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炎涼

(詞語)

鎖定
炎涼指 熱和冷,比喻對待地位不同的人或者親熱,或者冷淡的不同態度 世態炎涼
中文名
炎涼
拼    音
yán liáng
解    釋
一冷一熱,比喻人情勢利反覆,隨世事變化而變化 [1] 

炎涼詞語讀音

拼音:yán liáng

炎涼引證詳解

亦作“ 炎涼 ”。
1.猶冷熱。指氣温。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滍水》:“地勢不殊,而炎涼異致。”
武元衡 《獨不見》詩:“俄驚白日晚,始悟炎涼變。”
2. 猶寒暑。喻歲月
《北史·元子思傳》:“日復一日,遂歷炎涼。”
司馬光 《重過華下》詩:“昔辭蓮幕去,三十四炎涼。”
張煌言 《擬古》詩:“人生百歲間,炎涼倏代謝。”
3. 喻富貴與貧寒
唐 《隆闡法師碑》:“或屢訪炎涼,舍河宮之秘寳。”
宋 王禹偁 《與李宗諤書》:“某自束髮以來,與人遊且多矣。能不以炎涼為去就者,雖貧賤之交固亦鮮得,況貴胄乎?”
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嫁女須求女壻賢,貧窮富貴總由天。姻緣本是前生定,莫為炎涼輕變遷。”
4. 喻人情勢利反覆無常
南朝 梁簡文帝 《倡婦怨十二韻》:“含涕坐度日,俄傾變炎涼。”
元 無名氏 《雲窗夢》第二折:“爭奈虔婆炎涼,小生不得已,與大姐分別。”
孫仁孺 《東郭記·殆不可復》:“雖則風景未全殊,卻舉目有炎涼別。”
續範亭 《餞雁》詩:“飲啜寧教人抱愧,炎涼亦令爾難堪。”
5. 猶寒暄。彼此寒暄稱為敍炎涼
白居易《醉後走筆酬劉五主簿》詩:“塵土滿衣何處來,斂手炎涼敍未畢。”
唐 白居易 《初與元九別後忽夢見之因以此寄》詩:“上論遷謫心,下説離別腸。心腸都未盡,不暇敍炎涼。”
參考資料
  • 1.    炎涼  .在線漢語字典[引用日期2019-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