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災害預警

鎖定
災害預警是指災害發生前的應急網絡的建立和災害信息的發佈。為便於應對特大自然災害的發生,中央和地方(縣級以上)政府,要逐步建立和完善自然災害預警機制,責任要落實到具體人頭上,減少災害造成的各種破壞。
中文名
災害預警
災害特點
受災面積大,人員傷亡巨大
災害預警
災害發生前的應急網絡的建立
行政管理
市、縣(區)、鎮、村

目錄

災害預警概念

北京此次“7·21”特大自然災害的重災區,積水、山洪、泥石流三種災情疊加,受災面積大。直接經濟損失超百億,人員傷亡巨大,災區重建至少需要三個月的時間。災害過後政府在思考我們的城市系統為什麼那麼脆弱?我們各個單位部門,公共場所,旅遊景點能不能建立起一套更加有效的災害預警系統,當災害來臨時及時告知人們防範災害,最大可能的減少災害的損失,答案是肯定的。其實近年來隨着氣候轉暖,各種自然災害在全球範圍內呈上升的趨勢,如何預防各種自然災害也是各級政府部門非常重視的一個問題和工作。 一整套完善的災害預警系統能夠及時向社會發布規避自然災害風險的警告,宣傳避險常識和技能,提示公眾做好自救互救準備;開放應急避難場所,疏散、轉移易受自然災害危害的人員和財產,情況緊急時,實行有組織的避險轉移;加強對易受自然災害危害的鄉村、社區以及公共場所的安全保障;責成民政等部門做好基本生活救助的準備等。

災害預警選擇

當災害即將發生或已經發生時,總是呈現環境惡劣和時間緊急等特點。通過口口相傳的預警和疏導已經不現實了。藉助傳統廣播設備地域侷限性太大,而無線調頻廣播覆蓋範圍有限,在惡劣的天氣環境下信號的傳輸更是得不到保證。利用電子大屏建立發佈系統,一是投入成本過高,二是在情況緊急的情況下很難有人駐足仔細閲讀發佈內容。所以在農村建立一套由市、縣(區)、鎮、村四級聯合管理的數字語音災害預警廣播系統,在大型公共場所,旅遊景點,大型社區,城市交通道路,地鐵,工礦企業,人員密集的寫字樓大廈等建立有效的應急廣播系統,是減少災害損失不二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