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烏濟葉特

鎖定
烏濟葉特,明代蒙古部名。《蒙古黃金史綱》作“兀者”,《水晶念珠》誤作“烏濟㰅特”。駐牧於大興安嶺以東,與兀良哈三衞關係密切(福餘衞亦自稱“兀者”),統率6個千户,故稱“六千烏濟葉特”。蒙文史籍稱該部曾為燕王朱棣“靖難”效力,得到300敕書。瓦剌領主脱歡、也先統一蒙古後,服屬瓦剌。部分加入瓦剌,成為和碩特部的主力。正統十四年(1449),在“土木之變”中,明英宗被瓦剌俘虜,曾留養於該部。景泰元年(1450),奉也先命,將明英宗送還明朝,又得到300道敕書,憑敕書可與明朝通貢互市,領取賞賜。明中期,屬喀爾喀萬户,為內喀爾喀5部之一。正德五年(1510),達延汗統一6萬户後,將內喀爾喀5部授予第6子阿勒楚博羅特(納力不剌台吉),由其5子分領5部。明末,被後金征服。
中文名
烏濟葉特
所屬朝代
明代

目錄

烏濟葉特黃金史綱

蒙古黃金史綱》作“兀者”,《水晶念珠》誤作“烏濟㰅特”。駐牧於大興安嶺以東,與兀良哈三衞關係密切(福餘衞亦自稱“兀者”),統率6個千户,故稱“六千烏濟葉特”。蒙文史籍稱該部曾為燕王朱棣“靖難”效力,得到300敕書。瓦剌領主脱歡、也先統一蒙古後,服屬瓦剌。部分加入瓦剌,成為和碩特部的主力。正統十四年(1449),在“土木之變”中,明英宗被瓦剌俘虜,曾留養於該部。景泰元年(1450),奉也先命,將明英宗送還明朝,又得到300道敕書,憑敕書可與明朝通貢互市,領取賞賜。明中期,屬喀爾喀萬户,為內喀爾喀5部之一。正德五年(1510),達延汗統一6萬户後,將內喀爾喀5部授予第6子阿勒楚博羅特(納力不剌台吉),由其5子分領5部。明末,被後金征服。 [1] 
參考資料
  • 1.    高文德主編.《中國少數民族史大辭典》: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年12月:第34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