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灰藻門

鎖定
灰藻(Glaucophytes),也叫灰胞藻(Glaucocystophytes)或者灰囊體(Glaucocystids)。是一小類淡水真核微藻。由於在進化上的特殊地位,它在分類學上得以和紅藻、綠藻、高等植物並列。獨特的光合作用細胞器是這一類羣的最顯著的特徵。
中文名
灰藻門
別    名
灰胞藻
植物界
外文名
Glaucophytes

目錄

灰藻門簡介

灰藻門(Glaucophyta):
進化上,認為綠色植物(綠藻和高等植物)和紅藻有共同的藻類祖先,灰藻與這一祖先類似,因而在葉綠體起源領域得到了生物學家的關注。

灰藻門特徵

灰藻的光合作用細胞器被稱做藍小體(cyanelles)。
植物的光合作用細胞器統稱質體(plastids),被認為是由藍細菌同原始的真核細胞內共生起源的。和其他植物的質體不同,藍小體含有肽聚糖層,被認為藍細菌內共生過程中的遺留。在捕光色素方面,灰藻含有葉綠素a (chlorophyll a),並且同藍細菌和紅藻一樣,通過藻膽體(phycobilisomes)收集光能。而綠藻和高等植物中,已經不存在藻膽體。
灰藻的線粒體的嵴比較寬,在沒有中心粒(centrioles)的情況下進行開放式有絲分裂(mitosis)。可運動的種類中,含兩條不等的鞭毛,鞭毛上有細絲並通過多層的微管結構錨定,這些和某些綠藻中的鞭毛類型一致。

灰藻門分類

目前已知的灰藻只有13種,均不常見,分種三個屬:
灰囊藻屬(Glaucocystis)有細胞壁,和退化的鞭毛,不能運動。
藍載藻屬(Cyanophora)沒細胞壁,能運動
粘毛藻屬(Gloeochaete)有運動期和不動期,有細胞壁,似乎不是纖維素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