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灰黑腹鴇

鎖定
灰黑腹鴇背羽棕色,有黑白相間的精細花紋。白翅膀包圍一塊與背羽相同的羽毛。黑頸鑲有白邊,頜下和脖子上方黑色。黃腿,黃嘴。身體粗壯,向後漸細。頭平扁,頸長,頸椎16—18節。
拉丁學名
Lissotis hartlaubii
別    名
哈氏鴇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鶴形目
Otididae鴇科
分佈區域
非洲蘇丹東部、埃塞俄比亞南部、肯尼亞南部和坦桑尼亞北部
命名者及年代
Heuglin, 1863
中文學名
灰黑腹鴇
二名法
Eupodotis hartlaubii
IUCN保護級別
LC 無危
中文別名
哈氏鴇
英文名稱
Hartlaub's Bustard

灰黑腹鴇生活習性

灰黑腹鴇 灰黑腹鴇
雜食性,主要以植物的葉、嫩芽和種子等為食,也吃昆蟲和蜥蜴、蛙、雛鳥、鼠類等小型脊椎動物。

灰黑腹鴇分佈範圍

灰黑腹鴇 灰黑腹鴇
分佈於非洲中南部地區(包括阿拉伯半島的南部、撒哈拉沙漠(北迴歸線)以南的整個非洲大陸。 [2] 
灰黑腹鴇(成年雄性) 灰黑腹鴇(成年雄性)

灰黑腹鴇外形特徵

雄鳥的頸有特殊的皮下膨脹組織。嘴粗壯,端部側扁,基部寬,嘴峯有脊並略下彎,嘴長常短於頭長;鼻孔裸露。站立或行走時,嘴和身體均呈水平狀,而頸垂直向上。翅長而寬,飛行有力而持久,僅在降落時滑翔。初級飛羽10枚,次級飛羽16—24枚。尾寬,短至中等長,尾端呈方形或稍圓,尾羽18—20枚。無尾脂腺。腿長而粗壯,脛的裸出部分和跗蹠被網狀鱗,足僅有前3趾,後趾消失,趾基聯合處寬,形成圓厚的足墊,爪鈍而平扁。

灰黑腹鴇生長繁殖

灰黑腹鴇 灰黑腹鴇
喜歡選擇温暖乾燥開闊草原和草地作為棲息地。農田、灌木叢等,能適應無水環境,但降雨常決定其繁殖的時間和場所。小鴇羽毛很鬆,説明其生活環境氣候炎熱。繁殖時配對關係通常為單配,但僅在繁殖季節發生。求偶時雄鳥進行地面或空中炫耀併發出沙啞的叫聲。在地面由雌鳥挖坑營巢,每窩產1—2枚或2—6枚卵,每年產1窩,孵卵期20—28天,僅由雌鳥孵卵和照顧幼鳥。1—6歲開始繁殖。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