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烏蘞莓

(葡萄科烏蘞莓屬植物)

鎖定
烏蘞莓 (學名:Causonis japonica (Thunb.) Raf.)是葡萄科、烏蘞莓屬植物,草質藤本。小枝圓柱形,有縱稜紋,無毛或微被疏柔毛。卷鬚2-3叉分枝,相隔2節間斷與葉對生。葉為鳥足狀5小葉,中央小葉長橢圓形或橢圓披針形;葉柄長1.5-10釐米,中央小葉柄長0.5-2.5釐米。花序腋生,復二歧聚傘花序;花序梗長1-13釐米,無毛或微被毛。果實近球形,直徑約1釐米,有種子2-4顆;種子三角狀倒卵形。花期3-8月,果期8-11月。
分佈於中國陝西、河南、山東、安徽、江蘇、浙江、湖北、湖南、福建、台灣、廣東、廣西、海南、四川、貴州、雲南。日本,菲律賓、越南、緬甸、印度、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也有分佈。生長於海拔300-2500米的山谷林中或山坡灌叢。
全草入藥,有涼血解毒、利尿消腫之功效。 [1] 
中文名
烏蘞莓
拉丁學名
Causonis japonica (Thunb.) Raf. [6] 
別    名
烏蘞草
五葉藤
五爪龍
母豬藤
五葉梅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葡萄目
葡萄科
烏蘞莓屬
烏蘞莓
命名者及年代
(Thunb.) Gagnep.,1911年

烏蘞莓形態特徵

草質藤本。小枝圓柱形,有縱稜紋,無毛或微被疏柔毛。卷鬚2-3叉分枝,相隔2節間斷與葉對生。
葉為鳥足狀5小葉,中央小葉長橢圓形或橢圓披針形,長2.5-4.5釐米,寬1.5-4.5釐米,頂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側生小葉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1-7釐米,寬0.5-3.5釐米,頂端急尖或圓形,基部楔形或近圓形,邊緣每側有6-15個鋸齒,上面綠色,無毛,下面淺綠色,無毛或微被毛;側脈5-9對,網脈不明顯;葉柄長1.5-10釐米,中央小葉柄長0.5-2.5釐米,側生小葉無柄或有短柄,側生小葉總柄長0.5-1.5釐米,無毛或微被毛;托葉早落。
花序腋生,復二歧聚傘花序;花序梗長1-13釐米,無毛或微被毛;花梗長1-2毫米,幾無毛;花蕾卵圓形,高1-2毫米,頂端圓形;萼碟形,邊緣全緣或波狀淺裂,外面被乳突狀毛或幾無毛;花瓣4,三角狀卵圓形,高1-1.5毫米,外面被乳突狀毛;雄蕊4,花葯卵圓形,長寬近相等;花盤發達,4淺裂;子房下部與花盤合生,花柱短,柱頭微擴大。
果實近球形,直徑約1釐米,有種子2-4顆;種子三角狀倒卵形,頂端微凹,基部有短喙,種臍在種子背面近中部呈帶狀橢圓形,上部種脊突出,表面有突出肋紋,腹部中稜脊突出,兩側窪穴呈半月形,從近基部向上達種子近頂端。花期3-8月,果期8-11月。 [1]  [7] 

烏蘞莓生長環境

烏蘞莓喜光耐半陰,好濕耐旱,不甚耐寒 [3]  。生長於海拔300-2500米的山谷林中或山坡灌叢。 [1] 

烏蘞莓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陝西、河南、山東、安徽、江蘇、浙江、湖北、湖南、福建、台灣、廣東、廣西、海南、四川、貴州、雲南。日本,菲律賓、越南、緬甸、印度、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也有分佈 [1]  。黃河以北常變為冬枯春生宿根草本。北京亦見野生。 [3] 

烏蘞莓繁殖方法

扦插繁殖:選擇一個半老不老的枝條,在15-16釐米處剪下,可以浸泡一會兒多菌靈溶液促其生根,然後選擇合適的花盆栽種即可。 [4] 
播種繁殖:烏蘞莓有種子,在花謝後五六天,一般種子就成熟了,這個時候的種子是褐色的,採集後可以先晾曬一下,然後就可以播種了。 [4] 

烏蘞莓栽培技術

烏蘞莓土壤

烏蘞莓對土壤的要求不高,平常的菜園土,腐殖土都可以,可以在花盆的最底層先鋪一層煤渣土,然後是家肥,就是樹葉雞肥兔子肥等發酵後的肥料,然後再鋪一層腐殖土,盆土就完成了。 [4] 

烏蘞莓選盆

因為烏蘞莓的植株不大,所以選擇的花盆口徑在30左右就可以了,最好選用瓦盆,雖然不好看,但對於養花來説還是比較好的,瓦盆的透氣性和透水性比較好,花盆的底部都必須有一個小孔,是用來排水的,這個小孔在裝盆土之前要找一個東西遮擋住一部分,不要全部遮擋。 [4] 

烏蘞莓苗期

如果是播種的烏蘞莓,那種子播種下去幾天後就會發芽,在發現種子發芽鑽出土面時,記得不要去掉遮蓋物,也不要澆水,等它長出兩三個嫩葉後再讓烏蘞莓見光,然後適當澆水就可以了,等長到十釐米左右幼苗老化些時,可以用花鏟帶着根剷出,移植到準備好的花盆中,再澆一次水,放到陰涼處,等移植苗紮根後就可以放到陽光下了。 [4] 

烏蘞莓養護

養殖烏蘞莓其實很簡單,它比較喜歡温暖和陽光,保證它的光照時間,記得及時澆水,在盆土乾的時候再澆,澆水太多會爛根,同時記得鬆土,避免土壤出現板結,花盆有雜草的時候及時清除,避免發生病蟲害,發生病蟲害要趁早噴藥,由於五葉梅植株比較小,一般會在一個花盆裏移植兩三株,分層修剪,這樣看起來會更美一點。 [4] 
烏蘞莓

烏蘞莓主要變種

中名稱
形態特徵
產地生境
Cayratia japonica(Thunb.) Gagnep. var.pseudotrifolia(W. T. Wang) C. L. Li)
該變種與原變種的區別在於,葉多為3小葉。花期5-8月,果期9-10月。該變種在華中有些地區植物3小葉和5小葉均有,不易區別,其他無任何可靠特徵區別,作變種為宜。
分佈於陝西、甘肅、江西、浙江、湖北、湖南、廣東、四川、貴州、雲南。生長於海拔300-1500米山地、溝谷林下。
Cayratia japonica(Thunb.) Gagnep. var.mollis(Wall.) Momiyama)
該變種與原變種區別在於,葉下面滿被或僅脈上密被疏柔毛。花期5-7月,果期7月至翌年1月。過去一些植物學者曾將中國雲南和海南的產的這一變種植物發表為若干變種,比較了廣東、廣西和貴州的標本後,發現僅只葉形或葉片下面被毛的顏色略有些變化,但劃分不開,實際上系種內一連續分佈區的不同地區的變異。
分佈於廣東、廣西、海南、貴州、雲南。生長於海拔300-2200米山谷林中或山坡灌叢。印度也有分佈。
(參考資料: [1] 

烏蘞莓主要價值

【採收與加工】夏、秋季採收全草,除去雜質,切段。曬乾備用或鮮用。 [5] 
【性味】味苦酸,性寒。 [5] 
【功能與主治】清熱利濕,解毒消腫,利尿,止血。主治咽喉腫痛,腮腺炎,毒蛇咬傷,癰腫,疔瘡,風濕痛,黃疸,痢疾,咯血,尿血。 [5]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5-30克;研末、泡酒或搗爛取汁。外用:搗爛外敷。 [5] 
【現代臨牀研究】治療化膿性感染,接骨及消腫。 [5] 
【出處】《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5] 
參考資料
  • 1.    烏蘞莓  .植物智[引用日期2019-12-19]
  • 2.    烏蘞莓  .中國自然標本館[引用日期2018-12-13]
  • 3.    龍雅宜主編;許梅娟繪圖,常見園林植物認知手冊 第2版[M],中國林業出版社,2011.11,第823頁
  • 4.    五葉梅的種植方法  .湖南省林業廳[引用日期2018-12-13]
  • 5.    楊傳東,石磊,雷孝平主編;梵淨山研究編輯委員會,梵淨山藥用植物編輯委員會編,梵淨山藥用植物 下卷[M],貴州科技出版社,2016.12,第148頁
  • 6.    烏蘞莓 Causonis japonica|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種信息系統[引用日期2023-03-06]
  • 7.    烏蘞莓  .植物誌庫[引用日期2023-05-05]
  • 8.    温玉波、李海濤主編.一分鐘速查中草藥全圖鑑: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2020.01: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