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烏絲欄

鎖定
烏絲欄,版本學習用語。謂書籍卷冊中,絹紙類有織成或畫成之界欄,紅色者謂之朱絲欄,黑色者謂之烏絲欄。欄亦作闌,或作襴。烏形容其色黑,絲形容其界格之細。
在古代用毛筆蘸墨,進行劃線,可以如頭髮絲粗細,漂亮美觀。
現如今可以用書法界尺進行劃線,如古代作品相同效果。
中文名
烏絲欄
古    語
烏絲闌/烏絲襴
性    質
教育學術語

目錄

烏絲欄史料記載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下:“ 宋 亳 間,有織成界道絹素,謂之烏絲欄、朱絲欄。”
鬱逢慶續書畫題跋:“烏絲欄唐界黑而細,宋人淡墨而粗,此唐界宋界之別。”
宋 袁文 《甕牗閒評》卷六:“黃素細密,上下烏絲織成欄,其間用朱墨界行,此正所謂烏絲欄也。”
宋 陸游 《雪中懷成都》詩:“烏絲闌展新詩就,油壁車迎小獵歸。”
清 黃景仁 《歲暮懷人》詩:“烏絲闌格鼠須描,愛我新詩手自抄。”
宋 辛棄疾 《烏夜啼》 詞:“一段烏絲闌上、記多情。”

烏絲欄由來

烏絲欄 烏絲欄
帛書文字是由上而下書寫,每行字數沒有一定。為使各行文字書寫整齊,有的帛書仿照簡冊之原有界線,用硃筆或墨筆畫上界欄。如馬王堆帛書《老子》,各行間就有用硃砂畫成的紅色界行。帛書的界欄,早期大多為手畫,當帛書盛行以後,為使用方便,也為了美觀,於是有人用赤絲或黑絲事先在縑帛上織出界欄,如同今日稿紙,專門供書寫之用,後人稱之為“朱絲欄”、“烏絲欄”。
今烏絲欄一詞,多於著錄抄本時用之,例如“某書某卷,烏絲欄抄本”。抄本在印刷術未發明之前,佔首要地位,即使在印刷術發明之後,有些珍藏的善本秘籍,亦賴傳抄保存。明清兩代大藏家如毛晉、黃丕烈、張蓉鏡等,均以家藏宋元孤本,請名手影摹臨寫,此種抄本之價值,不在原刻之下,尤其明代毛氏汲古閣影宋抄本最為著名。葉德輝書林清話引藏書紀要雲:“汲古閣影宋精抄,古今絕作,字畫、紙張、烏絲、圖章追摹宋刻,為近世無有。”是知毛氏抄本,烏絲欄亦是一絕。今國立中央圖書館所藏之三歷撮要、盤洲樂章、梅屋詩餘等書,即毛氏汲古閣影宋抄本,烏絲極細,精美無比。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