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為了幸福的明天

鎖定
白朗的《為了幸福的明天》是創作於建國初期的作品·作品發表後,一直被作為英雄的傳奇進行解讀·但本文認為,《為了幸福的明天》也具有女性寫作的韻味,因為作品不僅塑造了邵玉梅、章林、王英等一系列女性形象,而且生動地再現了她們被解放後的生活:獲得了勞動權、生存權、受教育權、婚姻自主權。
作品名稱
為了幸福的明天
作    者
白朗
創作年代
建國初期
內    容
英雄的傳奇

為了幸福的明天作者簡介

白朗,原名劉東蘭。女作家。奉天盛京(今遼寧瀋陽)人。1931年在哈爾濱參加反日大同盟。曾任《國際協報》記者及文藝副刊主編。創辦《文藝》週刊。1941年到延安。194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延安《解放日報》編輯、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延安分會理事、《東北日報》副刊部部長兼東北 文藝家協會出版部副部長、《東北文藝》副主編。建國後,歷任東北文藝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文聯第二屆委員,中國作協第一、二屆理事。是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著有散文集《月夜到黎明》,短篇小説集《伊瓦魯河畔》,中篇小説《為了幸福的明天》,長篇小説《在軌道上前進》等。

為了幸福的明天故事簡介

《為了幸福的明天》是一部有血有肉的作品,反映了一個偉大的時代。作品的主人公邵玉梅是一個貧苦人家揀回來的苦孩子,從小受盡了虐待,但也養成了她的吃苦耐勞、樸實善良的性格。新中國的建立,給她帶來了光明,她入了軍工廠,得到了徹底解放,過上真正的人的生活。在共產黨的教育下,她不斷提高覺悟,從一個無知識的普通人,成長為工人階級的一員。為了愛護工廠,幾次光榮負傷,以致殘廢。但她從不灰心,總是奮力自勉,決心把自己的全部心力都貢獻給人民的事業。
作品的故事是以最後一次搶救邵玉梅為線索展開的,結構新穎,不落俗套,有倒敍、插敍、回憶及人物細膩的心理描寫,藝術成就是很高的。這部中篇小説不僅生動地描寫了英雄人物,同時還表現了建國初期東北社會生活的新風貌,新風氣,人與人之間的新型關係,中蘇友誼,組織對邵玉梅的關心、愛護,人民對她的愛戴。篇中有許多對純潔女性心靈美的成功描寫,感人至深,催人淚下。這部作品是一部成功之作,是當代文學史上較早地描寫工人生活、塑造英雄人物的成功嘗試,是文學史上的優秀作品。

為了幸福的明天內容概要

下班了,工廠的食堂裏,窩窩頭,白菜湯熱氣騰騰,人們正吃着,突然“轟”地一聲,以李得為首的一些人説了聲“不好”跑到了工廠,到了現場一看,血泊裏躺一個留着兩條辮子的姑娘,人們知道這是為槍彈配藥的邵玉梅被炸傷了。人們將玉梅抬到一輛卡車上,送到了職工醫院,經醫生檢查,發現玉梅的左臂炸掉了1/3,一隻手不知道哪裏去了,另一隻胳膊斷了五根筋。在場的女工小於嚇哭了,玉梅的哥哥聞訊趕來,臉色白了。經過醫生的手術,玉梅的一隻胳膊從肘部鋸掉了,半隻血淋淋的胳膊放在一個白磁盤裏,玉梅甦醒過來後,見哥哥非常沉痛,説道:“哥哥,你不要難過,我現在不痛了。”這時,工廠黨總支書記黎強來了,車間負責人章林也來了。
為了保全玉梅的生命,醫生要據掉玉梅的另一隻胳膊。這時,黎強提出了不同的意見,最後大家商定請蘇聯醫生高索夫來看看,能否保住玉梅的另一隻胳膊。哥哥與人們都想看看玉梅,可是玉梅的身上全被紗布裹住了。玉梅家裏一共有三個孩子,玉梅從小就長得惹人喜愛,大大的眼睛,長長的睫毛。
那時,在山東老家生活困苦,孩子們都得下地幹活,出外拾柴,這些活,玉梅樣樣都得做,天冷了,兩個哥哥可以不去,但是,玉梅一定得去,到了冬天,媽媽還要她出去討飯,這一切説明她在家裏是一個最不受疼愛的孩子。
為此媽媽還常説:“冬天別呆懶了”。邵家生活貧苦,父親在外打長工,不常回家。玉梅在家裏所以會這樣,還有一點説道。原來,邵家有一個女孩抽風死了。為此,媽媽哭得死去活來,父親為了不讓媽媽難過,在一個深夜裏將孩子送到大溝邊埋掉了,第二天,父親去大溝邊,聽見了孩佑的哭聲,走上前去一看,原來是一個剛剛生下來的女孩,這樣就撿了回來,這個孩子就是小玉梅。媽媽見到又撿回了一個孩子,氣得抱怨説:“人家扔,你就撿,自個兒都養不起,還養個野丫頭?”對於自己是怎樣來的,父親一直不説,玉梅自己卻聽到一些風聲,小小的心靈裏只好暗暗地説道“將來長大了一定要做一個男人”,那時玉梅只有11歲。常言道“人挪活,樹挪死”,玉梅一家在山東實在過不下去了,只好來到關外,可是,天下烏鴉一般黑,到了關外,家裏還是窮得難以活下去。一天媽媽出去跟一個親戚借糧,誰想糧食沒借來,倒是借來了個主意,有人要玉梅給人家當童養媳。從此,玉梅撿煤渣,包蘋果,什麼活都做,這樣日本人還要打她耳光子。1946年來了八路軍,二哥參軍了,玉梅也回到家裏了。可是,媽媽卻死去了,父親怕自己死後被扔到關外,又回到了山東。大哥進了六一工廠。玉梅在家裏閒不住就到了一傢俬人的火柴廠裏做工。後來廠子倒閉了,只好在家裏納鞋底幹零活掙錢。
一天餓了,吃了家裏的半個餅子。結果,嫂子鬧得天翻地覆,還將玉梅打了。
哥哥見嫂子如此不通人情,覺得有些太不像話,可是又拿妻子沒辦法。玉梅一直想出去工作,只是哥哥總是説廠裏不要女工。一天玉梅自己來到廠裏,人家問她想做什麼,她不知道,便炸着膽子説道:“想學車牀子。”可是,她沒文化,只好被分配到“烘房”。玉梅再也不用聽嫂子那些閒言碎語了。
工廠的烘房車間裏,放着容易爆炸的雷汞。温度高了,就要燃燒,要爆炸,温度低了,就造不成作彈了。玉梅沒文化,連温度計都不會看,便虛心向同班的王英學習,由於她刻苦好學,終於會看温度計了。一天,烘房裏的硝酸瓶漏氣,燃燒起來了,要是繼續下去,就會引起一場大爆炸,玉梅一見不好,猛地跑到窗前推開窗子,誰知窗玻璃把她的手劃破了,流血不止,不僅這樣,地上的掃帚也着火了。玉梅見此情景,奮力撲上去,熄滅了這場火,可是,她卻被硝酸給燻倒了,人們要送她去衞生所,她堅持不去,第二天照常上班了。玉梅的行動引起領導的注意。車間主任章林還在全廠大會上表揚了她。
玉梅聽了十天政治課,她受到了很大的震動。因為她終於知道了自己工作的重大意義。入廠八個月後,在王英的幫助下,玉梅入黨了,這時她認識了廠黨總支書記黎強,他是一個在1942年受過傷,有着一隻假腿的人,但還是堅持着工作,特別是她聽了一個特務怎樣破壞一個化工廠的故事後,更明確了生產軍工產品的六一工廠的重要性。東北很快就要解放了,很多幹部與技術工人被派到關裏去了,工廠裏缺少技術工人,玉梅一直想做一個合格的工人,可是,組長劉勇總是難為她,並説“癩蛤蟆想吃天鵝肉,斗大的字識幾個?你把技術看得太簡單了。”車間裏的小於膽子小,怕危險,見到玉梅天不怕地不怕的樣子,一點點也習慣了。王英調到槍彈的底火組裏去了。這裏是配藥的,玉梅也想去,王英問她識多少字,可是,這時的玉梅才只識二三百字,只好繼續學習了。北平解放了。這個説我裝底火打廣東,那個説我裝底火打海南島。玉梅心裏不要説有多急了。她來到底火組裏,一直是埋頭苦幹的。可是,車間裏來了一個叫做傅金苓的姑娘,這人有文化有技術。這樣,組長劉勇就利用她來壓制玉梅,其實金苓也是一個好姑娘,只是在劉勇的慫恿下,變得越來越驕傲了。玉梅將劉勇的行為反映到主任章林那裏,劉勇受到了批評。一天正當金苓當班,因為她用力過大,將刷子弄着火了,她一見着火了,扔下刷子就躲開了。着火的刷子很快把桌子點着了,地上還放着不少雷汞。金苓光喊“救火”不朝前。玉梅眼見雷汞要爆炸,便伸出手去撲滅火苗,熊熊燃燒的大火,撲到玉梅的臉上,燒着玉梅的頭髮,儘管這樣,玉梅還是奮不顧身地撲着,結果,火雖然撲滅了,但是,玉梅卻受了重傷,只好被送進醫務所裏治療。在醫務所裏,受了一點輕傷的金苓,總是喊個不止,嚷着痛,但是看到玉梅受傷那麼重,還是不言不語,不聲不響,她也有些自愧,回到宿舍裏就哭了。因為玉梅的傷太重醫生讓她休息了20天。劉勇對重傷的玉梅不只是不關心,反而對她諷刺挖苦,當他去看望金苓時,想不到卻受到金苓的斥責。黨總支書記來看玉梅了,同時也知道了劉勇的工作作風,對玉梅的惡劣態度。一天玉梅同小於、金苓一道去看電影《戰後晚上六點》。這部電影是寫蘇聯衞國戰爭時妻子送丈夫上前線,兩人相約戰後六點鐘的時候相會的地址。可是,丈夫在戰爭中受傷了。他怕妻子知道自己受傷嚴重,不會再理睬自己了。妻子見了丈夫先是大吃一驚,後來得知丈夫在戰場上很勇敢,立刻跑上前去親吻着自己的丈夫。看了電影,三個姑娘,討論起已經殘廢的黨總支書記黎強是否能找到對象。有的説找不到。可是,玉梅卻説他是個英雄,應該能找到一個好對象。妹妹的英雄行為在黑板報上受到表揚,因為玉梅住在廠子裏,哥哥邵仁知道消息後就前來看望她。哥哥一直很保守,在妹妹的幫助教育下,也進步了,在妹妹出院的時候,哥哥入黨了。當時入黨是秘密的,他不知道玉梅早已是個共產黨員了。想不到兄妹兩人在會場上見面握手了。出院以後,玉梅更知道一隻手的可貴了。這時為提高劉勇的覺悟。組織上讓他去黨校學習了。兒時的艱苦生活,使玉梅得了胃病。
常常是痛起來讓人受不了。可是,玉梅總是堅持着,從來不請假不誤工。劉勇走後,護廠英雄李得來當組長了。這時,廠子里正生產美式彈藥,不要説玉梅配不好藥,就是有文化有技術的金苓也不行了。這一天,玉梅手裏正拿着一百克的雷汞,巨烈的胃痛折磨着玉梅,她痛得要暈倒了。為了自己的生命,她可以把雷汞扔到地上,這樣,廠子就會炸燬了,自己拿着就有生命危險。玉梅咬着牙,把雷汞緊緊地握在手裏,左手着地了,只聽見“轟”地一聲,雷汞炸響了,玉梅用自己的身體保衞了車間,保衞了工廠。玉梅受了重傷。她的另一隻胳膊能否保住呢?黎強為此請示了上級。蘇聯醫生聽説後説道,鋸掉了胳膊,多少年也長不出來,蘇聯醫生的意見還是保住這隻胳膊。
玉梅不知道自己的傷情,見哥哥來了,還問自己能不能上班,哥哥一聽這話就哭了。當玉梅發現自己已經是個殘廢人的時候,只覺得天旋地轉,身子騰空了。1950年元旦,大家都很高興,玉梅也高興了,她説蘇聯醫生要保住我的一隻胳膊,我還能不高興嗎?這次爆炸後,金苓的工作更加積極,還寫了入黨申請書,劉勇也給玉梅來信,稱玉梅是自己的戰友,説自己是玉梅的學生,表示要學習她那大公無私的精神。玉梅是醫院裏最年輕也是一個傷勢最重的人。這一天,大卡車又送來了一個讓機器壓掉兩個手指的青年傷員,這人一來就又喊又叫,當得知玉梅手術時不喊不叫的情形時,自己也能忍住痛了。玉梅要做第三次手術了,這次是往她的胳膊上植皮,要從肚皮上移植皮膚,但是,要把胳膊同肚皮連在一起,等植皮活了後才能分離。這樣,玉梅還得忍受人們難以忍受的痛苦。看到玉梅的這種精神,那個失去手指的工人驕傲地伸出自己傷殘了的手説,這是光榮的手,是光榮的記號。玉梅植的皮活了,還得做第四次手術。這時市委送來了慰問信。“三八”節這一天,報紙上登出玉梅的英雄事蹟,從此,全國各地的慰問信像雪片一樣飛來了,小於與金苓來看玉梅,見她那高興的樣子,都很吃驚,“五一”國際勞動節來了,玉梅成了全國勞動模範,對此玉梅覺得很是不安,她説自己沒做什麼。
在部隊的二哥來信了,她知道二哥已經是個戰鬥英雄了。玉梅激動地讀了二哥的信,還給他寫了一封回信。拿着寫好的回信,玉梅高興地甩動着一真一假的兩隻胳膊走在大街上。從她那天真愉快的笑臉上,從她那輕盈活潑的體態上,人們彷彿看到一朵紅豔豔的杜鵑花,在五月的陽光下迎風招展。

為了幸福的明天作品鑑賞

與蕭紅幾乎是同時走上中國文壇的女作家白朗,在20世紀的50年代,又以自己勤奮的耕耘向人們提供了一部力作,這就是飲譽中外文壇的中篇小説《為了幸福的明天》。用今天的時髦話説來,這部小説的出現,在當時確實產生了強烈的轟動效應。與現在的一些轟動效應相比,《為了幸福的明天》只不過是顯得更自然而不造作,或者也可以説更缺少一點人為的痕跡罷了。人道是文學是人學。《為了幸福的明天》就是遵循着這樣一個宗旨為人們塑造了一個人,一個既是普普通通又是非同尋常的——沒有多少文化卻有着高尚品德的青年工人邵玉梅的英雄形象。一部優秀的作品必須有着深刻的主題與豐富的內涵。但是,僅有深刻的主題與豐富的內涵,並不等於就能寫出好的作品來。這就要看作家自己是怎樣反映生活或者説是怎樣表現生活。其中,作品的結構是否得當,是作品能否更好地反映或是體現生活不可缺少的一步。一座建築如果只有一些高標號的水泥,優質的鋼筋木材以及堅硬的磚瓦石塊而沒有一個結構完美的設計,説不上建築物沒等蓋起來,就會倒塌了。文學作品亦然。為了説明作品結構的重要,清人李漁早已有言在先:“至於‘結構’二字則在引商刻羽之先,拈韻抽毫之始,如造物之賦形,當其精血之初凝,胞胎未就,先為定製全形,使點血而具五官百骸之勢。倘先無成局,而由頂及踵、逐段滋生、則人之一身,當有無數斷續之痕,而血氣為之中阻矣。工師之建宅亦然,基址初平,間架未立,先籌何處建廳,何方開户,棟需何木,梁需何材,必候成局瞭然,始可揮斤運斧。”(《中國古典戲曲論着集成》第七冊《閒情偶記》)可見人們一直重視着文藝作品的結構。《為了幸福的明天》可以從邵玉梅兒時怎樣在艱苦的生活中奮力掙扎寫起,然後寫母親的不愛,幼小心靈的痛苦,一直寫到隨同家人闖關外,怎樣給人家當童養媳,又怎樣與嫂子合不來,以至到工廠當工人,隨後再寫她是如何認真學習嚴肅工作,直到光榮負傷,這樣寫來,不能説主題是不好的,也不能説沒有好的內涵,只是這樣的作品,是難以令人卒讀的。
原因很簡單,這就是作品缺乏應有的藝術魅力,吸引人的魅力。可是,人們看到的《為了幸福的明天》卻不是這樣寫的。她首先寫道“轟”地一聲巨響,一個人倒在血泊裏。這個人就是作品的主人公邵玉梅。她是那麼年輕,又是那麼的可愛,可是,她的胳膊斷了,手沒了,另一胳膊還不知道能不能保住。
在這種情況下,這個姑娘的生命能否保住,生命保住了,精神上是不是也能挺得住呢?這樣,讀者就不能不為她命運擔心了。因此非要讀下去不可了。
在這種情況下,作家開始不慌不忙,款款寫來,她先是寫到主人公邵玉梅在兒時的生活以及她心靈上的痛苦,寫到她是怎樣工作與學習的,以及與周圍一些人關係,再寫出她對傷情對人生的態度。在寫到她的一次手術時,人們就不能不為她那堅強的性格與毅力所動容,所震懾了。這種動容與震攝,不只是來自於小説的情節本身,而是來自於人物的性格,來自於人物的心靈,來自於人物形像。這樣,讀者便像一個走進藝術長廊裏的一個參觀者一樣,隨着解説員娓娓動聽解説,一步步地跟着走下去,直到將這個長廊裏的內容全部瞭解到。這時,一個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便在讀者的心目中逐漸形成了。可見,作家白朗的心目中有讀者,是為讀者而作的。因此這部作品理所當然地會受到人們的歡迎,並再版了15次,被介紹到國外。現在,一些不是先鋒的“先鋒”們的作品之所以不被人們所接受,就是因為常常忘記一個重要的問題,這就是“為了別人”。須知“只有為了別人才有藝術,只有通過別人才有藝術”。這是被一些不是先鋒的“先鋒”們最為推崇的薩特説的,可是,這些不是先鋒的“先鋒”們,與他們最為推崇的人物相差太遠了。總之,白朗的《為了幸福的明天》,不只是在思想上應當供我們認真學習,即便在藝術上,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吸取你的前輩所作的一切。然後再往前走”(列夫·托爾斯泰),這句話不只是對過去的文學青年有用,即便在今天也有着深遠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