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提出:“灰犀牛”主要指明显的、高概率的却又屡屡被人忽视、最终有可能酿成大危机的事件。人们把大量时间和精力用在那些会对心理和情感造成冲击但发生概率极低的事情上,因此没能注意到那些发生概率极高、应该提早预防的事情。如果正在寻找的是“黑天鹅”,那么就不可能看到“灰犀牛”。 [1]
- 中文名
- 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
- 别 名
- 灰犀牛
- 作 者
- 米歇尔·渥克
- 类 别
- 金融
- 译 者
- 王丽云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集团
- 出版时间
- 2017年2月
- 页 数
- 395 页
- 定 价
- 59 元
- 开 本
- 16 开
- 装 帧
- 平装
- ISBN
- 9787508668352
- 字 数
- 289000
- 原作名
- The Gray Rhino: How to Recognize and Act on the Obvious Dangers We Ignore
内容简介
播报编辑
该书以灰犀牛比喻大概率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相对于黑天鹅事白榜件格赠催的难以预见性和偶发性,灰犀牛事件不是随机突发事件,阿奔永而是在一系列警示信号和迹象之后出现的大概率事件。例如:2008年美国房地产泡沫集中爆发以及在此之前的诸多泡沫破裂;飓风卡特里娜懂炒腿和桑迪以及其他自然灾害后的毁灭性余波;颠覆了传统媒体的现实数码技术;大桥坍塌和摇摇欲坠的城朵体拳市基础设施;苏联的迅速衰败和中东地区的混乱,在事前均出现过明显的迹象。 [2]
该书以科技、经济、自然、社会汗弃等多方面的实例进行分析,为读者提供了那些迫在眉睫的、概率高、影响大的危机的预测、防备、应对篮催页章及善后杠灶说的具体方法,以便为人们在组织管理、公司管理和国家管理过程提供决策参考。 [2]
作者简介
播报编辑
米歇尔·渥克(Michele Wucker),2007年古根海姆学者奖获得者,2009年世界经济论坛“青年领袖”,她兼任总部在纽约的国际政策研究所所长、芝加哥议会全球事务研究中心副主任、《国际金融评论》拉美办公室主任。曾多次给《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国际政策》等媒体撰写文章。 [6]
作品目录
播报编辑
目 录 | |
序言 | |
第一章 遭遇灰犀牛 | 明知故犯 |
蠢笨的大块头 | |
防微杜渐 | |
不是能否发生而是何时发生 | |
无流血,不头条 | |
灰犀牛的五个阶段 | |
看见灰犀牛 | |
第二章 预测过程中会遇到的困难:抵触否认情绪 | 曼德尔布罗特式的不规则 |
死亡螺旋 | |
玩飞镖的猴子 | |
现代的神谕 | |
未知的已知 | |
遵从神谕 | |
理性与情感的混合体 | |
准确的判断 | |
第三章 否认:为什么我们看不到犀牛群?为什么我们不能跳出它们的奔袭路线? | 抵触和否认,不过是自我安慰 |
无法预知,是该抓牢,还是该放手 | |
假如这是“雷曼姐妹”…… | |
更多的事情在发生…… | |
看见真实的犀牛 | |
战胜群体思维 | |
刻意促使人们无视危险 | |
从否认到接受 | |
第四章 得过且过:为什么我们已经看到犀牛群冲来却仍然不躲避 | 我们为什么要得过且过 |
断裂临界 | |
怎样才能揭去创可贴 | |
得过且过的行为合理吗 | |
太大,太强,太快 | |
接受不确定性 | |
不作为的代价 | |
民众和政治家 | |
预知死亡纪事 | |
第五章 诊断:解决方案是对的还是错的 | 不愿意面对的事实真相 |
反复出现的犀牛和发起冲锋的犀牛 | |
元—犀牛式危险 | |
难题和戈尔迪之结 | |
科技创新的颠覆力量 | |
身份不明的犀牛 | |
犯错误 | |
致命危机 | |
墙上的裂缝 | |
化悲痛为动力 | |
是无视危机还是把它看成机遇加以利用 | |
市场混乱 | |
灰犀牛的分类 | |
第六章 恐慌:灾难迫近时的决策 | 买低 |
最坏的和最好的 | |
拯救世界的责任感 | |
我们如何评判自己的行为能力 | |
直面危机 | |
熟悉悖论 | |
我感染了埃博拉病毒吗 | |
养成习惯 | |
能够自我调适的体系 | |
第七章 行动:顿悟之时 | 把新方法规模化 |
求雨 | |
测量,改变 | |
顿悟的那一刻 | |
水资源引发的矛盾冲突 | |
绣花口罩 | |
新理念和新科技带来资源的充足 | |
合理化投资 | |
我们“得到它”的那一年 | |
第八章 灾后:危机也是一次不可浪费的机遇 | 立体的谷歌地图 |
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 |
超出预期的后果 | |
催醒闹钟 | |
艰难的决定 | |
第九章 当危险远在天边:做远期计划 | 远离危险 |
最初的信念 | |
回到最初 | |
100年 | |
耐心投资基金 | |
税收策略 | |
权衡还是不权衡 | |
第十章 结论:如何避险 | 5000万年之久 |
你的灰犀牛式危机是什么 | |
一个能够管控犀牛式危机的人 | |
理所当然的事情 | |
致谢 | |
注释 | |
参考文献 [3] |
创作背景
播报编辑
2013年1月,米歇尔·渥克在达沃斯论坛上,针对大概率、影响巨大的事件,首次提出“灰犀牛”概念。2015年,伦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雅可比基于米歇尔·渥克的提法,首次发表了系统阐释“黑天鹅”到“灰犀牛”趋势演变的论文。随着该理论的不断丰富,2016年米歇尔·渥克出版了该书。 [1] [4]
作品思想
播报编辑
米歇尔·渥克指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面临着灰犀牛式的危机。在日常生活中和家庭生活中,在工作的组织机构或者企业里,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和世界上的居民,人们面临的挑战既是个人的也是集体的,是如何发现并成功躲避危险,极有可能发生的危险、非常明显的危险、破坏力强的危险都是显而易见的、迫在眉睫的危险,但是同时也是容易被忽视的危险。对此,米歇尔·渥克在提出了六条原则。
第一是承认危机的存在。直接承认灰犀牛式危机事件的存在,不仅能帮助人们躲避其袭击,而且能帮助人们把危机事件转化成机遇。
第二是定义灰犀牛式危机事件的性质。定义每个危机的性质,确定各个事件的轻重缓急,用一种适当的方式表述危机,这样才能吸引那些有能力和权利处理它的人对此采取行动。
第三是不要静立不动。如果没有能力做出必要的重大变革,那么就应该想想还有哪些可行的小一点的举措,同时这些小的举措怎样才能配合他人的行动。
第四是不要浪费危机。如果不幸被灾难袭击,就要立刻振作起来,看看未来的灰犀牛式危机会从哪个方向发动攻击。灾难也可能会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机遇。
第五是站在顺风处。最好的领导会在危险尚未靠近的时候就采取行动。当危险只远在天边,人们就需要提前制订一系列的计划。这样,当危险真的来临时,人们就可以按部就班地采取行动了。
第六是成为发现灰犀牛式危机的人,成为控制灰犀牛式危机的人。要躲避危险,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发现危险。 [5]
作品评价
播报编辑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为什么一些大概率、大影响的事件,人们常常却无视它们,而导致严重后果。《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通过大量生动有趣的宏观和微观的案例,分析人的认知模式和应对模式,展示了行为经济学中的一些新洞见,为我们识别危机和应对危机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中国商业文明研究中心、秦朔朋友圈发起人秦朔:突发的意外事件会困扰我们,但真正令人沮丧的是,有些我们完全知道是危险的问题,因为惰性、拖延、体制性忽略、有意无意地回避,慢慢积累,终于变成无法收拾的危机。《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启示我们,该来的总是会来,除非一开始你就建立预防的机制和严格的习惯。
大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原所长姚余栋:灰犀牛是一种大概率危机,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不断上演。金融领域的危机事件,与其说是黑天鹅,其实更像是灰犀牛,在爆发前已有迹象显现,但却被忽视。如何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对企业家、管理者、政策制定者而言尤为重要。
中国互联网金融创新研究院院长、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互联网金融千人会俱乐部创始人黄震:“黑天鹅”挑战我们的想象力和预测力,“灰犀牛”则挑战我们的应变力和行动力。在这快速变化的时代,一大群显而易见的灰犀牛迈着沉重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如何应对和避险,我们必须从《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艺术中吸取智慧。
欧亚集团主席伊恩·布雷默:《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这本书对于危机管理和政策制定的重新定位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企业和国家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本书。
《大开眼界》作者诺瑞娜·赫兹:如果说黑天鹅理论让人感到绝望的话,那么灰犀牛理论能让我们明白:我们有能力解决危机。在这部原创性著作中,米歇尔·渥克让我认识到:在危机到来时,保持头脑清醒,做正确的应对决策是十分重要的。
联合利华CEO保罗·波尔曼:比黑天鹅事件还重要的是灰犀牛事件:我们没能阻止的概率高、影响大的危机事件。这本书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用的建议,告诉我们如何及时采取行动,避免悲剧发生。
普利策奖得主利雅卡特·艾哈迈德:政治家、CEO以及其他的领导者在面对迫在眉睫而且是可以预见的危机面前经常故意视而不见。在这部极具原创性和启发性的著作里,米歇尔·渥克深入分析了他们这样做的原因,并且告诉我们怎样才能改变这种局面。书中大量引用了来自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真实事例,应该成为当权者的必读书籍。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院长马凯硕:米歇尔·渥克没有说错。很多时候,我们都能看到危机正向我们走来: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经济危机。但是我们什么都没做。这部宝贵的著作能告诉我们为什么会这样。这部作品是所有组织机构领导者的必读之作,无论是政府机构还是私立机构,因为我们正在迎接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
沃顿商学院风控中心主任伊万·米歇尔-凯尔让:世界目前亟须转变危机管理范式。这部著作能很好地解决我们自己造成的、一点一点忽视的或是决定彻底无视的常见危机。当你看到你犀牛来到你面前的时候,就已经太晚了。灾难和黑天鹅已经进入我们的常用词汇序列。不久,灰犀牛也会成我们的常用词汇之一。
新美国基金会主席安妮-玛丽·斯劳特:为什么我们会需要一本书来告诉自己去注意和防范那些明显的、高概率的危机事件。因为我们会毅然决然地避谈和否认我们面前的危机事件。《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这本书告诉我们为什么会这样,同时给我们提供了详细具体办法,去应对可能会改变世界的危机事件。
英泰克咨询公司CEO、《团队》作者威廉·斋藤:《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这本书为我们指出了组织机构、公司和国家民族的致命弱点,并且教会我们克服这些弱点的方法:企业领导和国家政策的决策者常常会因为画地为牢、抱残守缺而犯下错误,所以只有广开言路、从谏如流,才能避免一错再错。书中的见解拔新领异、字字珠玑,必将成为全球政策决策者和思想领袖的必读之作。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