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為奴隸的母親

(2003年閻建鋼、聶造(聶聖哲)聯合執導電影)

鎖定
《為奴隸的母親》是由閻建鋼執導,何琳劉子楓柏寒主演的電視電影 ,於2004年4月20日電影頻道播出 [1] 
該劇講述了民國時期的浙江東部某地,阿秀為了替丈夫還債、替久病不愈的兒子春寶治病,被丈夫“典當”給富家傳宗接代而引發的悲慘故事 [2] 
中文名
為奴隸的母親
類    型
電視電影
出品公司
電影頻道節目中心
製片地區
中國大陸
拍攝日期
2002年12月29日
拍攝地點
安徽省休寧縣
導    演
閻建鋼
編    劇
聶聖哲
閻建鋼
製片人
鄧濤
主    演
何琳
劉子楓
柏寒
色    彩
彩色
出品時間
2004年

為奴隸的母親劇情簡介

《為奴隸的母親》劇照
《為奴隸的母親》劇照(7張)
民國時期的浙江東部某地,李秀才一家是當地的大户人家,太太多年未有生育。農民阿祥久病不愈,無力還債養家餬口,便把年輕美麗的妻子阿秀以100塊大洋“典”給老秀才為期三年,為李家傳宗接代。為了替丈夫還債和久病不愈的兒子春寶,阿秀含淚忍辱出了家門。初到李家,太太什麼粗活都不讓她做,秀才老爺對她也是十分疼愛。一切都天隨人願,不久阿秀就懷了孕、生下兒子秋寶。李家有後了,老爺太太喜不自禁,阿秀的“使命”似乎也完成了。從此,太太開始冷遇阿秀,不僅強行抱走了兒子秋寶,還讓她幹起了粗活累活。秋寶一週歲生日的時候,春寶病得很重,阿祥前來“送禮”,為了向阿秀要錢給兒子治病。這些都被太太看到,二人爭執間打碎了老爺送給阿秀的祖傳玉鐲。老爺知道阿秀還是忘不掉原來的丈夫和孩子,打算讓她離開,可是三年合約未滿,便讓她做起了李家的傭人。這個家,人難留;那個家,情難捨。三年前,滿懷屈辱與不捨而去的女人;三年後,又痛苦而彷徨地回來。親生的兩個孩子天各一方,一個是窮人家的孩子,一個是大户人家的少爺 [3] 

為奴隸的母親演職員表

為奴隸的母親演員表

為奴隸的母親職員表

出品人 閻曉明
製作人 鄧濤、閆建科、鍾川
監製 岳陽、閻建鋼、母鐵軍、聶造
原著 柔石
導演 閻建鋼
副導演(助理) 張志彤、王海、任利
編劇 李一波
攝影 李偉
配樂 周志勇
道具 楊建剛
美術設計 雷維新
造型設計 楊瑾、苗紅
服裝設計 王明忱、王淑田
視覺特效 安軍
燈光 韓建全、李光明、曹建平、張東軍、蘇大成
錄音 陳剛、王革、李迪、蘆羽
劇務 曹江濤、杜維、葉露露、金建峯
佈景師 劉家國
展開
以上資料來源 [4] 

為奴隸的母親角色介紹

  • 阿秀
    演員 何琳

    農民、為了替丈夫還債和養育久病不愈的兒子春寶,被典當給富家傳宗接代。在為富家生完兒子秋寶後,變成了他們幹粗活累活的傭人,遭到冷遇和百般凌辱,秋寶又被強行抱走。被典當期滿後,阿秀又回到那個令她愛恨交融的家,朝思暮想的春寶卻視她如陌路人。

  • 李秀才
    演員 劉子楓

    大户人家的老爺,因太太多年未有生育而以100塊大洋典當來了阿秀為其傳宗接代,為期三年。不久阿秀就懷了孕、生下了兒子秋寶。李家有後了,他為此喜不自禁。

  • 李太太
    演員 柏寒

    李秀才老婆,大户人家的太太,因自己多年未有生育而對阿秀十分疼愛,阿秀初到李家時什麼粗活都不讓她做,在阿秀生下兒子後開始冷遇阿秀,不僅強行抱走了兒子秋寶,還讓阿秀幹起了粗活累活。

以上資料來源 [3] 

為奴隸的母親幕後花絮

  • 該劇是改編自柔石的同名短篇小説,是為紀念作家柔石先生誕辰100週年特別製作的 [2] 
  • 導演閻建鋼透露當初何琳差點就沒能演這部戲,因為何琳外形太靚麗,遭到了投資方的反對 [5] 
  • 該片有三分之一的場景在獨具古徽州風貌的“古城巖”景區和休寧縣萬安鎮拍攝 [6] 

為奴隸的母親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獲獎內容
獲獎方
2005年
第33屆國際艾美獎最佳女演員
何琳 [7] 
2005年
第17屆法國蘭斯國際電視節最佳音樂獎
《為奴隸的母親》 [8] 
2004年
第四屆中國電視電影百合獎一等獎影片
《為奴隸的母親》 [9] 
2004年
好萊塢國際電影電視節-星光獎最佳影片
《為奴隸的母親》 [8] 
2004年
第10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電視劇
《為奴隸的母親》 [10] 

為奴隸的母親製作發行

聯合制作
北京天禾兄弟電視電影投資有限公司
中央戲劇學院影視部
北京今日智業廣告公司
電影頻道節目製作中心出品
以上資料來源 [4] 

為奴隸的母親影片評價

編導們透過現代人的眼光,用看似不露的表現手法樸素而冷峻地敍述着“典妻”這個浙東舊有的典型陋習,將目光更多地投向對生命本體的關懷與闡釋。正是這種冷靜與客觀,可以讓觀眾在平淡中體味到深刻,在冷靜中感受到創作者的深情 [11] (《新聞午報》評)
在這部電視電影中,何琳利用有限的台詞、豐富的情感,把一個富人家的“生育奴隸”、丈夫眼中“賺錢奴隸”的角色表現得淋漓盡致 [5] (《天府早報》評)
該劇繼續秉承着原著的原汁原味,樸實、細膩、平實而耐人尋味,古舊的徽州老屋、近似黑白的明暗色調、舒緩的節奏、沉悶的氛圍、哀婉的音樂,演員們的台詞簡潔明瞭,更多地使用眼神和肢體語言來表現看似平靜生活下內心的波瀾與動盪 [12] (新浪娛樂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