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灰林䳭

鎖定
灰林䳭(學名:Saxicola ferreus)是鶲科、石䳭屬小型鳥類,體長12-15釐米。雄鳥上體暗灰色具黑褐色縱紋,白色眉紋長而顯著,兩翅黑褐色具白色斑紋,下體白色,胸和兩脅煙灰色。雌鳥上體紅褐色微具黑色縱紋,下體頦、喉白色,其餘下體棕白色。 [1] 
灰林䳭主要棲息於海拔3000米以下的林緣疏林、草坡、灌叢以及溝谷、農田和路邊灌叢草地,有時也沿林間公路和溪谷進到開闊而稀疏的闊葉林、松林等林緣和林間空地,冬季也下到山腳平原地帶,甚至進到村寨和居民點附近的果園、小樹叢和灌叢草地活動。常單獨或成對活動,有時亦集成3-5只的小羣。主要以昆蟲和昆蟲幼蟲為食。分佈於中國、阿富汗、巴基斯坦、克什米爾、尼泊爾、不丹、孟加拉國、印度、緬甸、泰國、老撾、越南等地。
(概述圖參考來源: [2] 
中文名
灰林䳭
拉丁學名
Saxicola ferreus
別    名
灰叢樹石棲鳥
外文名
Grey Bushchat
同義學名
Saxicola ferrea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雀形目
鶲科
石䳭屬
灰林䳭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目
鳴禽亞目
亞    綱
今鳥亞綱
亞    科
鶇亞科
䳭族
亞    種
[3] 
命名者及年代
J. E. Gray & G. R. Gray,1847
保護級別
無危(LC)IUCN標準 [4] 

灰林䳭形態特徵

灰林䳭
灰林䳭(13張)
雄鳥額、頭頂、枕、後頸、背、肩深灰色,羽毛中心黑色形成黑色縱紋,尤以頭部縱紋較密集,往後逐漸變得稀疏,到腰和尾上覆羽幾純灰色,剛換的新鮮羽毛上體還具有橄欖褐色或棕色羽緣。兩翅黑色或黑褐色,外翈具窄的棕白色羽緣,最內側翅上覆羽白色,形成翅上明顯的白色翅斑,其餘翅上覆羽黑褐色具灰色羽緣。尾黑色或黑褐色、具灰色或白色狹緣,外側尾羽較淺淡、多為灰褐色,尖端灰色。眼先、頰、耳羽和頭側黑色,眉紋白色。下體頦、喉白色,其餘下體白色或灰白色,胸、兩脅和尾下覆羽淺灰色或灰白色、具窄的棕褐色羽緣。 [1] 
雌鳥上體暗棕褐色或紅褐色,各羽中部黑色形成不明顯的黑褐色縱紋,眉紋淡灰白色,飛羽和翅上覆羽暗棕褐色,飛羽外翈具棕褐色羽緣,腰和尾上覆羽慄棕色。中央尾羽黑色,羽緣慄棕色,外側尾羽慄棕色。下體頦、喉白色,其餘下體棕白色或灰棕白色,胸和兩脅較多棕色。 [1] 
幼鳥和雌性成鳥相似,但上體灰褐色具慄棕色羽緣,形成慄棕色鱗狀斑,眉紋灰白色,不太明顯。 [1] 
虹膜褐色,嘴、腳黑色。 [1] 
大小度量
性別
體重
體長
嘴峯
跗蹠
雄性
11-21克
115-150毫米
9-12毫米
61-71毫米
52-71毫米
19-24毫米
雌性
10-18克
118-147毫米
9-12毫米
57-67毫米
54-67毫米
19-24毫米 [1] 

灰林䳭近種區別

相似種黑白林䳭Saxicola jerdoni)雄鳥上體黑色,下體純白色。雌鳥上體褐色無縱紋,下體乳黃白色。區別均較明顯,野外不難識別。 [1] 
黑白林䳭 黑白林䳭
灰林䳭 灰林䳭

灰林䳭棲息環境

灰林䳭主要棲息於海拔3000米以下的林緣疏林、草坡、灌叢以及溝谷、農田和路邊灌叢草地,有時也沿林間公路和溪谷進到開闊而稀疏的闊葉林、松林等林緣和林間空地,冬季也下到山腳平原地帶,甚至進到村寨和居民點附近的果園、小樹叢和灌叢草地活動。 [1] 

灰林䳭生活習性

行為:留鳥。常單獨或成對活動,有時亦集成3-5只的小羣。常停息在灌木或小樹頂枝上,有時也停息在電線和居民點附近的籬笆上,當發現地面有昆蟲時。則立刻飛下捕食。也能在空中飛捕昆蟲,但多數時候在灌木低枝間,飛來飛去尋找食物,不時發出“吱-吱-吱”的叫聲。 [1]  叫聲為上揚的“prrei”聲;告警叫為輕聲的“churr”接哀怨的管笛音“hew”。鳴聲為短促細弱的顫音,以洪亮哨音收尾。 [5] 
食性:主要以昆蟲和昆蟲幼蟲為食,據鄭作新等(1973)、吳至康等(1986)對大量鳥胃的剖析。灰林䳭所吃昆蟲主要為甲蟲、蠅、蛆、蝗蟲、螞蟻、蜂等鞘翅目、雙翅目、膜翅目、直翅目以及鱗翅目和其他昆蟲及幼蟲,偶爾也吃植物果實、種子和草子。 [1] 

灰林䳭分佈範圍

  • 世界
存在(居住地):孟加拉國、不丹、柬埔寨、中國、印度、老撾、緬甸、尼泊爾、巴基斯坦、越南。 [4] 
存在(繁殖地):泰國。 [4] 
存在(季節性不確定):中國台灣省。 [4] 
遊蕩(非繁殖地):日本。 [4] 
存在和來源不確定(居住地):阿富汗。 [4] 
  • 中國
在中國分佈於甘肅東南部、陝西南部、長江流域,一直往南到廣東、香港、廣西、福建等東南沿海,東至安徽、江蘇、浙江,西至四川、貴州、雲南和西藏南部,偶見於台灣。 [1] 

灰林䳭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通常營巢於地上草叢或灌叢中,也在岸邊或山坡岩石洞穴和石頭下營巢。巢呈杯狀。主要由苔蘚、細草莖和草根等材料編織而成,巢內墊有鬚根和細草莖,有時也墊有獸毛和羽毛。巢的大小據李桂垣等(1985)在中國四川寶興測量的一巢,外徑為10釐米,內徑6釐米,高6.8釐米,深4釐米。營巢主要由雌鳥承擔,雄鳥站在巢附近灌木或小樹上嗚叫。每窩產卵通常4-5枚。卵淡藍色、綠色或藍白色,被有紅褐色斑點,卵的大小為16-19毫米×13-15毫米。孵卵主要由雌鳥承擔,孵化期12天。雛鳥晚成性,雌雄親鳥共同育雛,留巢期約15天。 [1] 

灰林䳭亞種分化

關於灰林䳭亞種分化,尚有不同意見,Ripley(InMayset paynter 1964)、Howard and Moore(1980,1991)認為灰林䳭無亞種分化,屬單型種。但Baker(1924)、Vaurie(1959)、鄭作新(1976,1987,1995)和De Schauensee(1984),則認為灰林䳭可分為2亞種,即灰林䳭指名亞種Saxicola ferreusferreus)和灰林䳭普通亞種Saxicola ferreusharingtoni)。其中指名亞種分佈於中國阿富汗、巴基斯坦、喜馬拉雅山區和印度;在中國主要分佈於雲南西部貢山、瀘水、騰衝、盈江、漾濞、大理,西藏南部亞東、波密、察隅、樟木、斑青、東久曲和昌都地區。普通亞種分佈於中國、尼泊爾、印度(錫金)、不丹等喜馬拉雅山地區以及緬甸、泰國和中南半島;在中國分佈於甘肅東南部、陝西南部、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貴州等長江流域和長江以南省區,一直到廣西、廣東、福建、以及雲南西北部麗江、維西、西部鎮康、耿馬、雙江、滄源、南部西雙版納和東南部文山、馬關等地,偶見於台灣。兩亞種的區別主要在於指名亞種體色較暗,雄鳥上體較多黑色,下體白色沾灰,雌鳥上體灰褐,下體白色;普通亞種體色較淡,上體黑紋少而不明顯,多棕褐色,下體灰白沾棕,雌鳥上體多棕色,下體棕褐色。 [1] 

灰林䳭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6年 ver 3.1)——無危(LC)。 [4] 
已被列入《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6] 
種羣現狀:全球種羣數量尚未確定,但在中國的種羣估計約為100-100000對繁殖對(巴西,2009年)。 [4] 

灰林䳭主要價值

由於灰林䳭主要以昆蟲為食,在植物保護中具有重要意義,應加強保護。 [1] 
參考資料