備、澆灌設備、温濕度測定記錄設備。
②生產準備工作:
a、基質消毒:根據生產條件確定使用基質後要對基質進行消毒,基質消毒後鋪在育苗盤中。基質種類有:土、細紗、珍珠岩、蛭石等。我市温室生產一般以蛭石或土作基質。蛭石疏鬆,保濕性好,使幼苗根系發達,地上部健壯。
b、搭建育苗盤架:高標準温室一般搭建角鋼架,在滿足採光的前提下,在鋼架上放置3-4層育苗盤,中間留有走廊,滿足工作人員活動與操作空間,簡易温室根據條件視情而定。
c、檢查使用的設備:檢查温室防蟲、通風是否滿足條件,檢查供暖設備是否使用正常,檢查水電供應及工作用具是否齊全。
(3)温室生產步驟:
①置苗:置苗時間要根據出苗情況而定,如果只滿足我市網室生產一般最早在2月底前或3月初置苗,可以剪切5-7次,畝生產扦插苗40萬株左右,到6月初結束剪切,剩餘苗繼續生長生產微型薯。在無菌條件下將生根的瓶苗成束密植於育苗盤中,每個育盤一般60釐米×24釐米=0.144平方米,栽10束,每盤8-10束。
②緩苗:緩苗時一定要注意控制瓶苗周圍的環境,因為瓶苗含水分很多,苗幼嫩,經不起風吹日曬,因此要保護好幼嫩的苗子,利用生長調節劑,使其儘快完成緩苗階段。緩苗首先要保證濕度,濕度控制在95%以上,其次是温度,要保證晚間温度在25℃以上,再次是控制光照,在中午光照強烈時要用黑紗為其遮陰。
③剪切:剪切間隔時間長短要根據苗情長勢而定,制約苗長勢的因素是温濕度和光照。一般在一定範圍內温濕度越高,光照越充分,苗生長旺盛,間隔時間短,反之,則越長。我市一般剪切間隔時間為半個月。先將頂芽剪下扦插,腋芽長出後,可不斷剪切腋芽扦插,擴繁的扦插苗也可以不斷剪切。
④移栽:將剪切下的芽苗(一般帶1-2片葉子),蘸生根液後迅速移栽於另外的育苗盤中,密度每盤100株左右,經緩苗生長後可以再次剪切移栽於另外的育苗盤中。
⑤管理:任何作物的生長需要有營養來源,即水分和礦物質,扦插苗也不例外,所以需要及時補充水分和礦物質,一般以噴施方法為主。同時,要注意病蟲害防治,工作人員在整個工作期間要注意消毒、穿工作服。
⑥出苗:要根據生產微型薯還是扦插苗利用不同的生長條件來控制。若出扦插苗首先要壯苗,使其生長粗壯整齊,根系發達。出苗時將生根的苗挖出,包於塑料薄膜中,供各種薯基地取回,栽於網室中生產原原種。
⑦生產微型薯:出苗以後(一般在6月中旬)可以讓較早剪切的脱毒苗繼續生長,充分保證其用水量和營養供應,並做好蟲害防治。微型薯的生產要求是單株結薯率高,塊莖尺寸儘量小而一致,沒有任何病蟲害。生產的微型薯可以置於防蟲網室中繼續擴繁,也可以直接進入大田生產。
⑧後期温室管理:在出扦插苗或微型薯後,要妥善保管好所用的設備和工作用具,派人看好温室及其附屬設備。
(4)原種生產:
①地塊選擇與室外種植要求:網室建設的地點要選在地勢較高,通風較好,土地平整、肥沃的水澆地中。為了管理方便,網室建設要集中,網室周圍大範圍內最好不要種植馬鈴薯和茄科作物,要種上其它作物形成隔離帶,一者可以防治室外真、細菌病害傳入室內,再者可以利用其它作物田的蚜蟲天敵消滅蚜蟲,節約防蚜蟲費用,減少室內管理的壓力。
②建網棚注意事項:網棚構架是利用鋼管或其它材料形成拱形構架,一般每個網室半畝。外面搭上50目以上的尼龍紗網,一般用量為每個網室600平方米紗網。一定要注意將網縫結實,不得留有窄縫,不要有破洞。將紗網搭在構架上後,要把網拉緊,底邊四周要用土壓嚴、壓實,並形成一定高度,注意防洪。網室門一定要留在背風處,以防蚜蟲在開門時侵入,網室門上網紗要比門框大一些,在門框四周形成一部分網紗重疊可以防治蚜蟲進入,管理人員在進出時要注意隨手關門。
③澆地整畦與土壤消毒、殺蟲:在網室建好後,要澆灌一次,結合灌水要毒殺地下害蟲小地老虎、金針蟲、螻蛄、蠐螬等,具體方法是採用80%敵敵畏或50%辛硫磷或50%二嗪農等,每畝用原液0.2-0.25千克,每畝用水量400-500千克。
④室內栽培:網室內一般以栽種脱毒扦插苗為主。要注意兩個方面,一是繁殖倍數,二是防侵染。
根據網室的生產特性,在考慮產量的同時,要以生產數量多塊莖小的原原種為主要目標,因薯塊太大在次年的種植時會因切種而傳播真細菌病害及紡錘塊莖類病毒,所以要從種植密度上來均衡。一般網室的扦插苗密度為8000株左右,行距35-40釐米,株距20-25釐米,也可以運用寬窄行栽培方法。
a、栽苗:在栽苗前4-5天灌水一次,當土壤田間持水量在70%以上(即用手抓土壤緊後一碰即散的程度為宜),將扦插苗用生根液浸一下,而後按預定株行距栽入土壤中壓實,栽苗時注意行壟順着風向。
b、緩苗:緩苗時一個十分重要的階段,扦插苗成活率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此。緩苗時要經常觀察,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中午太陽強烈時,要拉緊紗網遮陽,以防苗因暴曬而死亡。
(5)網室管理:
①工作人員要穿專用工作服,使用專用工具,其他人員不得隨便進入網室,網室中不準抽煙。
②當扦插苗緩苗後要培土一次,結合培土,發現缺苗處要補栽或移栽。要經常觀察扦插苗生長情況,檢查網室完好情況,發現立即解決。
③在網室中栽種幾株“老來紅”作指示植物,因為蚜蟲對“老來紅”比馬鈴薯敏感,當蚜蟲侵入網室,首先會落在“老來紅”上,通過觀察“老來紅”可以及時發現是否有蚜蟲進入網室,這樣可節約防蚜費用。根據防病側重點使用不同藥液,一般每週打藥一次。
④要及時鋤草、中耕培土和灌溉,發現病株,立即拔除,連同株下根系母土用塑料包好帶出室外深埋。
⑤適時收穫:網室收穫根據扦插苗栽種時間和氣温變化而定,收穫時要注意不損傷種薯,防止混雜,收穫後要及時整理、儲藏。另外要注意在收穫結束後下網紗,不要再收穫前去掉網紗。
(6)原種生產:通過莖尖脱毒苗擴繁獲得的原原種數量有限需經過幾個世代的擴繁,才能用於大田的生產。在擴繁期間必須採取防止病毒及其他病源再侵染的措施,再通過相適應的良種繁育體系才能不斷地為生產提供健康種薯。
①原種繁殖地的選擇:原種繁殖因沒有網紗作屏障,故繁殖地的選擇與建設對種薯的生產非常重要,直接關係到幾代擴繁的種薯質量。原種地應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a、選擇高緯度、高海拔、風速大、氣候冷涼地區。傳播馬鈴薯病毒主要是個體桃蚜,它們最適温度22℃-25℃,也是病毒傳播率最高的温度,但15℃以下蚜蟲就起飛困難。因此冷涼條件不適於蚜蟲繁殖生長,但適於馬鈴薯生長。風速大能阻止蚜蟲降落聚集。因而氣候冷涼、風速大是原種生產最基本的條件。
b、在較大範圍內,應該沒有馬鈴薯生產田和其它馬鈴薯病毒的寄主如茄科植物等。原因之一是原種生產基地距毒源區較遠,即使非持久性病毒蚜蟲遷飛到達基地時,蚜蟲針上的非持久性病毒已失活而無傳毒力。原因之二是原種基地遠離馬鈴薯生產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大田馬鈴薯病害傳染原種生產田。
c、要有一定的水肥條件和技術力量,且交通便利。
②防止病毒再侵染的技術措施
a、播種前種薯催芽。催芽好處很多,能提早出苗7-15天,促進早結薯和成齡抗性形成,還可以提高產量10%左右。催芽方法:將種薯置於15-20℃的室內催芽,也可以室外背風向陽處挖30釐米深,1.5釐米寬,長度視數量而定的冷牀,上面用塑料膜封閉來催芽。
b、覆蓋地膜結合早播。覆蓋地膜可以顯著提高地温,使種薯早出苗、早結薯、早收穫。可以有效地避開蚜蟲盛飛期。但注意要在開花現蕾前揭去地膜。
c、科學施肥。氮、磷、鉀三要素對馬鈴薯生長和結薯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氮肥過多時莖葉徒長會延遲結薯和成齡抗性形成,增加病毒感染率。同時,容易使病毒症狀隱蔽,增加了識別和拔除病株的困難。適當增加磷、鉀肥,可促進結薯及成熟。
d、及時拔除田間病株。馬鈴薯脱毒是除去了病毒病,並不能從根本上消除真細菌病害,因為一些真細菌病害是通過土壤、空氣傳播侵染馬鈴薯的。拔除病株是原種生產和其它各級種薯生產過程中消滅病害侵染後,防止擴大蔓延的一項重要措施。拔除病株應在苗出齊後,傳毒蚜蟲發生以前開始,以後每隔7-10天進行一次。
e、增加種植密度,以增加結薯數和提高繁殖倍數。密植生產的種薯雖小,但密度大,產量不會減,較小種薯還可用於整薯播種,減少切刀感染,充分發揮頂端優勢,使出苗整齊,生長繁茂,具有生產潛力。同時,小種薯易貯藏,節省貯藏空間,調運方便,在種薯生產中值得提倡。一級、二級種薯生產參照原種生產進行。
  • 包裝標識等相關規定
(1)種薯包裝:根據品種和分級不同分別用細眼紗網袋和普通紗網袋掛貼標籤進行包裝。
(2)商品薯包裝:根據不同品種、不同認證產品分別用紙箱或紗網袋進行掛貼標籤(包括認證產品的防偽標籤)包裝。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