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烏丘鄉

鎖定
烏丘鄉由金門管轄,其實這裏歷史上一直屬於福建省莆田縣,與湄洲島相隔僅18海里,面積僅1.1平方公里,島上流行莆仙話。1949年以後,該島實際由台灣當局控制,1954年設烏丘鄉,改由金門縣代管至今。 [1]  在中國大陸行政區劃中,該地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湄洲鎮轄區。
烏丘鄉由大丘島、小丘島組成,面積僅1.1平方公里,是台澎金馬地區面積最小的鄉鎮。
中文名
烏丘鄉
外文名
Wuqiu Township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台灣當局實控,福建省金門縣代管
地理位置
福建東外海
金門馬祖中心點
面    積
1.1 km²
下轄地區
2村2鄰
政府駐地
大丘村1號
郵政編碼
896
氣候條件
亞熱帶海洋性氣候
人口數量
0.05 萬(2012年1月)
著名景點
烏丘嶼燈塔

烏丘鄉地理環境

烏丘鄉總面積為1.1平方公里,由大丘島烏丘嶼)與小丘島組成,行政區劃分為二個村。全鄉總面積1.1平方公里,總136户,共460人(2009年1月)。
烏丘鄉雖然為金門縣所管轄,但距離金門本島甚遠,兩地並無經常性交通工具,日常補給與交通必須仰賴十天一班往返台灣台中港的軍艦。

烏丘鄉地理位置

圖1:烏丘鄉地理位置詳圖 圖1:烏丘鄉地理位置詳圖
烏丘鄉位於北緯24°58'36",東經119°28'42",坐落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省湄洲灣外,與湄洲島相隔僅18海里。烏丘鄉東距新竹81海里、東北距基隆180海里、東南距澎湖93海里、左營145海里、高雄182海里、西距湄州島20海里、西北距鷺鷥島9海里、西南距金門72海里、北距南日島12海里、馬祖70海里、位處金門縣與連江縣(馬祖)中心點。

烏丘鄉歷史沿革

烏丘原為中國福建沿海漁民在漁泛期或躲避海上颱風時的海上短暫停靠站,其後逐漸有漁民在春秋漁獲最豐富的季節居住島上,居住人數曾高達一千多人,為烏丘島上住民的開端。
1949年國民黨撤退至台灣時,部分參與國共戰爭的國民黨游擊隊遷移至烏丘。1952年美國給予軍事援助後,始整編游擊隊為”反共救國軍”,其後一些退役軍人選擇在當地落地生根。1954年設立烏丘鄉公所,並委請同屬福建省的金門縣政府“代管”。

烏丘鄉行政區劃

烏丘鄉下轄2個行政村:大丘村、小丘村

烏丘鄉島上居民

烏丘風光集
烏丘風光集(13張)
烏丘島上居民大部分主體來自湄洲島的漁民,由於當時烏丘附近海域漁產豐富,只是湄洲島漁民存放漁具的地方,漁季來時才會短暫上島,島上居民一部分就是由於國共內戰後被困在烏丘上的。島上居民都基於各種不同的原因從湄洲島播遷到烏丘,加上駐防當地的官兵,自1949年國共內戰後,衍生一種“兵民一家”的互助情懷。
島上居民所使用的語言除了“國語”外,也通行莆仙話,也稱為興化語,當地也稱烏丘話,由於島上常年有來自台灣的駐軍,因此許多居民也通曉閩南語。島上電力完全靠發電機供給,亦無自來水
烏丘鄉缺乏教育資源,曾經設有烏丘小學,但沒有任何教育機構,孩童年輕人都離開烏丘在外地就學。
烏丘鄉對外交通極度不便,居民、物資進出烏丘的方式是軍方的船隻。但因為軍事管制,非當地居民進入烏丘必須經過申請許可。

烏丘鄉海運

10天一航次的軍方船隻往來台灣的台中港,是烏丘對外主要的交通方式。大丘、小丘之間沒有固定船班,居民多自行以舢舨在大海當中行駛往來兩地。

烏丘鄉空運

大丘村和小丘村各有直升機停機坪,但沒有固定航班起降。

烏丘鄉旅遊景點

烏丘鄉烏丘燈塔

烏丘燈塔又名烏丘嶼燈塔,位於中國金門縣烏丘鄉大丘村,建於1874年(清朝同治十三年),為往來福州廈門之間的船隻導航。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佔領了烏丘島,並住在塔內,但燈塔守衞照常點燈。日軍投降以前,美軍戰機攻擊日軍船隻和燈塔,燈塔因此而受損,塔頂被轟擊,造成燈具損毀以及塔身降低。之後日軍撤離烏丘的時候,又再一次炮擊燈塔。1945年,英國人修復燈塔。1951年,燈塔因軍事原因,停止點燈,但燈塔的油漆和保養都繼續進行。1970年到1975年間,燈塔開始由台灣軍方修建,將原有的石造圍牆用水泥材料加固,並提升高度,在內沿牆邊興築房舍,把地下坑道連接到燈塔。從1874年(同治十三年)到2006年,烏丘燈塔歷經133年的歲月,默默完成多年導航的使命。

烏丘鄉鴛鴦湖

鴛鴦湖

烏丘鄉發展困境

常住居民只有幾十人,島上空屋比人多
金門縣長楊鎮浯透露,作為金門縣6鄉鎮之一的烏丘鄉,長住鄉民只有幾十人,現住人口主要為台海軍陸戰隊官兵。
烏丘遠眺
鄉公所是當地最高的行政機關,除鄉長秘書之外,只有三名職員,服務全島將近幾十位居民。因為島上年輕人都到外地工作,孩子也跟着爸媽到了城鄉,公所人員打趣地説,“如果不算駐軍,島上空屋比人多”。
居民吳金財説,烏丘多年來可説沒有建設,島上只有三輛摩托車、兩輛休旅車,島上交通“就是11路公車,只能靠兩條腿”。 [1] 
烏丘燈塔是島上的地標,於1874年啓用,在清末五口通商後扮演國際貿易重要港口的指引,1954年因戰略需求,烏丘燈塔吹起熄燈號,但燈塔的油漆及保養工作持續進行。幾年前,烏丘燈塔重新復燈。
島上物資缺乏,吃喝都要靠台灣運補
烏丘距金門72海里,但兩地之間並無交通船,島上物資缺乏,吃的東西全靠台灣運補,每十五天才有一艘往返台中港的軍艦,報紙通常是一次拿半個月的份,島上僅有一家雜貨店飲料餅乾、泡麪的價格,都比台灣本島還貴八到十元新台幣,登門消費的多是駐軍
淡水水源也相當缺乏,飲水靠每15天一次的運補船,因此家家户户都有儲存雨水備用的習慣。
烏丘因為屬於“要塞堡壘法”管轄,除駐軍及島嶼居民外,台灣其他地方老百姓無法登島,除非事先申請才可能成行。
幾年前,曾有台灣記者跟隨金門縣府人員,乘坐海巡艇登上烏丘。報道稱,“入目所見,盡是斑駁老屋,路面柔腸寸斷。走在路上寸步難行,很難想象台灣還有這麼落後的地方。”
據瞭解,台海軍已完成烏丘碼頭整建先期規劃,預算為5億元新台幣,預計在2021年執行。
烏丘燈塔
台軍方表示,如果碼頭興建完成,除了可改善因潮汐湧浪天候所衍生的交通問題,並可建立烏丘到金門、烏丘到馬祖、烏丘到澎湖,以及烏丘到台中等定期海上運輸航線,對區間人員及物資交流都有助益。
島上僅有的烏丘小學,也在十年前關門
烏丘以前還有一所小學,島上的孩子小學畢業就必須離鄉背井到外地念書。
烏丘鄉島上風光 烏丘鄉島上風光
小學畢業典禮上,有畢業生家家户户,小孩、大人幾乎都紅着眼眶,因為要出遠門唸書,這一別至少要來年暑假才能返家。 [1] 
行政區屬金門代管的烏丘鄉,學區在金門縣,但烏丘與金門間無交通工具可供往來。
烏丘鄉的“小留學生”,必須先搭20多個鐘頭的船到高雄,等候往金門的船班,再搭20多個鐘頭的船到金門。
烏丘、金門一趟往返不易,出門唸書想再回烏丘團聚,只有暑假了。除夕,家家户户團圓圍爐,烏丘的“小留學生”因船期無法配合,幾乎都是在宿舍共度。
烏丘學子多數是到金門金城初中,長達三年都住在防空洞改裝的宿舍裏。
時至今日,因島上年輕人外出工作,孩子也跟着爸媽到城鄉,學校招不到學生,就連僅剩下的烏丘小學十年前被迫關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