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烏合

鎖定
烏合,讀音wū hé ,漢語詞語,形容人羣沒有嚴密組織而臨時湊合,如羣烏暫時聚合;指暫時湊合的一羣人。
中文名
烏合
拼    音
wū hé
注    音
ㄨ ㄏㄜˊ
釋    義
指暫時湊合的一羣人
出    處
《後漢書·耿弇傳》

目錄

烏合解釋

1、形容人羣沒有嚴密組織而臨時湊合,如羣烏暫時聚合。
2、指暫時湊合的一羣人。 [1] 

烏合出處

①《管子》:“烏合之眾;初雖有歡;後必相吐;雖善不親也”。
②《後漢書·耿弇傳》:“歸發突騎以轔烏合之眾,如摧枯折腐耳。”
③《東觀漢記·公孫述傳》:“今東帝無尺土之柄,驅烏合之眾,跨馬陷敵,所向輒平。”
④《晉書·慕容廆載記》:“廆曰:‘彼信崔毖虛説,邀一時之利,烏合而來耳。’”
⑤《周書·賀拔嶽傳》:“嶽報曰:‘王家跨據三方,士馬殷盛,高歡烏合之眾,豈能為敵?’”
⑥《資治通鑑·晉元帝太興二年》引此文,胡三省注曰:“飛烏見食,羣集而聚啄之,人或驚之,則四散飛去;故兵以利合無所統一者,謂之烏合。”
⑦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七回:“術兵雖眾,皆烏合之師,素不親信。”
⑧清採蘅子《蟲鳴漫錄》卷一:“﹝謝嗣鳳﹞散家財,結同教,招亡命,烏合數千人,揭竿而起。”
清·侯方域《上三省督府剿撫議》:“不若移一旅之師……隨宜撲翦,聯樓結寨,漸次燒除,兔窟既破,烏合焉棲?”參見“烏合之眾”。《爾雅·釋親》:“婦稱夫之父曰舅,稱夫之母曰姑。姑、舅在,則曰君舅、君姑;沒,則曰先舅、先姑。”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