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烏江鎮

(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轄鎮)

鎖定
烏江鎮,隸屬於安徽馬鞍山市和縣,地處和縣東北部,東鄰長江與馬鞍山市區隔江相望,南接歷陽鎮,西與香泉鎮相鄰,北與江蘇南京浦口區接壤。 [4]  轄區總面積150.94平方千米。 [5]  截至2019年末,烏江鎮户籍人口60934人。 [5] 
秦,為烏江縣。明初,廢縣為鎮。1992年,撤區並鄉設鎮。 [4]  截至2020年6月,烏江鎮下轄4個社區、11個行政村, [6]  鎮人民政府駐建設村。 [4] 
截至2019年末,烏江鎮有工業企業189個,其中規模以上38個,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00個。 [5] 
中文名
烏江鎮
行政區劃代碼
340523107000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
地理位置
和縣東北部
面    積
150.94 km²
下轄地區
4個社區、11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建設村
電話區號
0555
郵政編碼
238251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霸王祠
車牌代碼
皖E
人    口
60934人(2019年末户籍人口)

烏江鎮歷史沿革

秦,為烏江縣。
明初,廢縣為鎮。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改為烏江鄉。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後屬江和全行政辦事處。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1月,為鎮。
1951年,底為烏江區轄烏江鎮。
1955年底,為縣轄烏江鎮。
1957年7月,改烏江鄉,屬烏江區。
1958年10月,成立烏江公社。
1963年,改烏江區。
1969年,復為公社。
1971年,為烏江區轄烏江鎮。
1992年,撤區並鄉設鎮。 [4] 

烏江鎮行政區劃

2011年末,烏江鎮轄濮集、四聯、鼓南、惠北4個居民委員會,周集、石山、百姓、建設、駐馬、卜陳、宋橋、黃壩、新坪、新濮、金馬11個村民委員會;下設376個村民小組。 [4] 
截至2020年6月,烏江鎮下轄4個社區、11個行政村, [6]  鎮人民政府駐建設村。 [4] 
烏江鎮區劃詳情
鼓南社區
建設村
駐馬村
金馬村
四聯社區
惠北社區
宋橋村
百姓村
新濮村
卜陳村
濮集社區
黃壩村
石山村
新圩村
周集村

烏江鎮地理環境

烏江鎮位置境域

烏江鎮地處和縣東北部,東鄰長江與馬鞍山市區隔江相望,南接歷陽鎮,西與香泉鎮相鄰,北與江蘇南京浦口區接壤。 [4]  轄區總面積150.94平方千米。 [5] 

烏江鎮自然資源

地圖
地圖(2張)
2011年,烏江鎮有耕地面積83300畝,其中水田66300畝,旱地1.7萬畝。 [4] 

烏江鎮人口

2011年末,烏江鎮轄區總人口6.39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7300人,城鎮化率11.4%。另有流動人口867人。總人口中,男性32973人,佔51.6%;女性30963人,佔48.4%;14歲以下6904人,佔10.8%;15~64歲47846人,佔74.8%;65歲以上9186人,佔14.4%。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63291人,佔99.0%:有回、苗2個少數民族,共645人,佔1.0%。其中回族465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72.1%;苗族180人,佔27.9%。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453人。 [4] 
截至2019年末,烏江鎮户籍人口60934人。 [5] 

烏江鎮經濟

烏江鎮綜述

2011年,烏江鎮財政總收入8530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930萬元。從各主要税種看,完成營業税684萬元,增值税3945萬元,企業所得税850萬元。人均財政收入1334元。 [4] 
截至2019年末,烏江鎮有工業企業189個,其中規模以上38個,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00個。 [5] 

烏江鎮農業

2011年,烏江鎮農業總產值2.6億元,農業增加值佔全鎮地區生產總值的5.3%。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43200噸,其中水稻34600噸,小麥8500噸。主要經濟作物為蔬菜。蔬菜種植面積32600畝,產量37700噸,主要品種有毛豆、西紅柿、辣椒等,其中毛豆5000噸,西紅柿5500噸,辣椒7800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生豬飼養量29900頭,年末存欄10900頭;家禽飼養量146萬羽。 [4] 

烏江鎮工業

2011年,烏江鎮工業總產值達到44.6億元,工業增加值佔全鎮地區生產總值的91.3%。工業企業110家,職工661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15.6億元,比上年增長37.3%。 [4] 

烏江鎮商業

2011年末,烏江鎮有商業網點1262個,職工5282人。社會商品銷售總額1.7億元,比上年增長31.25%;城鄉集貿市場18個,成交額4700萬元。2011年,出口9718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4.47%。 [4] 

烏江鎮金融業

2011年末,烏江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8.1億元;各項貸款餘額3.3億元。 [4] 

烏江鎮郵電業

2011年,烏江鎮郵政業務收入3000萬元,其中純收入220萬元。電信業務收入1400萬元。 [4] 

烏江鎮交通運輸

2011年,烏江鎮境內105省道、206省道2條線路通過,並於鎮區交會。北距合寧高速公路18千米。2011年末,鎮區道路10條,總長度14千米,總面積25.2萬平方米,人均道路長度1.9米,人均道路面積34.5平方米。 [4] 

烏江鎮社會事業

烏江鎮文化事業

2011年末,江鎮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15個;各類圖書室16個,藏書3.4萬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隊伍達50多人。
2011年末,江鎮有體育場地4處。53.3%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佔常住人口的21%。
1995年10月,建成烏江鎮有線電視台,2002年改為烏江有線電視站。2011年末,有線電視用户7000户,鎮區入户率達80%,農村入户率達30%。 [4] 

烏江鎮教育事業

2011年末,江鎮有幼兒園7所,在園幼兒1020人,專任教師49人;小學15所,在校生3426人,專任教師222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530人,專任教師114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4] 

烏江鎮科學技術

2011年末,江鎮有省級技術研究中心1家,各類科技人才216人,承擔國家級重點新產品5個,省級高新技術產品16個,國家級“火炬計劃”2項,省級“星火計劃”5項。 [4] 

烏江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江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14個;病牀50張,固定資產總值7059萬元。專業衞生人員106人,其中執業醫師10人,執業助理醫師10A,註冊護士26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4.12萬人次。
2011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5.51萬人,參合率100%。 [4] 

烏江鎮社會保障

2011年,江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245户,人數360人,支出124.4萬元,月人均298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1328户,人數2300人,支出260.1萬元,月人均94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42人,農村五保分散供養311人,共支出321.7萬元。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485人,撫卹事業費支出207.5萬元;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229人,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67萬人。 [4] 

烏江鎮基礎設施

  • 郵政電信
2011年末,江鎮有郵政局1個,代辦所1個,徵訂報紙、期刊10萬份(冊)。電信企業3家,服務網點28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5萬門,固定電話用户1萬户,電話用户普及率96%;移動電話用户3萬户,寬帶接入用户0.3萬户。 [4] 
  • 給排水
2011年末,江鎮有自來水廠3座,日供水能力2.5萬立方米。鎮區主要道路兩側鋪設雨、污(直徑600-1000毫米)排水管道16千米。 [4] 
  • 園林綠化
2011年末,江鎮有綠化面積15萬平方米。 [4] 

烏江鎮歷史文化

烏江鎮名稱來歷

烏江鎮地名因鎮人民政府駐地北面一條小河烏江河(現名駐馬河)得名。 [4] 

烏江鎮歷史人文

解放前的烏江古鎮,街道縱橫,建築多呈低矮的深巷,青石板路面,狹窄而長,鎮上商店、當鋪、錢莊、花行、木行、客棧、澡堂、各類作坊近百家,尤其是“烏江衞花”文明遠廣,民間流傳着這樣兩句話:“湖廣絲綿甲天下,温暖不如烏江花”。烏江衞花色白,纖維細膩,質地柔軟,是棉花中的上乘之品。宋美齡曾在烏江建造一座為全套美國設備的軋花廠;美國經濟顧問團也曾在這裏掛起了“棉花實驗區”的招牌,企圖壟斷棉花經營。
解放後,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烏江鎮容鎮貌發生了根本變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烏江鎮黨委、政府開發新型街道,鋪設了環鎮公路,並新建了農貿市場、加油站、拓寬貨運碼頭。為方便遊客,修寬了通向霸王祠的水泥公路,全長約千米。裁彎取直了老街路面,逐步改變老街舊貌,新建一條全長千米的商業大道街以及全長1.5千米的項羽路、2千米的烏江大道,幅寬28米和40米,並布有河濱景觀大道、寶利城等休閒服務設施。
項羽突圍的駟馬山古戰場,已建成一座引江工程水利樞紐。這座雄偉壯觀的烏江駟馬山引江工程,幹流總長269千米,具有抗旱、防汛、灌溉、航運等多種功能。旱時,它能使蘇皖兩省10個縣(區)100多萬畝農田受益,澇時,又能使這些農田不為水患所害。投資2000多萬建設具有防洪、排灌功能為一體的石跋河水利樞紐工程,還受到國家主席江澤民同志親自視察。該水利樞紐可使佔地近300平方千米的石跋河流域20萬畝耕地和10萬多人口免遭旱、澇之苦。

烏江鎮民風民俗

  • 玩龍燈、霸王廟會
過年玩龍燈,是古鎮烏江人民的傳統文化節目。從正月初三到十五元宵節,白天舞獅子,晚上玩龍燈。正月十二是參殿,要到霸王廟內焚香參拜,正月十三上烏江街,十五達到高潮。

烏江鎮風景名勝

  • 西楚霸王靈祠
霸王祠也稱項亭、項王亭、楚廟、項羽廟,在烏江鎮東南約一千米的鳳凰山上。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項羽兵敗,自刎於此。
建國後,祠內仍有塑像數尊。“文化大革命”中,塑像、墓地被毀,僅存正殿三間與兩側廂房,改為烏江農業中學校址。1984年6月,拆除舊存正殿,重建享殿五間,面積188平方米。同年11月,重建工程結束,殿中塑立仿青銅霸王像一尊,高達2.66米。上懸書法家田原手跡“叱吒風雲”橫匾,殿旁並掛有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朱丹書寫的對聯。大門木柱上有著名書法家林散之書寫的對聯:“猶聽叱喀之聲外黃未坑能存孺念壯哉心鄙秦皇帝;忍見風雲變色虞姬自刎專為報恩敗已頭拋呂馬童”。與此聯並列還有全國政協副主席趙樸初書寫的對聯:“彼可取而代也,白眼視秦皇,一時氣蓋人間世;漢皆已得楚乎,烏騅嗟不逝,千古風悲垓下歌。”門匾“霸王祠”三字為原國防部長張愛萍所題。殿內刻有女書法家李聖和書寫的杜牧《烏江亭》:“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和王安石《題烏江項王廟》:“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子弟今猶在,肯為君王捲土來。”兩塊詩碑。
西楚霸王靈祠

烏江鎮著名人物

徐兢
張孝祥作品 張孝祥作品
徐兢書法,受到宋徽宗趙佶愛賞,曾召至宮中,書寫“進德修業”四字,趙佶駭異,連聲稱讚,故有“宣和書法博士”之稱。張孝祥工翰墨,擅長草書,朱熹稱他“作字多得古用筆意”。張孝祥之侄張即之亦工書法,學米芾,而參用歐陽詢、褚遂良的體勢筆法,尤善大字,現存書跡有《報本庵記》《書杜詩卷》《金剛波羅蜜經》《華嚴經》等。明代戴重檀草書法,清代戴本孝擅長隸楷書法。
張籍
張籍作品 張籍作品
張籍(約767~約830年)唐代詩人。字文昌。和州烏江人(今安徽和縣烏江鎮)。貞元初,與王建同在魏州學詩,後回和州。貞元十二年(796年),孟郊至和州,訪張籍。十四年,張籍北遊,經孟郊介紹,在汴州認識韓愈。韓愈為汴州進士考官,張籍被薦,次年在長安進士及第。元和元年(806年)調補太常寺太祝,與白居易相識,互相切磋,對各自的創作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張籍為太祝10年,因患目疾,幾乎失明,明人稱為"窮瞎張太祝"。元和十一年,轉國子監助教,目疾初愈。15年後,遷秘書郎。長慶元年(821年),受韓愈薦為國子博士,遷水部員外郎,又遷主客郎中。大和二年(828),遷國子司業。世稱"張水部"、"張司業"。
張孝祥
張孝祥(1132~1169年)。南宋詞人。字安國,號於湖居士。歷陽烏江(今安徽和縣)人。在朝任職期間,曾先後上《論先備札子》《論治體札子》《論涵養人才札子》等奏議,提出了加強邊備、抵禦金人;掃除積弊,改革政治和培養、選拔人才的種種主張,表現了他在政治上的遠大理想。宋代乾道五年(1169年)因病以顯謨閣直學士的身份離職,退居蕪湖,講論理學。
張即之
張即之作品 張即之作品
張即之,南宋書法家,字温夫,號樗寮,歷陽烏江(今安徽省和縣)人。生於名門顯宦家庭,為參知政事張孝伯之子,愛國詞人張教祥之侄。
林散之
“當代草聖”——林散之
“當代草聖”——林散之(2張)
林散之(1898一1989年),安徽和縣烏江人。原名以霖,號三痴,後改名散之,別號左耳、散耳、聾叟、江上老人。林散之有“草聖”之美稱,代表作有草書《中日友誼詩》、草書《許瑤詩論懷素草書》、草書《自作詩論書一首》。解放後林先生曾任江浦縣副縣長、南京政協副主席。六十年代初入江蘇省國畫院任專職畫師。曾為江蘇省國畫院一級美術師、省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

烏江鎮榮譽稱號

2019年9月11日,烏江鎮入選“2018中國中部鄉鎮綜合競爭力100強”。 [1] 
2020年6月,烏江鎮被授予“第五屆安徽省文明村鎮”稱號。 [2] 
2021年9月,烏江鎮入選“2021年全國千強鎮”。 [3] 
2023年9月24日,入選“2023中國中部地區鄉鎮綜合競爭力百強”,排名第83。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