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灰胸鷦鶯

鎖定
灰胸鷦鶯(學名:Prinia hodgsonii):體長12釐米,是一種體型略小的灰褐色鷦鶯。具略長的凸形尾。繁殖期成鳥:上體偏灰,飛羽的棕色邊緣形成翼上的褐色鑲嵌型斑紋;下體白,具明顯的灰色胸帶。非繁殖期的成鳥及幼鳥難與非繁殖期的暗冕鷦鶯相區分,但淺色的眉紋較短;嘴較小而色深,尾端白色而非皮黃色。尾比褐頭鷦鶯短很多。
分佈於喜馬拉雅山麓至中國西南及東南亞。常見於次生林下植被、灌叢及草地,高可至海拔1800米。常單獨或成對活動,有時亦結成3-5只的小羣,特別是在冬季喜歡集羣,有時呈10多隻的鬆散羣。性活潑。主要以昆蟲和昆蟲幼蟲為食,也吃蜘蛛和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偶爾也吃植物果實和種子。
(概述圖參考來源: [1] 
外文名
Franklin's Wren Warbler
中文學名
灰胸鷦鶯
拉丁學名
Prinia hodgsonii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鳥綱
亞    綱
今鳥亞綱
雀形目
亞    目
鳴禽亞目
扇尾鶯科
鷦鶯屬
灰胸鷦鶯
亞    種
6亞種 [2] 
命名者及年代
Blyth,1844
保護級別
無危(LC)IUCN標準

灰胸鷦鶯形態特徵

灰胸鷦鶯
灰胸鷦鶯(11張)
灰胸鷦鶯雌雄羽色相似。但冬羽夏羽明顯不同。夏羽從頭到尾整個上體煙灰色,頭頂較暗,呈黑褐色或石板灰色,後頸至背微沾棕色或棕褐色,頰和耳羽白色或灰白色,眼先黑褐色,無眉紋。尾較長呈凸狀,外側尾羽從內向外依次變短,灰色或灰褐色,具不明顯的暗色橫斑以及白色或灰白色端斑或黑色次端斑。兩翅褐色,飛羽具淡棕色羽緣。下體白色,上胸灰色,形成一條明顯的灰色胸帶,兩脅灰褐色,腿覆羽淺棕色。春季換羽前的冬羽整個上體從頭到尾上覆羽明顯較夏羽變得更為棕褐色,且具一短的白色眉紋,下體全為白色或污白色,灰色胸帶消失,其餘同夏羽。虹膜橙褐色,嘴黑色,腳角黃色或肉紅色,爪黑色。 [3] 
大小量度:體重♂4-7克,♀5-8克;體長♂104-119毫米,♀104-105毫米;嘴峯♂10-11毫米,♀10-11毫米;翅♂43-47毫米,♀42-43毫米;尾♂46-57毫米,♀47毫米;跗蹠♂18-19毫米,♀18-19毫米。(注:♂雄性;♀雌性)(西南亞種) [3] 

灰胸鷦鶯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於低山丘陵和山腳平原地帶的草地、灌叢和稀疏草坡等開闊地帶,尤其喜歡出沒於農田、耕地和村寨附近的草叢和灌叢中。 [3] 

灰胸鷦鶯生活習性

留鳥。常單獨或成對活動,有時亦結成3-5只的小羣,特別是在冬季喜歡集羣,有時呈10多隻的鬆散羣。性活潑,多在灌叢和草叢的枝葉間攀爬、跳躍,偶爾也飛到空中或比較高的樹上活動和覓食。繁殖期間雄鳥站在灌木或高的草莖頂端鳴叫,鳴聲為響而尖的chiwee-chiwee-chiwi-chip-chip-chip聲,音調音量均上升至突然停止。叫聲為chew-chew-chew或連續的zee-zee-zee聲。 [3] 
主要以昆蟲和昆蟲幼蟲為食,也吃蜘蛛和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偶爾也吃植物果實和種子。 [3] 

灰胸鷦鶯分佈範圍

分佈於孟加拉國、不丹、柬埔寨、中國、印度、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緬甸、尼泊爾、巴基斯坦、斯里蘭卡、泰國、越南。 [4] 

灰胸鷦鶯繁殖方式

繁殖期在印度是4-7月,在巴基斯坦是4月一直持續到10月,明顯有兩個高峯期。或許一年繁殖2窩,第一窩雄鳥在4月初即開始佔區和鳴叫,4-5月營巢;第二窩在7月初至10月初。營巢主要由雌鳥承擔,雄鳥協助。巢和縫葉鶯的巢很相似,用一片或數片大的葉子,用蜘蛛網和植物纖維將邊緣縫合起來形成一圓錐狀,然後再大里面用細草築一杯狀巢。另一種類型的巢是用草纖維編織成一個深袋狀,外面再用蜘蛛網將數枚葉片鬆散的粘合在一起圍在巢外面,巢內再墊以植物絨毛。巢距地高多在1米以下,少數距地高1.5米。每窩產卵3-4枚。卵的顏色變化較大,有的為純白色或藍色,光滑無斑;有的為粉白色、綠白色、灰綠色,被有淡紅褐色斑點。卵的大小平均為14.7毫米×11.7毫米。雌雄鳥輪流孵卵,孵化期10-11天。雛鳥晚成性,雌雄親鳥共同育雛。 [3] 

灰胸鷦鶯亞種分化

灰胸鷦鶯(6亞種)

中文名稱
學 名
命名者及年代
1
灰胸鷦鶯印度亞種
Prinia hodgsonii albogularis
Walden, 1870
2
Prinia hodgsonii confusa
Deignan, 1942
3
灰胸鷦鶯緬甸亞種
Prinia hodgsonii erro
Deignan, 1942
4
灰胸鷦鶯指名亞種
Prinia hodgsonii hodgsonii
Blyth, 1844
5
灰胸鷦鶯斯里蘭卡亞種
Prinia hodgsonii pectoralis
Legge, 1874
6
灰胸鷦鶯滇西亞種
Prinia hodgsonii rufula
Godwin-Austen, 1874
[2] 

灰胸鷦鶯保護現狀

灰胸鷦鶯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6年 ver 3.1——無危(LC)。 [4] 

灰胸鷦鶯種羣現狀

該物種分佈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佈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羣規模,分佈區域碎片化),種羣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