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烏克蘭文學

鎖定
烏克蘭文學,公元9世紀時,現在的烏克蘭土地屬於基輔羅斯。烏克蘭民族形成於14至15世紀。烏克蘭文化和俄羅斯、白俄羅斯各族人民的文化淵源相同。 [1] 
中文名
烏克蘭文學
代表作品
《往年故事》
知名人物
格拉西姆·斯莫特里茨基
知名人物
伊·彼·柯特利亞列夫斯基
主要特點
緊密聯繫生活,表達了勞動者的願望和理想
產生時間
11世紀初

烏克蘭文學口頭文學

烏克蘭最早的文學是民間口頭文學。遠在古代,就已經有按照婚喪禮儀、傳統習俗、季節時令編成的歌謠、傳説、童話、諺語、謎語等。中世紀時,由於韃靼等外族的入侵和奴役,烏克蘭民間文學充滿仇恨外族入侵和反對封建壓迫的色彩,頌揚人民的英勇善戰、熱愛自由和勞動的精神,歡呼人民取得的勝利。民歌《杜馬》的形式即產生於這一時期。烏克蘭民間文學緊密聯繫生活,表達了勞動者的願望和理想,促進了烏克蘭書面文學的發展。  

烏克蘭文學書面文學

烏克蘭書面文學產生於11世紀初。最早的文學作品有編年史《往年故事》、《伊戈爾遠征記》等。從13世紀起,由於韃靼人、立陶宛人、波蘭人等先後入侵,文化中心遭到破壞,文學衰退。直到16世紀下半葉,烏克蘭文學擺脱宗教的桎梏,成為世俗文學,從而得到較快的發展。格拉西姆·斯莫特里茨基(?~1594)的《天堂的鑰匙》(1587)是第一部反映農奴悲慘生活的作品。17世紀,烏克蘭文學在體裁上有較大的變化,出現了具有簡單的對白與朗誦成分的戲劇雛型和勇士小説。

烏克蘭文學十八世紀

18世紀中葉,烏克蘭文學進入新的階段。這時期的重要作家是伊·彼·柯特利亞列夫斯基(1769~1838)。他是一個人道主義者和啓蒙主義者,他的詩集《艾涅伊達》(1798)描述社會各階層的生活習俗,歌頌人民的樂觀精神,反映當時的社會關係。他的劇作《娜塔爾卡·波爾塔夫卡》和《有魔力的士兵》(均1819)對發展烏克蘭戲劇起了重要作用。在他的詩歌和劇作中使用了民間語言。其後,一些作家,如古拉克-阿爾捷莫夫斯基(1790~1865)、克維特卡-奧斯諾維亞年科(1778~1843)等繼承了他的傳統。   

烏克蘭文學十九世紀

農奴出身的詩人塔·格·謝甫琴科(1814~1861)的創作表達了廣大受壓迫人民的反抗,標誌着烏克蘭現實主義文學的開始。19世紀中葉,烏克蘭出現了一批現實主義作家,如涅楚伊-列維茨基 (1838~1918)、斯維德尼茨基(1834~1871) 、帕納斯·米爾內(1849~1920)等。他們的創作着力於反映社會現實問題。馬爾科·沃夫喬克 (1833~1907)的《民間故事》,描述人民對農奴制的憎恨。19世紀80年代,烏克蘭的戲劇衝破沙皇的種種禁令,空前地活躍起來。著名的劇作家有米·彼·斯塔裏茨基 (1840~1904) 、馬·魯·克羅皮夫尼茨基(1840~1910)等,他們以鋒利的筆觸提出尖鋭的社會、道德、心理問題。民主主義作家伊·雅·弗蘭科(1856~1916)的作品最早塑造工人的形象。帕·阿·格拉鮑夫斯基(1864~1902)、列·烏克蘭英卡(1871~1913)、米·米·柯秋賓斯基(1864~1913)等人的作品,表達了對階級和民族壓迫、對人身奴役的抗議,支持俄國無產階級的革命運動。這個時期著名的西烏克蘭作家有馬·沙什凱維奇 (1811~1843) 、尤·費吉科維奇(1834~1888)、瓦·斯捷凡尼克(1871~1936)等。  

烏克蘭文學二十世紀

十月革命勝利後,在建立蘇維埃政權的年代,烏克蘭文學經歷了一條曲折的發展道路:作家隊伍分化、資產階級頹廢文學出現、無產階級文化派對優秀古典文化遺產的否定、各種色彩的文藝團體的產生等。烏克蘭文學在與各種錯誤傾向的鬥爭中得到了發展。   

烏克蘭文學二十年代

20世紀20年代,烏克蘭文學發展了中、長篇小説體裁。剛開始的社會主義建設在狄青納(1891~1967)的《烏克蘭吹來的風》(1924),庫利克(1897~1941)的《康復》(1923)、《年輕的心》(1923)等作品中得到了反映。戈洛夫科(1897~1972)的長篇小説《雜草》(1927)首先塑造了農村黨員的形象,潘奇(1891~1978)在《我們時代的故事》(1927)中,對塑造工人階級的典型作了嘗試。   

烏克蘭文學三四十年代

30年代,一批年青作家登上文壇,其中有劇作家柯涅楚克(1905~1972)、詩人岡察連科(1908~)、彼爾沃馬伊斯基(1908~1973)和散文作家斯米良斯基(1904~1966)、雷巴克(1912~1978)等。這一時期反映社會主義建設的作品有庫茲米奇(1904~1943)的《渦輪機》(1932)、柯秋巴的《新岸》(1933~1937)。寫農村題材的作品有別澤克的《進入創造性的日常生活》(1931)、戈爾吉因科的《種子》(1933)等。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反映蘇維埃人的新特點的作品有雷里斯基(1895~1964)的詩集《重量的標記》(1932)、揚諾夫斯基(1902~1954)的長篇小説《騎士們》(1935)、巴讓(1904~)的敍事長詩《不朽》(1937)等。戲劇作品有米基琴科(1897~1937)的《專政》、《閃耀吧,星光!》、《祖國的姑娘們》,柯涅楚克的《艦隊的毀滅》等。在反對德國法西斯入侵的年代,作家們創作了許多表現烏克蘭人民抗擊侵略的英雄氣概的優秀作品,如巴讓的《宣誓》、狄青納的《朋友的葬禮》、雷里斯基的《渴望》、馬雷什科(1912~1970)的《兒子們》、柯涅楚克的《前線》等。

烏克蘭文學戰後

戰後及50年代,出版了巴讓的詩《在戰爭的日子裏》(1945)、岡察爾(1918~)的《旗手》(1946~1948)、斯捷爾馬赫 (1912~)的《大家族》(共2卷,1949~1951)、柯涅楚克的劇作《馬卡爾·杜勃拉瓦》(1948)、巴什(1908~  )的《第聶伯河上的黎明》(1953)等。50年代末,許多詩歌作品着重寫列寧的事蹟,如馬雷什科的《關於列寧的詩行》(1960)、帕甫雷奇科 (1929~) 的《列寧在前進》(1959)等。

烏克蘭文學六十年代

60年代,烏克蘭散文更加廣泛地描述人民的生活和遭遇,如斯捷爾馬赫的長篇小説《人血不是水》(1957)、《麪包和鹽》(1959),岡察爾的《人和武器》(1960)、《颶風》(1970),彼爾沃馬伊斯基的《野蜂蜜》(1963)等。在這一時期,岡察爾還寫了《大教堂》,斯捷爾馬赫寫了《豐盛的晚會》,反映烏克蘭人民豐富多彩的生活,宣傳烏克蘭文化的優秀傳統。描寫農村生活的作品有岡察爾的《小鈴鐺》、斯塔德紐克的《人不是天使》的第2部。

烏克蘭文學七十年代

進入70年代,烏克蘭文學中出現一批描述現代生活和工人階級以及培養新人的作品,如岡察爾的《雙桅帆船》(1973),索勃科的《利霍波爾》(1973),塔拉索夫的《登陸》(1974),扎格列別利內的《獅心》(1977),奧列伊尼克的《種子》(1977)等。詩集有德米捷爾科的《地軸》(1977)等。戲劇作品有扎魯德內的《隨風逸去》(1977)等。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