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為濮陽公祭太常崔丞文

鎖定
《為濮陽公祭太常崔丞文》是唐代李商隱創作的一篇散文。
作品名稱
為濮陽公祭太常崔丞文
作    者
李商隱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出處
《全唐文》
作品體裁
散文

為濮陽公祭太常崔丞文作品原文

為濮陽公祭太常崔丞文
年月日,惟靈泰嶽繁祉,安平望族。潤地勢於長源,構堂基於修麓。藍田之產,宜有良玉;徂徠之林,宜無凡木。
昔我待子,松玉之間,冀十場面之得價,望千尋而可攀。大年不登,逸足方駛,松欲秀而先蠹,玉將攻而遽毀。聞問之時,嘆悼何已。
惟我承乏,受命南征。一言相許,攜手同行。敻絕萬里,飄泊雙旌。念兩婢之價倍,愧五羖之酬輕。地接殊鄰,風移中土。五嶺三江,炎風瘴雨。釣犀之潭,跕鳶之渚。席上從容,幕中宴語。先防載苡之謗,更示投香之所。因使庸虛,不罹罪罟。越井之酋,甘綏之女,時清則銅鏑納廚,歲稔則銀簪叩鼓。豈我之自,惟子是與。
相從來覲,又往於涇。風埃古戍,霜雪孤亭。偏裻之服,縵胡之纓。塞迥而晨嚴刁斗,沙平而夜警兜零。指吾以虜隙,勉吾以武經。正慰窮邊,俄還京邑。北庭減價,南轅雪泣。章台闢掾,方喜趙嘉之來;棘署選丞,仍見譙元之入。是焉踐歷,更俟飛翻。況乎鳳沼,又接鴒原。何釁成乎燥濕,而厲結乎寒暄。未及西山之藥,旋為東嶽之魂。憶昔舊許員歸,青門出餞。樂作而嘆起,杯行而淚泫。但容與於風波,共沈吟於鍾箭。揮袂如昨,郵書甚頻。雖遙道里,未闊聲塵。孰謂念歸之日,翻為有慟之晨。嗚呼哀哉!
彷彿荒阡,依稀古陌。徐動丹,永歸元宅。願執紼而身遠,想移舟而莫及。迥夜秋思,羣山暮色。恨白髮之衰翁,哭青雲之舊客。聊茲寄奠,莫寫西悲。已乎崔子,為吾歆之。 [1] 

為濮陽公祭太常崔丞文作者簡介

李商隱(約813—約858),唐代詩人。字義山,號玉溪生、樊南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開成二年(837年)進士。曾任縣尉、秘書郎和東川節度使判官等職。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被人排擠,潦倒終身。詩歌成就很高,所作“詠史”詩多託古以諷,“無題”詩很有名。擅長律、絕,富於文采,具有獨特風格,然有用典過多,意旨隱晦之病。有《李義山詩集》。 [2] 
參考資料
  • 1.    王水照. 傳世藏書.集庫.總集 7-12 全唐文 1-6[M]. 海口: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第5620頁
  • 2.    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