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烏原鯉

鎖定
烏原鯉,Procypris mera (S. Y. Lin, 1933),鯉科原鯉屬的一種魚類。體側扁,成長菱形,背部隆起甚高,腹部平直。頭較小,吻較長,吻長大於或等於眼後頭長。口端位,呈半月形;唇很厚,表面有許多明顯而細小的乳頭狀突起。須2對,較長,頜須較吻須粗長。側線微下彎,側線鱗41-45個,背鰭與臀鰭均具強壯的硬刺,其後緣呈鋸齒形。背鰭外緣內凹,基底長,分枝鰭條為16-18。胸鰭較長,末端達到或超過腹鰭起點。頭部和體背部暗黑色,腹部銀白;每個鱗片的前部有一黑點,聯成體側明顯的縱紋;各鰭為深黑色。
中文名
烏原鯉
外文名
Chinese ink carp
別    名
烏鯉,墨鯉,烏鯽,烏鈎,黑鯉
拉丁學名
Procypris mera (S. Y. Lin, 1933)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硬骨魚綱
亞    綱
輻鰭亞綱
鯉形目
亞    目
鯉亞目
鯉科
亞    科
鯉亞科
原鯉屬
烏原鯉
保護級別
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 [2] 

烏原鯉生活習性

烏原鯉為江河中下層魚類,多棲息於流水深處底質為岩石的水體,亦能生活於流速較緩慢的水體底部。有短距離的洄游習性,冬季產卵後溯江上游,洪水期向下遊遊動。食性雜,常以口向水底岩石表面吸食底棲動植物,以小型的螺螄、蚌類、蜆類為主,也食少量的水生昆蟲的幼蟲、水蚯蚓和藻類。因為吸吮是這種魚的取食方式,所以常不免將少量的泥沙一亞帶入腸管中。一般需超過2齡始達性成熟,產卵季節為11月至翌年1月;卵分批產出,呈黃色,沉性,並具一定粘性;產卵場多在水流湍急、多着生藻類的沙灘石邊、沙灘尾處。

烏原鯉分佈範圍

烏原鯉分佈於西江水系干支流,在廣西境內為普通的上等食用魚類。市場上常見者多為0.5-1.0公斤重的個體,最大個體能長至重7公斤。產量雖不高,但其體厚,肉味鮮美可口,故被視為上等經濟魚類。
烏原鯉
烏原鯉(4張)
由於本種有遷移習性,而河道各支流均修建壩閘,阻礙了洄游河道,影響了它的生活和繁殖;而工業污染的排放,造成水質惡化;加之捕撈過度等因素,使其資源量下降,已成為易危物種。 [1] 

烏原鯉保護現狀

瀕危等級:易危。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