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炮射導彈

鎖定
炮射導彈是由火炮發射出膛後再由火箭發動機推進的導彈。具有飛行速度快、命中精度高、不易被幹擾等特點。
中文名
炮射導彈
出    處
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
導彈外形、裝填方式、發射方式與普通炮彈相似,通常配用於坦克炮、反坦克炮和車載火炮等,有的配用於艦炮。主要用於攻擊坦克等裝甲目標及防禦工事。由定裝式導彈和制導控制系統等組成。定裝式導彈主要由導彈、藥筒、發射藥及點火裝置組成。制導方式有激光駕束制導、紅外傳輸指令制導、無線電指令制導、毫米波雷達制導或多模製導等。發射時,導彈在膛內火藥氣體壓力的作用下,獲得一定的初速。出炮膛後由彈上的火箭發動機提供飛行動力,在有效射程內均可實施精確制導直至命中目標。20世紀60年代初,美國研製出目視瞄準、紅外跟蹤、紅外傳輸指令制導的“橡樹棍”炮射導彈,並於1967年裝備部隊。70年代初,法國研製出激光駕束制導的“阿克拉”炮射導彈。70年代中期,蘇聯研製出無線電半自動制導的“柯布爾”炮射導彈,因制導系統易受干擾和最小距離過大(為1000米),在戰術使用上受到限制。1981年,美國海軍的127毫米艦炮配裝了“捕鯨叉”激光制導炮射導彈。80年代,蘇聯研製出幾種激光制導的炮射導彈,其中“斯維爾”和“雷弗克斯”兩種新型激光制導的炮射導彈,飛行速度提高到800米/秒,射程可達5000米。90年代,美國研製出X-杆式炮射導彈。採用120毫米坦克炮發射,戰鬥部為貧鈾穿甲彈彈芯,採用火箭助推發動機和毫米波制導技術,使導彈具有較高的命中率和較大的侵徹威力。炮射導彈將更多地採用尋的制導技術,提高攻擊遠距離目標的能力;研製大威力戰鬥部和高性能的固體火箭發動機,提高導彈的飛行速度和毀傷效能。
發佈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1] 
參考資料
  • 1.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