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為什麼設計--原研哉與阿部雅世的對話

鎖定
《為什麼設計--原研哉與阿部雅世的對話》是2009年木馬文化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原研哉,阿部雅世。
中文名
為什麼設計--原研哉與阿部雅世的對話 [1] 
作    者
原研哉
阿部雅世
出版時間
2009年12月31日
出版社
木馬文化
頁    數
256 頁
ISBN
9789866488269
售    價
NTD300

目錄

為什麼設計--原研哉與阿部雅世的對話主要內容

設計是什麼?為什麼設計?
原研哉與阿部雅世,東京與柏林,居住在兩個不同城市的設計者,進行了一場以“設計”為題的討論。本書是兩位作者的精彩對談錄,他們結合自身對於設計的想法與實踐,融合彼此對於東西方文化的觀察,在“如何理解設計”、“設計的語言與溝通”、“設計的潮流”、“設計與生活”四個大主軸之下,深入探討設計的根本,以及種種與設計相關的有趣議題。
王志弘:平面設計師
王增榮: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建築系講師
安鬱茜:實踐大學設計學院院長
阮慶嶽:元智大學藝術創意繫系主任、作家
官政能: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系所教授兼副校長
徐明松:銘傳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意大利國家建築師
詹徫雄:學學文創副董事長、《數位時代》總編輯
劉 開:平面設計師
蘇耀昌:JRV International創意總監
我與阿部雅世相識是在2004年。在主辦完以“HAPTIC(感覺的覺醒)”?主題的“竹尾紙展(TAKEO PAPER SHOW)”之後,計劃將展會內容整理成書,便與參展作家舉行了幾次座談會。那時,正好從米蘭回來的阿部雅世也被邀請參加了。可以説跟她初次見面的時候,展覽會的事情已經結束了。座談會的成員還有紡織品設計師須藤玲子和我,共三個人。記得那時我們基本上是初次交談。
我們的談話很愉快,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她對歐洲和日本的種種直言不諱的評論特別具有説服力,因為這都是從她個人的切身體會出發的。在海外工作的人往往以當地的標準來評價自己,所以我們只能唯唯諾諾地對那種具有異國情調的不同文化的價值觀和感覺表示欽佩。但阿部雅世卻不是這樣。與其説她在國外受到好評,倒不如説她具有在國外才必須要有的那種“自我展示”的主動意識。也就是説,她在不同的文化中,鼓勵着那些沒有好好學習或工作的學生和職員,要作為一名積極主動的日本人在歐洲奔走。
阿部雅世認為,日本和歐洲所共有的問題,以及本世紀、全世界的人們所要面臨的迫切問題都非常清晰。而且,跟她談話多久都覺得沒有盡頭,感覺在那些話題背後隱藏着更多的話題。就像貪心的小孩兒似的,雖然從聖誕老人那兒得到了禮物,但還總惦記着聖誕老人揹着的那個巨大的袋子。從那時起,我就默默地期待能與阿部雅世暢所欲言。
本書談話的前半部分在東京,後半部分在柏林。東京篇以我接受採訪的形式開始,柏林篇相反是以我向阿部雅世...MORE

為什麼設計--原研哉與阿部雅世的對話目錄

序言
東京篇
第一章 如何理解設計
設計的入口∕創造智慧和想像的容器∕裝飾是力量的象徵∕我在進行“精神”的設計∕平面設計的訓練∕連續不間斷∕為什麼在大學教課∕讓人們知道有多少是自己不知道的∕引領價值的轉變 “舒展”不如“褶皺”∕創造存在感的方法/原研究小組的夏季集訓∕採取有成效的方式
第二章 語言與溝通
設計師必須是解釋的專家∕大部分工作是寫企劃書和委託書∕像整齊漂亮的動物毛那樣的設計是最理想的∕沒有經過深思熟慮就不要隨便説什麼“簡單”∕空白就是在改變秩序中產生的空隙∕日本的富有在於充滿變化∕語言的感受性∕對內的語言和對外的語言∕關注視覺導航∕快樂的使用説明書∕努力研究如何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體力充沛嗎?”
第三章 設計的潮流
技術驅動和採取什麼樣的立場∕日本是如何宣傳的∕迅速發展的米蘭沙龍展覽會∕所謂Salone方法∕用來自日本的纖細,嘗試説服世界∕對慾望形式的美化∕於“經濟”之後到來的事物
第四章 設計與生活
從百貨來看日本和歐洲∕廚房是設計的集合∕生活和家用電器格格不入∕“日本車”和組合廚房用品∕建設家庭是一種試驗∕如何在現代中生活∕同潤會建造的公寓明明是集體公寓的好典型∕不要看你擁有什麼,要看你能分享什麼∕創造未知的“和”∕進屋必須脱鞋,這是不能妥協的一點∕最近100年,日本沒有形成居住方式的規範∕何?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